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烛九阴

增加 7,83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烛九阴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051965771&di=d2804214c15bd232424ba62929181157&imgtype=0&src=…”
[[File:烛九阴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051965771&di=d2804214c15bd232424ba62929181157&imgtype=0&src=http%3A%2F%2Fgss0.baidu.com%2F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pic%2Fitem%2F63d0f703918fa0ec98a9ce83269759ee3c6ddbd6.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F2%BE%C5%D2%F5&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烛九阴'''(钟山山神)
[[烛龙]],又名烛阴,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山神,据《[[山海经]]》中记载,烛龙长千里,居住在章尾山。现代人在洪荒流中杜撰了烛龙创世,烛龙在中国神话中只是无名神人的下属,依靠火精照耀一方,本身并无威能 <ref>[陈政,钟葱主编.《[[画说中国龙]]》:中华书局,2015]</ref> 。

烛龙最早是一条赤色的无足之龙,据郭璞《[[山海经传]]》所说,烛龙在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撞断不周山后,依靠口中所衔的火精照亮无日之国,据《后汉书》记载,其火精源于无名神人赐下的火把。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021711/ca15uQsnASQC-G6hbXMFeHoHOvvB4mYzQ6V-kLzn7YiJ9LmDOtYot2HAHSJD-JTeR4m4ZyN_QxleKNWYkPXBRwgalCc_xPkZJfyYavS6HYGuzMlizhg8MDQMMj6mDAYqFXWb 昭明文选 | 卷十三 | 萧统著 | . - 中国古籍全录,引用日期2016-06-27] </ref>

*中文名:烛九阴
*外文名:Candle Dragon
*别 名:烛龙,烛阴
*出 处:《山海经》
*外 貌:神话传说为人首龙身,身体赤红,后期为上古神龙
==烛龙==
[[File:烛九阴2.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052052488&di=b6e9fcb2ba0636ef6cd33f7c58d1219a&imgtype=0&src=http%3A%2F%2Fp0.ifengimg.com%2Fpmop%2F2018%2F1025%2F1E8F94B18EB9AC09EBC5F656F049065698139694_size90_w600_h308.jpe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F2%BE%C5%D2%F5&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烛龙是人脸蛇身的神,红色的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它的本领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张开,黑暗的长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变回黑夜。
人面龙身,口中衔“火精”。(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①)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021711/dd01LoYRvTNIfQVxRw5MpdYa_s5kgZtv_hFgEtHm91PgdQhsdqhcVvIdIKSGP1NY8uewSfGVViJFX0loD06cb0OOP1lBU__59QvSProOnEsUlf-T4PtdOxbSpd6cSPZAVf7nUP7NZnXOPPUB 初学记 | 卷三·岁时部 | 徐坚著 | . - 中国古籍全录,引用日期2016-06-27] </ref>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在现代洪荒流小说与营销号文章里,烛龙成为了创世神,但在中国正统的神话里烛龙与创世没有任何关系,近年曾有学者专门撰文驳斥了如今营销号所谓的烛龙为创世神之说。

最早的学术研究也只说烛龙是明代某个版本的盘古部分能力的原型,与并没有将其直接等同为创世神,更没有说烛龙有创世之能。最早的盘古形象出现在三国时期,与烛龙没有任何关系。除了烛龙之外,学术界认为的盘古原型除了烛龙还有盘瓠。

曾有学者于其文章中直言:“盘古神话当是魏晋间由南方民族传入者。盘古之主要事迹为开辟天地和化生万物,然诸书述烛龙,却全然与开辟和创世无涉,《海外经》所谓“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云云,也与创世无关,明代《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记》所谓“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夜。”显系以意捏合盘古与烛龙。”神话学家袁珂也说:“烛龙之兽性高于人格化,实在难以进位于天神之列”,认为将烛龙称为天神都已经言过其实。
==《盗墓笔记》==
[[File:烛九阴3.pn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3fb43166d224f4a46b48ce700f790529822d111?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xNTA=,g_7,xp_5,yp_5 原图链接]]]
《[[盗墓笔记]]》系列作品中最恐怖的一部大概要数秦岭神树了,吴邪的发小老痒出狱归来,带吴邪一起进入了一座新的墓室,探墓过程中吴邪却发现了真正的老痒的尸体,惊恐之余却遭到了黑蟒攻击,这时一条细麟巨蛇和黑蟒纠缠在一起。有懂行的人立刻认出这就是上古神兽烛九阴。<ref>{{ cite web | url=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0d89feb3dc53fafb564ef898&lemmaId=9021711&fromLemmaModule=pcBottom | title=烛九阴之谜:它是改变昼夜的创世神,被它看一眼便会魔怔 | author=历史大爆炸 | date=2018-10-25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在《盗墓笔记》中,作者将烛九阴描述成拥有着超强邪力的怪物,据说它有两只眼睛,一只是本眼,一只是阴眼。烛九阴的阴眼连着地狱, 被它看上一眼便会恶鬼缠身,久之则会变成人头蛇身的怪物。
随着小说的大火,许多人开始对其中提到的怪物进行研究,其中烛九阴则是被作者黑化了的一种神兽。

关于烛九阴的传说有很多种版本,南派三叔创作盗墓笔记时参考的应该是这样一个版本:传说烛九阴是生活在极深地脉中的一种蛇类,因为长期生活在岩石的缝隙中,它的两只眼睛像比目鱼一样退化了。古代许多皇帝都会用鲜血将它从地脉中引出,用它来做蜡烛。

《盗墓笔记》中就提到吴邪无意将信号灯射入烛九阴口中,它竟痛苦的挣扎起来,身上也开始燃烧,可见它的身体内该有多少易燃油脂啊。

而历史上最早提及的烛九阴,是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神之一,它又称烛阴,也可以写作逴龙,传说它的皮肤是红褐色,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

在它的神力之下,世界才有了白天黑夜之分。烛九阴天生神力,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却可以长生不老,拥有不死之身。当它睁开眼睛时,漫长的黑夜便会变成白天;当它闭上眼睛,白天又会回到黑夜。它吹一口气,所有的乌云都会聚集起来,雨雪纷纷降落,世界变成冬天;当它呼气时,世界又立刻烈日炎炎,成为夏天。

而古人又是依靠什么想象出烛龙的形象呢?史学家考证后认为,烛龙的神话实质上是描述的一种自然奇观——火山锥。当它燃烧的时候,升起的浓烟遮蔽住大地,整个世界如同黑夜一般;而迸发的火光却又光芒四射,如同白昼一般。火山喷发时,涌出的火山岩如同一条周身通红的巨龙,因此有了人们对于烛九阴的想象。

大陆的张明华氏认为,烛龙的传说是源自对“北极光”的描述。烛龙的神力与北极圈内发生的昼夜变化如出一辙,多半是古人对北极光一种生动的描述。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作许多都是人们难以探究其原因的,加之古人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将其具象化成是创造世界的神灵,以表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视频==
{{#iDisplay:n07319qmd1h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42,8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