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增加 7,75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big> ''' |- | File:宋志…”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big> '''

|-
| [[ File:宋志文2.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hbimg.b0.upaiyun.com/84e596d0da2aa3eaa1b0bef202465b9e795fa9c7690e7-LlqbfR_fw658 原图链接]
[https://huaban.com/pins/400169087/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创作年代: 初唐

文学体裁:诗

作者:[[宋之问]]

|}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宋之问的诗。

此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中景物的出色描绘。

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155027.html 题大庾岭北驿] 诗词名句网</ref>
==诗词正文==
{{Cquote|<候晓逾闽峤,

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

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

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

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

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

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

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

行剪故园莱。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古诗文网>}}
==鉴赏==
本篇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155027.html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诗词名句网</ref>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闽嶂”本指闽地的山岭,有时也可用作“岭嶂”的意思,泛指南国的山岭。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是汉高祖时南越王赵佗在广州越秀山上所建的台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所谓“望”,只是瞻望前途的意思。“宿云”是隔宿之云。《[[庄子·逍遥游]]》写大鹏鸟,说它“翼若垂天之云”。这里见云而生鹏翼的联想,句意只是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第四句,古人以为,月亮的盈亏与蚌蛤的虚实相统一,月圆时蚌蛤实,月亏时蚌蛤虚。所以,诗人由“残月”而生“蚌中开”的联想。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薜荔”是一种木本蔓生植物,常绕树或缘壁生长。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桄榔”则是一种亭亭玉立的乔木,与蔓生的薜荔对举,构图相当优美。加之碧苔依树,古色古香,与“薜荔”句表现出来的盎然生趣亦复形成鲜明的对照。“桂香”句既为画面添枝加叶,又使淡淡幽香透出画面。句中的“裛”,通“浥”,打湿的意思。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黑毛猴子攀附着树枝在叫唤,翡翠鸟衔着花在飞来飞去。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

读到最后六句时,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虽”字是句中之眼,转出后面的许多文章。“北思”句直承“虽”字。从末句的“故园”可知,诗人的“北思”是思念故乡而非朝廷。“鬒(zhěn诊)发”,黑发。“鬒发”二句说明贬谪对他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官场的荣辱无常,更增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剪莱”,即除草。“行剪故园莱”,与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中”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汪洋,隐入无边的平芜之中。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80.html 「宋之问」诗词全集(182)首)] 诗词名句网</ref>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712年),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

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武则天]]时,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后因结交[[张易之]]获罪,贬泷州参军。<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ef30b73b0be78df?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宋之问:大唐人品最差的诗人,揭秘他与武则天的故事]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9-11 13:13</ref>中宗景龙中(708年)转考功员外郎,与[[杜审言]]、[[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钦州。 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赐死。有《[[宋之问集]]》

==视频==
<center>'''宋之问'''</center>
<center>
{{#iDisplay:j0653t92a8c|780|460|qq}}
</center>
<center>'''“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出宋之问遭贬回乡的心情 '''</center>
<center>
{{#iDisplay:v0855hx3pdn|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33,6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