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水鹿

增加 1,3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台灣水鹿眼下具有明顯的,於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故又有「四目鹿」之稱,眼下腺的分泌物常結成硬塊,用來磨擦於生活領域的樹上做記號。本種體長180至240公分,雄鹿肩高可至120公分,雌鹿則約80公分,尾長則均約15公分。幼年時水鹿身上有斑點,成年後斑點會褪去。
雄鹿具有「三尖二叉」狀的角,三歲後會開始分岔,至五歲則維持兩叉三尖不再分支。鹿角每年硬化後會脫落重長,其主幹比短而粗。<ref>[https://102clps61014.weebly.com/33274287712770040575.html 台灣水鹿,台灣水鹿]</ref>
 
==基本資料==
學名 Rusa unicolor swinhoii 俗名 水鹿, 台灣水鹿,,,,,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Cervus unicolor swinhoei
綱名 哺乳綱分 類 鹿科Cervidae
目名 偶蹄目分類定位 台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保育類
科名 鹿科特有種 是
特有種 是棲地類型 中、高海拔森林、草生地
微棲地類型 闊葉林、針葉林、灌叢、草生地<ref>[https://npgis.cpami.gov.tw/public/detail/SpeciesDetail.aspx?SP_ID===形態特徵=== M0061 體長170~240公分(cm) 基本資料 尾長20~30 台灣國家 分(cm), 園- 台灣 最大型的偶蹄目。毛色為棕褐色,夏季時較鮮豔。成 鹿 與幼鹿身上皆沒有斑點,雄鹿頭上有角,兩歲開始分叉,最多分三叉。]</ref>
===生態習性=== 原棲息於海拔300公尺林區,因棲地破壞及獵捕壓力逐漸侷限於中、高海拔 族群狀況 稀 數地區。群居性,但公鹿喜歡單獨行動。日行性,常取用森林下層與其高度相當的葉、嫩芽為食,有磨角的習性。
===生態習性=== 分布狀況 原分布於全省中、低海拔,因 棲地 類型 破壞及獵捕壓力逐漸侷限於 中、高海拔 森林、草生 少數
微棲地類型 闊葉林、針葉林、灌叢、草生地 族群狀況 稀少 分布狀況 原分布於全省中、低海拔,因棲地破壞及獵捕壓力逐漸侷限於中、高海拔少數地區 國家公園分布狀況 玉山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ref>[https://npgis.cpami.gov.tw/public/detail/SpeciesDetail.aspx?SP_ID=M0061 基本資料,台灣國家公園-台灣水鹿]</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水鹿01.jpg|缩略图|認識台灣水鹿[https://102clps61014.weebly.com/33274287712770040575.html 照片來自]
==棲所分布==
水鹿分布的海拔高度,從清朝時的300公尺提高到目前的2000公尺以上,多半沿著高山溪谷分布。目前雪霸、太魯閣、玉山國家公園、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和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都可發現水鹿。
 
==保育現況與監測成果==
==台灣水鹿的保育困境==
[[File:水鹿02.jpg|400px|缩略图|右|台灣水鹿[https://npgis.cpami.gov.tw/public/detail/SpeciesDetail.aspx?SP_ID=M0061 照片來自]]]
在過去,棲地破碎化與狩獵壓力,對臺灣水鹿的種族生存造成威脅,直到接近2012年時,水鹿的數量才逐漸回升。然而,水鹿有喜食樹木幼苗與啃咬樹皮的特性,當水鹿族群超過一定數量,便會造成環境的負擔;如樹木因水鹿環狀剝皮而死亡,對生態環境與林業發展即有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兩難,讓保育相關人員苦惱不已,這也幾乎成為近年水鹿座談會上的主題。「我們對於水鹿的基本研究還是很缺乏,不應該現在就談那麼細的研究方向。」徐國士教授在座談會上指出,在過去松鼠吃杉木樹皮的例子上,是經由許多人投入研究後,才發現是人類砍伐過多闊葉樹木,造成松鼠沒有堅果可以食用,個體才因此改變食性,「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基本資料,包括族群數量以及遷徙模式。現在,每個人提出問題,我們先把它寫下來,從基本面去思考、匯整、區隔,再交給管理處分配研究。」在經過腦力激盪後,水鹿跨域整合匯談所做出的主要結論包含:研究單位需建立可靠的研究方法估算水鹿族群數量並找出水鹿啃食樹皮的原因、三個高山國家公園分工進行跨域研究同時定義熱點、建立資訊平台並邀集各單位共同蒐集資料並進行資源整合、與在地居民建立共管機制、針對不同樣區進行遺傳多樣性研究。(引用文獻:國家公園季刊,2013年3月。水鹿跨域整合研究及棲地經營管理。內政部營建署,台北市。)
32,9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