10,734
次編輯
變更
理查德·罗蒂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理查德·罗蒂
|圖片 = [[ File:50da7c356b4faeffc20ea9ae09f78747.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90%86%E6%9F%A5%E5%BE%B7%C2%B7%E7%BD%97%E8%92%82&src=tab_www&correct=%E7%90%86%E6%9F%A5%E5%BE%B7%C2%B7%E7%BD%97%E8%92%82&ancestor=list&cmsid=c4102abcbd7f1b88b163bd9e6c261e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5#id=d481c3ac71fe5b4e088e2a33c25a7091&currsn=0&ps=52&pc=52 原圖鏈接][http://news.sina.com.cn/c/cul/2007-06-13/090212013127s.shtml 来自新浪]]]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31年10月4日
| 國籍 = 美国
| 别名 =
| 職業 = 哲学家、思想家
| 知名原因 = 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 知名作品 = 《语言学的转向》
}}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年10月4日出生于[[纽约]]--2007年6月8日逝世于加州帕罗奥多,享年75岁)
罗蒂在1967年出版其《语言学的转向》一书,使得"语言学转向"这个当代西方哲学的关键词从此流传于世,而他在1979年完成的《哲学与自然之镜》更是奠定了他作为新实用主义领军人物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罗蒂的学术活动的重心已经越出了专业领域,在关注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化政治学、意识形态问题、全球化问题、女权主义、伦理问题等公共话题的讨论,成为西方知识界非常活跃的公众人物。
职业:哲学家、思想家
==人物生平==
1931年,罗蒂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一个信仰社会福音运动(Social Gospel theologian)的家庭,其外祖父是Walter Rauschenbusch。罗蒂曾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并在耶鲁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可能性的观念”(The Concept of Potentiality)。
在最初的学术生涯中,罗蒂先后任教于卫斯理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当时主流的分析哲学。2003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之后对“分析”的背叛相当程度受到上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影响,“我当时抽很多烟,留长发”,但“我很快发现自己对那些企图摧毁校园的激进学生没有任何好感”。1970年代后,罗蒂开始与分析哲学分道扬镳,但同时被主流学术界所拒绝。直到1982年,罗蒂才被[[弗吉尼亚大学]]聘为人文教授,1998年加入[[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
1979年,罗蒂出版了代表作《哲学与自然之镜》,这部哲学著作改变了人们对哲学的流行观点———“哲学家的任务是告诉我们能知道什么和不能知道什么”———在罗蒂看来,这些都是废话。他认为,人类应当关注的是他们日常生活,而不是通过理论发现什么。在语言和信念之外,真相并不存在。
1982年出版的《实用主义的后果》一书中,罗蒂提出了他的新实用主义主张,即在某种程度上对反本质主义、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某种认同。对这种新实用主义及其后果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出版于1989年的《偶然、反讽与团结》。他在批判西方传统的超越历史观和普遍人性观的同时,罗蒂主张一方面坚持自由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信念,另一方面又承认所坚持的信仰、价值以及用以描绘自我和世界的终极词汇都是历史和环境的偶然产物。[[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罗素u2022伯曼曾经与罗蒂共事多年,在他看来“他(罗蒂)把哲学从分析的桎梏中拯救出来”,让哲学回归到“哲学的核心———人之为人,政治社群中人与国家关系”。
罗蒂一生颇为多产,12岁就决定用尽一生为社会正义而斗争,其著作也不仅局限于艰深的哲学理论思考,经常在大众媒体上发表公共观点和尖锐批评,他的哲学观点冒犯了右派,政治学观点冒犯了左派。他讨厌那些宣扬爱国主义、学术经典以及“人都可以做出有意义的伦理判断”的批评家。10多年来,罗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上,并同时积极参与文化政治学、全球化、女权主义等公共话题的讨论。
所以,几十年来,罗蒂的声音始终并不局限在哲学领域。作为坚定的左派知识分子,罗蒂1998年出版了《筑就我们的国家》,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罗蒂强调左翼知识分子和基层的政治激进派之间建立某种强有力的联系的重要性。但他同时失望地表示,社会民主左派在1910年至1965年半个世纪塑造的民主党已经崩溃。他说,自1960年代以来,美国左派为“美国黑人、妇女和同性恋群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它从来没有想过要发展出一种能够赢得多数选票的政治立场”。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之际,罗蒂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文章,向[[马克思]]表示崇高的敬意。但罗蒂在思想界的多面性和对左、右翼知识分子均毫不留情的出击也使他处境尴尬。“如果说我的哲学观点在多大程度上冒犯了右派,那么我的政治学观点就在多大程度上冒犯了左派。”罗蒂曾这样评价自己。
尽管对未来深深悲观,但罗蒂和[[杜威]]一样,对[[美国]]的未来心存一丝希望。2003年,罗蒂表示为“[[杰弗逊]]、[[林肯]]、[[威尔逊]]、[[罗斯福]]、马丁u2022路德u2022金等这些美国精神的继承者”感到骄傲,这是件很重要的事。为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目标,“还应该把这种自豪感作为产生同情心的动力”。
尽管被称为20世纪末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但罗蒂在1992年出版的自传《托洛斯基和野兰花》中形容自己是“傻笑的知识分子,弱化了年轻人的道德准线”,“愤世嫉俗和虚无主义者”,“自满得意”和“不负责任”。
去世前不久,罗蒂写了一篇短文“生命之火”(发表于2007年11月号的《诗歌》杂志),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沉思以及从中获得的慰藉。他总结道,“现在,我更希望生命中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写诗上,并不是因为我害怕在文章中错失表述真相的时机——没有这样的真相,没有关于死亡这样的事实是[[斯温伯恩]]与[[兰道尔]](Swinburne and Landor)十分了解,而[[伊壁鸠鲁]]与[[海德格尔]]不能领会的。或者说,如果我诵读了更多的经典诗句,在这方面我也有更多朋友的话,我就会过上更充实的生活。”<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9/4cbc8b341o.html 理查德·罗蒂],名人简历</ref>
==著作名言==
"语言和信念之外,真相并不存在。人类应当关注日常生活,而不是通过理论发现什么。"
"后现代主义并不意味着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这两个词是政治保守主义制造出来吓唬那些想要改革的人,希望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讨论它们,西方曾经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实在的意义。[[后现代主义]]其实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差不多就是85年前杜威来中国时讲的那些实用主义的东西。"
"12岁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人之所以是人,就是要用尽一生为社会正义而斗争。"
"一个架子放得最低的哲学家,一个认真有趣的街头[[哲学家]],看破一切哲学巫术……一个对[[中国]]有美好情感的哲学家,一个很不美国但又自认为很美国的哲学家"。 --陆兴华
== 外部連結 ==
*[https://book.douban.com/author/233382/books?format=pic&sortby=collect 理查德·罗蒂 Richard Rorty的作品]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人物]][[Category: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