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101.2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
、
搜尋
← 較舊編輯
較新編輯 →
许叔微
增加 6,175 位元組
,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许叔微
| 图像 =
[[File: t018698286c512b9002.jpg |缩略图|center|[http://p8.qhimg.com/dmsmty/350_200_/t018698286c512b9002.jpg原图链接] [https://m.baike.so.com/doc/6133360-6346520.html]]]
| 图像说明 = 许叔微|center
| 出生日期 = 1079年
| 逝世日期 = 1154年
| 国籍 = 中国宋代
| 出生地 = 真州白沙(今江苏省仪征县)
| 职业 = 郎中
| 主要作品 =《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
| 主要成就=经方派创始人之一 =
}}
== 人物介绍==
'''<big>简介</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许叔微(1079~1154年),
字知可
。公元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生
,
宋代
号白沙,又号近泉,
真州白沙
(今江苏省仪征县)
人
。学识渊博
,
尤其擅长
宋代杰出的
医学
。1132年(绍兴二年)登科
家、研究和活用《伤寒论》之大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
,曾任
徽州、杭州府学教授、
集贤院学士,
故又
人
称
为
许学士。
在
许叔微心慈近佛,志虑忠纯,遇事敢言,为人豪爽,弃官归
医
学上
,
他对张仲景《伤寒论》很有研究,是一个著
终享“
名
的“经方派
医进士
”
之誉,百姓奉为神
医
家
。
在临证中,亦多用仲景方药,疗效甚好。一生
著
作很多,仅有关“伤寒”的即
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
》、《普济本事方》、《普济本事方后集》传世,另著《活法》、《辨类》、《仲景脉法三十六图
》等
书,现已散佚
。
这三部伤寒著
</p>
== 人物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元按五年(1090年),因父母双亡,再加屡试不举,遂弃儒习医。南宋建炎元年(l127年),真州疾疫大
作
的特点
,
在于他把仲景的方论
许叔微上门为百姓诊治,十活八九。后南渡居常州
,
推明其意
又迁太湖马迹山(今无锡马山)。绍兴二年(l132年)中进士
,
编成歌诀
历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及翰林学士
,
便于记诵
人称许
学
习
士。因不满高宗苟安江南及秦桧陷害忠良,退隐乡里,行医济人。与抗金名将韩世忠过从甚密
。
同时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自请解职,移居苏州
,
遇有仲景论而缺方者
常渡太湖访许叔微
,
即取
共抒忧国情怀。许叔微是宋代研究
《
千金要方
伤寒论
》
等方
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
补
之
充。他说:“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
。
若
能明此四字,则
仲景
议论不足
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在其学术思想中较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
,
则
二者之中又当
以
《诸病源候论》等说
肾为主,补脾“常须暖
补
之
肾气”
。这
一见解
对
后世进一步
研究
仲景学说
脾肾关系和临床座用,
很有
裨益
启发
。
此外
</p>
== 著作==
<p style="text-indent:2em;"> 他一生著述颇丰
,
晚年时,集平生所亲自试用过的
辑
有
效
《本事
方
剂,著成
》(又名
《类证普济本事方》
一
)10卷、《续本事方》10卷(均收入《四库全
书
》)
。
著有《伤寒百证歌》5卷、《伤寒发微论》2卷、《伤寒九十论》(合称《
许氏
伤寒论著三种》)、《
治
医
法》、《辨证》、《翼伤寒论》、《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p>
== 学术内容 ==
<p style="text-indent:2em;"> 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
,
重在
对
辨证
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补充
。他说:“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
,
。
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
。”在其学术思想中较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当以肾为主,补脾“常须暖补肾气
”。
在辨
这一见解对后世进一步研究脾肾关系和临床座用,很有启发。《伤寒百证歌》,是以歌诀体裁将仲景方论编成100
证
上
,
他强调八纲辨
以便后学记习,遇有“有
证
的重要性
无方”者
,
但也
就以《千金》等所载之方补上;有议论
不
忽视六经分
足者,多取《巢氏病源》及朱弘、孙尚、孙用和等人言论加以发挥。《伤寒发微论》共22论。第一论列举伤寒72
证
,详加阐释。第二论以下多为作者心得
的
意义
零散札记
。
主张六
《伤寒九十论》,每论首记病例症状及治疗
经
辩证与八纲辩证结合起来
过,加以评论,颇似今日之病案讨论。《普济本事方》是“漫集已试之方及所得心意,录以传远”的著作,按病分为23门
,
才能辨证正确
收录300余方;每方首列主治、方名及药味分量
,
施
次录
治
法、服法,后附一二个病例,并加评述。其中关于言气撅
不
误
可作中风候、益肾宜用滋补之品以及区别肠风、脏毒、血痔的不同等论点都颇有见地
。
他强调在辨证基础上
</p>
== 临床应用 ==
<p style="text-indent:2em;"> 1143年,64岁
的
处
许叔微,将“已试之
方
用药
,
在用药
及所得新意,录以传远,题为《普济本事
方
面
》”,全书10卷,为23门,包括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病等脏脏常见病
,
及其
他
很推崇《
内科杂病,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
伤寒
论》的
时疫,旁及针灸,靡不悉备,每门分列数证,证下系方若干,共收录330余方,每方均简述主证、病因、病机、
用药
、炮制及服
法
度
,
但却能机动灵活
或载医论、病案、灸治、煨治法等内容。是书文字简明,辑方切于临床,为许氏多年“刻意方书”所积累
的
化裁施
验方汇编,书中
用
。
医案医话形式写就论证73则,见解精辟,
如
他根据《金匮要略》化裁似定的真珠丸
认为惊悸多魇,通夕不寐症属肝不藏魄
,
行气
不
伤气
治心而治肝;对阴毒证由浅入深分为始得、渐深、沉困三候
,
温
以正元散、玉女散、灼艾脐
中
等方药分治;言气厥
不
助火
可作中风候;益肾宜用滋补之品;治积以所恶者攻之
,
既能扶脾达肾
以所喜者诱之,对积证依病情分为酒、肉、血、气、水、涎、食七类
,
又可摄火归源
分别治疗;鉴别肠风、脏毒、血痔之不同的论点皆颇有见地。取名“本事”
,
意其所记皆为亲身体验的事实。此书
是
历史上第
一
个
部比较完备的方剂专书,在当时的医药界起到了振衰继微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书许多方为后世医家吸取或借鉴,如治疗中风的豨莶丸被《寿世保元》、《兰台轨范》、《成方切
用
途很广
》等书收录;治疗肠风的槐花散流传至今
,
已成为治
疗
效很好
痔疾
的
名
方
剂
。
</p>
其主要著作有:
<p style="text-indent:2em;"> 1149年。许叔微70岁,已是桑榆之年,仍手不释卷,不废耕耘,将平生运用经方的案例整理编撰成书,定名
《伤寒
发微
九十
论》
。
,书中选择了九十个不同的伤寒病案,记载详细而真实,包括了十一例死亡病案,每例之后以《内经》、《难经》、
《伤寒
九十
论》
。
、《诸病源候论》等医籍为基础,结合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案案皆用仲景法,又灵活变通,遇
《伤寒
百证歌
论
》
五卷。
中有论无方时,选
《
类证普济本事
千金要
方》
简称
、
《
普济本事方
活人书
》
等书补入,如治热入血室用小柴胡加地黄汤;用大柴胡汤治二阳合病;主张大黄为伤寒之要药,生用有力,不需酒洗;论伤寒慎用丸药;桂枝汤中的赤芍白芍辨等论皆高出前人,反映了许氏较高的理论水平与治疗技艺。书中提出“
十
卷。辑录
剂”的
方剂
,辨析病证、医
理
论
,
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是许氏研读《伤寒论》
并
附
实践于临床的经验总结,既裨补仲景,又启迪后学。后世的《经方实验
录
了作者本人使用方剂
》即仿此例。它不仅仅最早
的
伤寒
医案
专集
,
所
也是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是书在医案学发展史上
以
称为
及仲景学术临床应用方面均有不容忽视的开创意义。 </p>
== 后世影响==
<p style="text-indent:2em;"> 许叔微对金元四大家的临证和温补学派的形成也有巨大影响。清代名医叶天士奉《普济
本事方
》为至宝,视同“枕中秘”;晚清张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
。
叶天士在
《
临证指南医案》中引述许氏论述、化裁许氏之方每每可见。叶氏
治
法
疗杂病的经验、对脾胃学说的阐发、对奇经
八
十一篇》
脉用药的探讨和久病入络说的提出等卓越成就,大都是汲取许氏的思想和观点发展而成的。叶天士曾赞许氏:“盖士而精于医者也
。
《翼伤寒论》二卷
观其用药制方,穷源悉委,深得古人三昧
。
《
苟非三折肱,良不易
辨
类》五卷
。
盖其心存普济,于以阐发前人之秘,以嘉惠后人者,厥功伟矣”</p>
<p style="text-indent:2em;"> 赞曰:许公彬彬,孝悌忠纯,愿大才高,济世活人,矢志如一,救苦存悯,不为利回,不畏权淫,承前启后,仲景始臻,方剂医案,发明创新,乐道遗名,万世永存! </p>
静静的河水
4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