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42
次編輯
變更
海南马兜铃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海南马兜铃</big>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海南马兜铃</big>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海南马兜铃
拉丁学名:Aristolochia hainanensis Mer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马兜铃目
科:马兜铃科
亚 科:马兜铃亚科
族:马兜铃族
属:马兜铃属
亚 属:管花亚属
组:环檐组
|}
'''海南马兜铃'''(hǎi nán mǎ dōu líng,学名:'''Aristolochia hainanensis''' Merr.)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木质藤本;嫩枝密被褐色短绒毛,有纵棱,老茎有不规则纵裂、增厚的木栓层。叶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顶端短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边全缘,嫩叶两面均密被棕色长绒毛,成长叶上面无毛或仅叶脉有疏长柔毛,榄绿色,下面被浅褐色或苍白色长柔毛;蒴果长椭圆形或圆柱形,顶端具稍弯短喙,基部收狭,密被褐色短茸毛,种子卵形,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熟期6-7月。
<ref>[http://www.iplant.cn/info/%BA%A3%C4%CF%C2%ED%B6%B5%C1%E5 海南马兜铃], 植物智, 2020-01-18</ref>
==海南马兜铃形态特征==
植株:木质藤本;嫩枝密被褐色短绒毛,有纵棱,老茎有不规则纵裂、增厚的木栓层。
叶:叶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长12-20(-30)厘米,宽10-17厘米,顶端短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边全缘,嫩叶两面均密被棕色长绒毛,成长叶上面无毛或仅叶脉有疏长柔毛,榄绿色,下面被浅褐色或苍白色长柔毛;基出脉3 条,有时从离基部达一厘米处伸出,侧脉每边5-7条,略弯拱向上,近边缘处彼此连接,在下面隆起,网脉上面扁平,下面明显隆起;叶柄长4-8厘米,密被褐色长柔毛。
花: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老茎近基部,有花3-6朵;花梗长3.5-4厘米,密被棕色长柔毛,常向下弯;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且膨大呈囊状,囊长1-3 厘米,中部直径1-2.5厘米,管的下部长1-1.5厘米,直径5-8毫米,管的上部较短而狭,外面黄白色,疏生短粗毛,有明显纵脉,内面黄白色,近基部密生腺体状绒毛,最上部渐扩大成极歪斜喇叭状;檐部长圆形,长2-3厘米,直径1.5-2.5厘米,边缘浅3裂;裂片不等大,在上的裂片长圆形,长约 1.5-2厘米,在下的裂片阔三角形,长约5毫米,暗紫色,密生乳头状小点;喉部近圆形,直径1-3厘米,无毛,黄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1厘米,6棱,密被棕色绒毛;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边缘外翻,具乳头状突起。
果:蒴果长椭圆形或圆柱形,长7-10厘米,直径2.5-3厘米,顶端具稍弯短喙,基部收狭,密被褐色短茸毛,种子卵形,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
花果期: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熟期6-7月。
==海南马兜铃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1200米山谷林中。
==海南马兜铃分布范围==
产于广西(上思)和广东(海南岛)。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岛五指山。
==海南马兜铃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民间用叶煎水洗眼治疗眼病,根有祛风解湿热、消炎之效。
药理作用
【药名】:海南马兜铃
【拼音】:HAINANMADUOLING
【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海南马兜铃的叶。
【功效】:凉肝明目。
【主治】:治目赤肿痛、羞明流泪。
【性味归经】:甘,凉。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一15克。外用:煎水洗眼。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两地。生于海拔800-1200米山谷林中。
【考 证】: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根提取液中,马兜铃总酸性成分含量为0.41%。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