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杜运燮诗歌)

增加 4,429 位元組, 4 年前
新条目
[[File:Cbcc1f2451df4335977cad23f3b48016.jpg|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4/cbcc1f2451df4335977cad23f3b48016.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05801447_488632 图片来自于搜狐网]]]
==作品原文==

  作者:杜运燮

  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

  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

  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

  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



  他向往的是高远变化万千的天空,

  有无尽光热的太阳,博学含蓄的月亮,

  笑眼的星群,生命力最丰富的风,

  戴雪帽享受寂静冬日的安详。



  还喜欢一些有音乐天才的流水,

  挂一面瀑布,唱悦耳的质朴山歌;

  或者孤独的古庙,招引善男信女俯跪,

  有暮鼓晨钟单调地诉说某种饥饿,



  或者一些怪人隐士,羡慕他,追随他,

  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地

  生活,到夜里,梦着流水流着梦,

  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记忆。



  他追求,所以不满足,所以更追求:

  他没有桃花,没有牛羊、炊烟、村落;

  可以鸟瞰,有更多空气,也有更多石头;

  因为他只好离开他必需的,他永远寂寞。

  1945
==作者简介==
[[杜运燮]](1918年-2002年),笔名吴进、吴达翰,[[福建]]古田人,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诗人、爱国归侨,“九叶派”诗人之一。<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901/34067.html 杜运燮主要作品]</rer>

大学期间曾应召入[[飞虎队]]和中国驻印军任翻译三年多。1951年起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杜运燮的诗作《秋》 因为“[[朦胧]]”曾被诗评质疑,之后“朦胧”一词逐渐演变成诗歌史上的专用名词。杜运燮的一首诗《秋》发表之后,因有评论家说该诗朦胧得让人气闷,从此 “朦胧”成为诗坛的专用名词,后演变成一个重要诗歌流派。<ref>[https://www.sohu.com/a/305801447_488632 诗歌 杜运燮:赠友]</rer>

2002年7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ref>[https://www.sohu.com/a/284648224_488357 杜老送我的那些书]</rer>

===九叶诗人===

1948年的诗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当然那个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群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诗作风格相近的[[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

经历了“文革”的禁锢,1979年之后,整个国内空气缓和,大家都很活跃,郑敏也重新开始写诗,第一首诗名为《有你在我身边———诗呵,我又找到了你》。有一天她接到唐祈的来信,约她和杜运燮、袁可嘉、上海的王辛笛、唐祈、陈敬容,到曹辛之家见面。袁可嘉是郑敏的同学,但没什么来往。而其他人,其实郑敏也是第一次见到他们,大都以前只知道名字而已。

当时大家都感觉,二战以后那些前沿的思想都是通过诗歌反映出来的,而20世纪的诗歌虽然有很多创新,但也忘记了以前创作时的一些好的经验。曹辛之于是倡导,应该把四十年代中国的诗歌结成集给年轻人看看,给他们一些参考。曹辛之、郑敏这些诗人都是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在《大公报》发表诗歌的,还被说成是南北才子围绕沈从文这个大粪坑转。曹辛之认为是不是起个名字?资格最老的王辛笛就认为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鲜花,就做一点绿叶吧,九个人就九叶吧。

于是他们每个人都挑选出几首自己40年代创作的诗,出版了《九叶集》,之后他们也就被大家称为“九叶派”诗人了。其实他们这个所谓的“九叶派”组织非常松散,《九叶集》之后大家还是各自忙碌。而今九叶已经凋零了八叶,只剩下郑敏了。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20 中国文学总论]]
29,1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