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6
次編輯
變更
佛昙镇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748HQ.jpg|thumb|right|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0145119496&di=fd24a1ff3f7fc0cf5bb9d08faa92b78a&imgtype=0&src=ht…”
[[File:748HQ.jpg|thumb|right|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0145119496&di=fd24a1ff3f7fc0cf5bb9d08faa92b78a&imgtype=0&src=http%3A%2F%2Fd.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w%253D268%253Bg%253D0%2Fsign%3Dd820dd69f736afc30e0c38638b228cf9%2F203fb80e7bec54e7edbe8ab7b9389b504ec26acd.jpg 原图链接]]]
[[佛昙镇]]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因[[芙蓉山]]下从前有一口清潭,[[映现山]]顶一块状如佛头的天然岩石,称佛潭,以至成为地名。横跨在[[鸿儒江]]上的桥梁称佛潭桥,以后桥名又成为地名。早在唐代,“开漳”刺史陈元光已经写下壮丽诗篇《晓发佛潭桥》,当时陈元光奏准设立漳州和漳浦县,立行台于四境,其中东行台设在漳浦县佛潭桥。自唐至清朝,官方的文书、地方志都称佛昙镇为佛潭桥,群众讹音为“浮南桥”,文字上则简写为佛潭,民国初年,开始将佛潭写成佛昙,沿用至今。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8035公顷,常住人口57754人。<ref>[http://www.tcmap.com.cn/fujian/zhangpuxian_fozhen_antoucun.html 佛昙镇] </ref>
中文名: 佛昙镇
外文名: Fotn
别 名: 佛潭、佛坛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 漳州市漳浦县
地理位置: 漳浦县东北部
面 积: 8035 公顷
下辖地区: 岸头村、石程村、园东村、大白石村、岱下坑村、先锋村、东坂村等
政府驻地: 园东村
电话区号: 0596
邮政区码: 363208
气候条件: 东南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57754人(2017年)
著名景点: 佛昙十二景、滨海火山公园
车牌代码: 闽E
地方中学: 漳浦二中/鸿江中学/东坂中学
民间信仰:妈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等
古代隶属: 漳州府漳浦县
过江大桥: 佛昙大桥
高速路口: 赵家堡路口
邮 编: 363208
==历史沿革==
佛昙镇辖域宋代属嘉宾乡,分属常乐、钦贤2里。明代分属十七都和二十三都。清代沿袭十七都、二十三都地域划分。清初顺治年间在十七都设7保,其中赤水保今属赤湖镇,后溪、官塘、赵家城3保今属湖西乡,石门上、石门下2保今属佛昙镇。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编定保甲,增加石溪1保(即石步溪,今南山茶果场)。石门上保辖今石门、新安、人坪、园东、白石、后社、吟兜、后许、轧内一带;石门下保辖今园东、石埕、岸头、下坑、先锋、港头一带。今东坂村、洞野村、花林村、整美村一带宋代属嘉宾乡钦贤里,明清时代属二十三都,清康熙三十九年编属福兴、新兴2保。明代在井尾(整美)设巡检司(类似边防派出所),清代裁撤。道光十年(1830年)调驻县丞,修建原赵范府第为佛潭桥县丞署(俗称分县)。民国12年划佛昙、马坪、前亭、湖西、赤湖一带为外东区,设区公所于佛昙。民国17年改为第五自治区,民国26年改为第三区,改区公所为区署。民国29年设佛昙镇,辖坂顶、下赵、园中、石埕、岸头、先锋、城顶、田下、岱嵩、白石、岑兜、石门、新庵、山平、后堀15保,民国33年编并为下赵村、园中村、石埕村、岸头、先锋、岱嵩村、白石村、新庵村、后堀村、山平村、石门村、岑兜村12保。后许、轧内属赤湖乡管辖。东坂、港头、洞野、花林、井尾属前坪乡管辖。前坪乡系由马坪,前(亭)江(口)、林(埭)东(坂)3乡合并而成,港头、洞野、花林合在东坂保,井尾合在江口保。至1949年8月(民国38年)佛昙镇12保(不包括后许、轧内、东坂、港头、洞野、花林)。
==行政区划==
下坑村、大白石村、岱嵩村、东坂村、井美村、洞野村、吟兜村、下苏村、花林村、港头村、轧内村、园东村、先锋村、后社村、人坪村、石门村、后许村、岸头村、新安村、石埕村
==位置境域==
佛昙是漳浦县东北部重镇,东临台湾海峡,近海称佛昙湾,海岸线长2.5公里。欧厝、花林、东坂、下苏、先锋、下坑、岸头、石埕、大白石、后社、后许、轧内在海岸线上,岱嵩为海岛,井尾为半岛。镇境北至欧厝场隔虎形山(海拔129米)与前亭镇大社村交界;至洞野村,隔西山(海拔103米)与马坪镇文安村交界。西北至下坑村、港头村,隔大荟山(海拔142米)与马坪镇林埭村交界。西至新安村,隔台山(海拔240米)与湖西乡后溪村交界。西南至松仔岭,与白竹湖农场古山作业区交界。南至轧内村,隔岩山、莲花山与赤湖镇半石村交界。源自石过陂诸山的鸿源溪流经林埭,至本镇境内称鸿儒江,流经港头、下坑、先锋、岸头、石埕等村,入于佛昙湾海域。又有庵前溪流经石门、吟兜至大白石村汇入佛昙湾海域。南部有轧内小溪流入佛昙湾海域。
==基本设施==
公路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华侨杨纯美为董事长的“漳浦官督民办汽车路公司”修通自佛昙通旧镇公路,并由陈照馨主持修通从下坑至马坪公路,由蓝秋金主持修通佛昙至湖西公路,通车营运,抗日战争时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月修通自旧镇经佛昙、前亭至屿仔尾公路,一过渡便可到达厦门市区。1986年下半年修通自漳州芗城区经石码、浮宫、凤柜斗岭、前亭至佛昙的公路,与自佛昙经旧镇、杜浔至云霄、东山的公路相接,称漳东线,属于省道。佛昙还有与全县相通的多条县道公路,一是自佛昙经官浔至三古与国道324线相接的“三佛线”,1968年所建。一是自佛昙经湖西、赤土至火烧埔与山旧线相接的“火佛线”,1975年所建。一是自佛昙至马坪的“佛马线”,1979年所建,1990年又从马坪开通至白水镇,称“白马线”,从佛昙可直通白水。佛昙还有其他通镇内各地及邻乡邻镇的乡村公路多条。2000年建自东坂至岱嵩的跨海公路,长900米。2001年,建成自镇内通漳诏高速公路湖西互通口的公路,长3公里。航运自清代至民国时期,佛昙的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原来都用帆船,后来有载重一百担的“潭江号”汽船每日往返厦门一趟。1938年5月,厦门被日军占领,闽南海口筑封锁线,潭江号被国民党福建军政当局征用,凿沉于莆田涵江三江口。抗战胜利后,佛昙商家再购置六鳌号、和美号、侨通号汽船恢复海上运输,临解放时被国民党军队征用。新中国成立后,佛昙码头工会于1950年组成运输服务公司从事海运,发展到有木帆船5艘、机动水泥船1艘,后大部分先后遇台风沉没,运输服务公司转为客车运输。80年代兴起建鱼虾养殖池高潮,佛昙港已变成养殖区,港道淤塞,不能再通运输船。1992年省投资42万元,镇投资29万元,在大白石、岱嵩、整美各建一座码头,以利渔船、渡船停靠。水利本镇的洞野、下坑、东坂等村农田与前亭镇各村先已受1959年3月建成和1966年11月建成的石过陂、赤兰溪2中型水库的联灌渠道灌溉。而更主要的是自1972年9月杨美水库建成,其库容达5530万立方米,与石过陂、赤兰溪2水库联成一个灌网,成为佛昙、前亭2镇的水利骨干工程,改变了这2镇过去的缺淡水情况,佛昙镇尤其依靠杨美水库右灌渠灌溉,1992年,右干渠从后堀延伸到滨海的后堀村东雄社。镇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水吼水库,在东坂村,建成于1958年7月,库容21万立方米;坑内水库,在石门村,建成于1960年5月,库容72万立方米。自来水镇政府于1988年建成日供水量3千吨的自来水厂,主要靠杨美水库供水,以水吼水库为蓄水池。当年,东坂村首先完成自来水工程,随后,镇区内各村于1978年,岱嵩村于1989年,大白石、后社2村于1990年,花林村于1991年,后许村于1991年,洞野村于1992年,先后完成自来水工程。街道、市场1981年11月建成自供销招待所至粮站的水泥路面,宽8米,长350米。1992年修建崎街石板路,宽5米,长110米。1984年修建岸头街石板路,宽4米,长400米。1984年建鸿江大街,平均宽16米,长2350米。1985年建墟埔至大白石村的海滨路。1992年扩建园东育才路,水泥路面,宽6米,长1050米。1992年建成蓉山路水泥路面,宽5米,长400米,东接鸿江大街,西接港头。1994年下半年建成石埕村学府路,宽8米,长700多米,从中街通到二中校门口。
==经济发展==
佛昙镇以工业立镇,科技兴海,科学种田,可持续养殖业为方针,力促经济发展。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亿元,乡镇企业产值2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1元。农业以大白石村的芦笋最为出名。佛昙镇大白石村(万亩)产地芦笋,具有株梃、色白、肉嫩、味香等独特优点,除制作罐头外,是名贵的蔬菜,食之清爽可口,被誉为“龙须菜”。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有辅助疗效。佛昙经济自古以来以农、渔为主,并以港口的优势发展商业及榨花生油等农产品加工业,尤其自清末厦门辟为对外贸易口岸以后,佛昙以接近厦门而成为漳浦县东北部商业重镇。滨海的轧内、后许、白石、后社、下坑、先锋、下苏、岸头、石埕、东坂、整美等村历史上都是渔农兼业的乡村,只有岱嵩是纯渔业村。全镇共有机动渔船三百多艘,年捕鱼量达四万多吨。渔民合资成立“佛昙渔业开发公司”,拥有渔船三百多艘,各船均有航行、探测、联络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其中150匹马力以上的大绫网渔船六十多艘,具有外海捕捞能力,其中16艘曾加入漳州市远洋渔业公司,到秘鲁洋域捕鱼。全村共有耕地28170亩(其中水田1042亩,农地17758亩)。原来农地主要种花生、番薯,水田主要种稻,靠山的一边大都是山园、山垅田。该村推广种植芦笋于沙园,一些易受咸淹的埭田改为鱼虾池,效益大大提高。佛昙湾有滩涂四万多亩,从前只有利用天然滩涂抛放石块让牡蛎自行附苗,围垦一些海埭养鱼。1981年,省水产养殖公司在石埕村建立虾池180亩,试养毛对虾成功,引起佛昙人养虾的兴趣,从1982年东坂村建鱼池1030亩收到良好效益开始,全镇兴起围建鱼虾池高潮。1985年,镇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并发动村民合股投入资金,大规模围垦海滩建鱼虾池,至1991年,共有鱼虾池二万多亩。1992年发生虾病,养虾业受挫,以后吸取教训,实行鱼虾轮养、混养,并引进美国及南美洲白对虾,效益良好,养殖业又兴旺起来。整美、岱嵩港口水较深,适宜网箱养鱼,至2001年,已发展网箱养鱼3500口。20世纪末,佛昙镇已创办四大园区:在新安设立佛昙工业园区,东安工业园区,鲍鱼养殖园区,乐海水产养殖园区。至2001年,已有50多家国内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有20多家水产企业在两养殖区展开业务,形成电子电器、针织、石建材、食品四大支柱产业。老字号食品:双桃豆仁饼。三资企业近年招商引资取得较大成果,三资企业有:大渔夫水产有限公司、思乐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松昌水产开发有限公司、鸿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三圣畜产有限公司、联合水产有限公司、虹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生太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福茂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同泰金属家具有限公司、鸿裕食品有限公司、腾达日用品有限公司、盛丰蔬菜制品有限公司、鸿群电器有限公司、德发石制品有限公司、佳禾纸品工业有限公司、全友电器有限公司、万国石材开发有限公司、新升平制衣有限公司、新信食品有限公司、东陵电器有限公司、诚兴食品有限公司、吉祥泡沫塑料有限公司、鸿山石板材开发有限公司、光华建材有限公司、利得电子有限公司、浚达电子有限公司、思乐得食品有限公司、鸿图服饰有限公司、大展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东安酒店有限公司、鸿群成片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香山娱乐有限公司、新都酒店等。
==未来规划==
镇政府正在加快旧区改造、开发步伐,建岸头村鸿江沿岸“鸿南新区”和继续东坂新村第三期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养殖业,建设完善机耕路,建设白石村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工程;建设闽台渔业合作与高优水产育苗示范园区,即乐海水产育苗区,进一步发展工厂化鲍鱼养殖业。
==旅游资源==
佛谭十景:佛头倒影、芙蓉茂盛、龟蛇聚会、钟鼓分明、黄蜂出巢、猫公照鼠、鸬鹚箍项、王公看印、龙井甘泉、公婆有应,合为十景
下坑村:寿山石雕宗师杨玉璇故地,灵壁山,芙蓉山,大荟山古岩画,海月岩,布政墓,莲山书院故址大坑村(鉴湖) :古樟、古榕和鸿江书院
鉴湖周围有16胜景:太峰倒影、鉴水澄清、猴公拱日、将石参天、巾峰耸秀、髻岫凝烟、乌纱启瑞、玉笏凌云、南浦归帆、西岸积翠、龙川怪石、凤井清泉、石屏映月、灯架生花、仙石遗迹、海天旭日。村内古樟、古榕十多株,均百年以上,历来善加保护,今仍然枝繁叶茂,为全县各村社所罕见,其中有一株榕根突兀嶙峋,盘曲交错,蔚为奇观,被收入《佛昙镇志》。又有一株古樟与古榕合抱而生,真像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一起走过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后许村间有古榕6株,枝繁叶茂,尤其寮下社的一株,根须多,长而粗大。
村里有五湖:即鉴湖、南湖、庵湖、草湖,莺湖。而今只有鉴湖仍存,即使大旱也未曾干涸过,里面的鳙鱼驰名远近,每年的端午节,鉴湖上的龙舟热火朝天。鉴湖里有一颗石头像蛇,而石龟则在陈氏鉴湖堂前。在海滨红山,明代早期的书院,今存遗迹,而今红山是钓鱼的好去处。
==视频==
漳浦县佛昙镇
{{#iDisplay:b08111finta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佛昙镇]]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因[[芙蓉山]]下从前有一口清潭,[[映现山]]顶一块状如佛头的天然岩石,称佛潭,以至成为地名。横跨在[[鸿儒江]]上的桥梁称佛潭桥,以后桥名又成为地名。早在唐代,“开漳”刺史陈元光已经写下壮丽诗篇《晓发佛潭桥》,当时陈元光奏准设立漳州和漳浦县,立行台于四境,其中东行台设在漳浦县佛潭桥。自唐至清朝,官方的文书、地方志都称佛昙镇为佛潭桥,群众讹音为“浮南桥”,文字上则简写为佛潭,民国初年,开始将佛潭写成佛昙,沿用至今。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8035公顷,常住人口57754人。<ref>[http://www.tcmap.com.cn/fujian/zhangpuxian_fozhen_antoucun.html 佛昙镇] </ref>
中文名: 佛昙镇
外文名: Fotn
别 名: 佛潭、佛坛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 漳州市漳浦县
地理位置: 漳浦县东北部
面 积: 8035 公顷
下辖地区: 岸头村、石程村、园东村、大白石村、岱下坑村、先锋村、东坂村等
政府驻地: 园东村
电话区号: 0596
邮政区码: 363208
气候条件: 东南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57754人(2017年)
著名景点: 佛昙十二景、滨海火山公园
车牌代码: 闽E
地方中学: 漳浦二中/鸿江中学/东坂中学
民间信仰:妈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等
古代隶属: 漳州府漳浦县
过江大桥: 佛昙大桥
高速路口: 赵家堡路口
邮 编: 363208
==历史沿革==
佛昙镇辖域宋代属嘉宾乡,分属常乐、钦贤2里。明代分属十七都和二十三都。清代沿袭十七都、二十三都地域划分。清初顺治年间在十七都设7保,其中赤水保今属赤湖镇,后溪、官塘、赵家城3保今属湖西乡,石门上、石门下2保今属佛昙镇。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编定保甲,增加石溪1保(即石步溪,今南山茶果场)。石门上保辖今石门、新安、人坪、园东、白石、后社、吟兜、后许、轧内一带;石门下保辖今园东、石埕、岸头、下坑、先锋、港头一带。今东坂村、洞野村、花林村、整美村一带宋代属嘉宾乡钦贤里,明清时代属二十三都,清康熙三十九年编属福兴、新兴2保。明代在井尾(整美)设巡检司(类似边防派出所),清代裁撤。道光十年(1830年)调驻县丞,修建原赵范府第为佛潭桥县丞署(俗称分县)。民国12年划佛昙、马坪、前亭、湖西、赤湖一带为外东区,设区公所于佛昙。民国17年改为第五自治区,民国26年改为第三区,改区公所为区署。民国29年设佛昙镇,辖坂顶、下赵、园中、石埕、岸头、先锋、城顶、田下、岱嵩、白石、岑兜、石门、新庵、山平、后堀15保,民国33年编并为下赵村、园中村、石埕村、岸头、先锋、岱嵩村、白石村、新庵村、后堀村、山平村、石门村、岑兜村12保。后许、轧内属赤湖乡管辖。东坂、港头、洞野、花林、井尾属前坪乡管辖。前坪乡系由马坪,前(亭)江(口)、林(埭)东(坂)3乡合并而成,港头、洞野、花林合在东坂保,井尾合在江口保。至1949年8月(民国38年)佛昙镇12保(不包括后许、轧内、东坂、港头、洞野、花林)。
==行政区划==
下坑村、大白石村、岱嵩村、东坂村、井美村、洞野村、吟兜村、下苏村、花林村、港头村、轧内村、园东村、先锋村、后社村、人坪村、石门村、后许村、岸头村、新安村、石埕村
==位置境域==
佛昙是漳浦县东北部重镇,东临台湾海峡,近海称佛昙湾,海岸线长2.5公里。欧厝、花林、东坂、下苏、先锋、下坑、岸头、石埕、大白石、后社、后许、轧内在海岸线上,岱嵩为海岛,井尾为半岛。镇境北至欧厝场隔虎形山(海拔129米)与前亭镇大社村交界;至洞野村,隔西山(海拔103米)与马坪镇文安村交界。西北至下坑村、港头村,隔大荟山(海拔142米)与马坪镇林埭村交界。西至新安村,隔台山(海拔240米)与湖西乡后溪村交界。西南至松仔岭,与白竹湖农场古山作业区交界。南至轧内村,隔岩山、莲花山与赤湖镇半石村交界。源自石过陂诸山的鸿源溪流经林埭,至本镇境内称鸿儒江,流经港头、下坑、先锋、岸头、石埕等村,入于佛昙湾海域。又有庵前溪流经石门、吟兜至大白石村汇入佛昙湾海域。南部有轧内小溪流入佛昙湾海域。
==基本设施==
公路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华侨杨纯美为董事长的“漳浦官督民办汽车路公司”修通自佛昙通旧镇公路,并由陈照馨主持修通从下坑至马坪公路,由蓝秋金主持修通佛昙至湖西公路,通车营运,抗日战争时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月修通自旧镇经佛昙、前亭至屿仔尾公路,一过渡便可到达厦门市区。1986年下半年修通自漳州芗城区经石码、浮宫、凤柜斗岭、前亭至佛昙的公路,与自佛昙经旧镇、杜浔至云霄、东山的公路相接,称漳东线,属于省道。佛昙还有与全县相通的多条县道公路,一是自佛昙经官浔至三古与国道324线相接的“三佛线”,1968年所建。一是自佛昙经湖西、赤土至火烧埔与山旧线相接的“火佛线”,1975年所建。一是自佛昙至马坪的“佛马线”,1979年所建,1990年又从马坪开通至白水镇,称“白马线”,从佛昙可直通白水。佛昙还有其他通镇内各地及邻乡邻镇的乡村公路多条。2000年建自东坂至岱嵩的跨海公路,长900米。2001年,建成自镇内通漳诏高速公路湖西互通口的公路,长3公里。航运自清代至民国时期,佛昙的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原来都用帆船,后来有载重一百担的“潭江号”汽船每日往返厦门一趟。1938年5月,厦门被日军占领,闽南海口筑封锁线,潭江号被国民党福建军政当局征用,凿沉于莆田涵江三江口。抗战胜利后,佛昙商家再购置六鳌号、和美号、侨通号汽船恢复海上运输,临解放时被国民党军队征用。新中国成立后,佛昙码头工会于1950年组成运输服务公司从事海运,发展到有木帆船5艘、机动水泥船1艘,后大部分先后遇台风沉没,运输服务公司转为客车运输。80年代兴起建鱼虾养殖池高潮,佛昙港已变成养殖区,港道淤塞,不能再通运输船。1992年省投资42万元,镇投资29万元,在大白石、岱嵩、整美各建一座码头,以利渔船、渡船停靠。水利本镇的洞野、下坑、东坂等村农田与前亭镇各村先已受1959年3月建成和1966年11月建成的石过陂、赤兰溪2中型水库的联灌渠道灌溉。而更主要的是自1972年9月杨美水库建成,其库容达5530万立方米,与石过陂、赤兰溪2水库联成一个灌网,成为佛昙、前亭2镇的水利骨干工程,改变了这2镇过去的缺淡水情况,佛昙镇尤其依靠杨美水库右灌渠灌溉,1992年,右干渠从后堀延伸到滨海的后堀村东雄社。镇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水吼水库,在东坂村,建成于1958年7月,库容21万立方米;坑内水库,在石门村,建成于1960年5月,库容72万立方米。自来水镇政府于1988年建成日供水量3千吨的自来水厂,主要靠杨美水库供水,以水吼水库为蓄水池。当年,东坂村首先完成自来水工程,随后,镇区内各村于1978年,岱嵩村于1989年,大白石、后社2村于1990年,花林村于1991年,后许村于1991年,洞野村于1992年,先后完成自来水工程。街道、市场1981年11月建成自供销招待所至粮站的水泥路面,宽8米,长350米。1992年修建崎街石板路,宽5米,长110米。1984年修建岸头街石板路,宽4米,长400米。1984年建鸿江大街,平均宽16米,长2350米。1985年建墟埔至大白石村的海滨路。1992年扩建园东育才路,水泥路面,宽6米,长1050米。1992年建成蓉山路水泥路面,宽5米,长400米,东接鸿江大街,西接港头。1994年下半年建成石埕村学府路,宽8米,长700多米,从中街通到二中校门口。
==经济发展==
佛昙镇以工业立镇,科技兴海,科学种田,可持续养殖业为方针,力促经济发展。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亿元,乡镇企业产值2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1元。农业以大白石村的芦笋最为出名。佛昙镇大白石村(万亩)产地芦笋,具有株梃、色白、肉嫩、味香等独特优点,除制作罐头外,是名贵的蔬菜,食之清爽可口,被誉为“龙须菜”。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有辅助疗效。佛昙经济自古以来以农、渔为主,并以港口的优势发展商业及榨花生油等农产品加工业,尤其自清末厦门辟为对外贸易口岸以后,佛昙以接近厦门而成为漳浦县东北部商业重镇。滨海的轧内、后许、白石、后社、下坑、先锋、下苏、岸头、石埕、东坂、整美等村历史上都是渔农兼业的乡村,只有岱嵩是纯渔业村。全镇共有机动渔船三百多艘,年捕鱼量达四万多吨。渔民合资成立“佛昙渔业开发公司”,拥有渔船三百多艘,各船均有航行、探测、联络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其中150匹马力以上的大绫网渔船六十多艘,具有外海捕捞能力,其中16艘曾加入漳州市远洋渔业公司,到秘鲁洋域捕鱼。全村共有耕地28170亩(其中水田1042亩,农地17758亩)。原来农地主要种花生、番薯,水田主要种稻,靠山的一边大都是山园、山垅田。该村推广种植芦笋于沙园,一些易受咸淹的埭田改为鱼虾池,效益大大提高。佛昙湾有滩涂四万多亩,从前只有利用天然滩涂抛放石块让牡蛎自行附苗,围垦一些海埭养鱼。1981年,省水产养殖公司在石埕村建立虾池180亩,试养毛对虾成功,引起佛昙人养虾的兴趣,从1982年东坂村建鱼池1030亩收到良好效益开始,全镇兴起围建鱼虾池高潮。1985年,镇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并发动村民合股投入资金,大规模围垦海滩建鱼虾池,至1991年,共有鱼虾池二万多亩。1992年发生虾病,养虾业受挫,以后吸取教训,实行鱼虾轮养、混养,并引进美国及南美洲白对虾,效益良好,养殖业又兴旺起来。整美、岱嵩港口水较深,适宜网箱养鱼,至2001年,已发展网箱养鱼3500口。20世纪末,佛昙镇已创办四大园区:在新安设立佛昙工业园区,东安工业园区,鲍鱼养殖园区,乐海水产养殖园区。至2001年,已有50多家国内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有20多家水产企业在两养殖区展开业务,形成电子电器、针织、石建材、食品四大支柱产业。老字号食品:双桃豆仁饼。三资企业近年招商引资取得较大成果,三资企业有:大渔夫水产有限公司、思乐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松昌水产开发有限公司、鸿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三圣畜产有限公司、联合水产有限公司、虹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生太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福茂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同泰金属家具有限公司、鸿裕食品有限公司、腾达日用品有限公司、盛丰蔬菜制品有限公司、鸿群电器有限公司、德发石制品有限公司、佳禾纸品工业有限公司、全友电器有限公司、万国石材开发有限公司、新升平制衣有限公司、新信食品有限公司、东陵电器有限公司、诚兴食品有限公司、吉祥泡沫塑料有限公司、鸿山石板材开发有限公司、光华建材有限公司、利得电子有限公司、浚达电子有限公司、思乐得食品有限公司、鸿图服饰有限公司、大展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东安酒店有限公司、鸿群成片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香山娱乐有限公司、新都酒店等。
==未来规划==
镇政府正在加快旧区改造、开发步伐,建岸头村鸿江沿岸“鸿南新区”和继续东坂新村第三期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养殖业,建设完善机耕路,建设白石村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工程;建设闽台渔业合作与高优水产育苗示范园区,即乐海水产育苗区,进一步发展工厂化鲍鱼养殖业。
==旅游资源==
佛谭十景:佛头倒影、芙蓉茂盛、龟蛇聚会、钟鼓分明、黄蜂出巢、猫公照鼠、鸬鹚箍项、王公看印、龙井甘泉、公婆有应,合为十景
下坑村:寿山石雕宗师杨玉璇故地,灵壁山,芙蓉山,大荟山古岩画,海月岩,布政墓,莲山书院故址大坑村(鉴湖) :古樟、古榕和鸿江书院
鉴湖周围有16胜景:太峰倒影、鉴水澄清、猴公拱日、将石参天、巾峰耸秀、髻岫凝烟、乌纱启瑞、玉笏凌云、南浦归帆、西岸积翠、龙川怪石、凤井清泉、石屏映月、灯架生花、仙石遗迹、海天旭日。村内古樟、古榕十多株,均百年以上,历来善加保护,今仍然枝繁叶茂,为全县各村社所罕见,其中有一株榕根突兀嶙峋,盘曲交错,蔚为奇观,被收入《佛昙镇志》。又有一株古樟与古榕合抱而生,真像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一起走过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后许村间有古榕6株,枝繁叶茂,尤其寮下社的一株,根须多,长而粗大。
村里有五湖:即鉴湖、南湖、庵湖、草湖,莺湖。而今只有鉴湖仍存,即使大旱也未曾干涸过,里面的鳙鱼驰名远近,每年的端午节,鉴湖上的龙舟热火朝天。鉴湖里有一颗石头像蛇,而石龟则在陈氏鉴湖堂前。在海滨红山,明代早期的书院,今存遗迹,而今红山是钓鱼的好去处。
==视频==
漳浦县佛昙镇
{{#iDisplay:b08111finta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