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6
次編輯
變更
信阳市
,無編輯摘要
'''信阳''',古称义阳、弋阳、申州,又名申城,[[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省]],南通[[湖北省]],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信阳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三个国家级经济增长板块结合部和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区的中间位置。截至2018年,信阳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7.41万,辖8县2区及6个管理区、开发区。<br>
信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信阳有着豫风楚韵的地域文化,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信阳独特的人文环境。信阳是 [[ 孙叔敖 ]] 、息夫人、 [[ 春申君 ]] 、 [[ 司马光 ]] 、 [[ 郑成功 ]] 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 孔子 ]] 周游列国的终点,春秋时孙武在此练兵并南下攻入楚都,南朝时梁武帝萧衍发迹于信阳。<br>
信阳毛尖闻名遐迩,被誉为山水茶都、中国毛尖之都。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头衔。<br>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信阳市全境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信阳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发布。涉及信阳市全境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信阳作为三大核心城市之一。2017年12月,获得“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ref>[http://travel.cnr.cn/list/20171119/t20171119_524031537.shtml 2017年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在京举行]</ref>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13年,信阳州、 [[ 光州 ]] 分别改信阳县和潢川县。信阳、罗山、息县、光山、商城、固始7县归豫南道管辖。1914年,豫南道改称汝阳道。1927年改设豫南行政区。1932年,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县、信阳、罗山7县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驻潢川县城。1932年10月置经扶县(今新县),1947年12月,经扶县更名为新县。<br>
1949年4月,辖信阳、驻马店2市,汝南、上蔡、西平、遂平、确山、信阳、正阳、新蔡8县,属确山县行政区专员公署,同年8月确山行政区专员公署改名信阳专员公署。1949年5月,成立河南省潢川行政区专员公署,辖潢川、息县、固始、光山、商城、罗山、新县7县。<br>
1952年6月,撤销信阳市改信阳镇。1952年8月,撤销淮滨办事处设淮滨县。1952年12月潢川专员公署与信阳专员公署合并为信阳专员公署,辖信阳镇、驻马店镇、西平、遂平、汝南、平舆、确山、上蔡、新蔡、正阳、淮滨、信阳、潢川、息县、商城、固始、光山、罗山、新县等2镇17县。1965年5月,析驻马店镇、西平、遂平、汝南、平舆、确山、上蔡、正阳置驻马店专员公署。1969年,成立信阳地区革委会,驻信阳市,辖信阳市、信阳、潢川、固始、商城、淮滨、光山、罗山、息县、新县1市9县。1979年9月,信阳地区革委会更名为信阳地区行政公署。1998年6月,撤销信阳地区,改设地级信阳市,撤销原县级信阳市和信阳县,设置县级浉河区、平桥区,辖潢川、固始、商城、淮滨、光山、罗山、息县、新县8县和浉河区、平桥区2个区。<br>
信阳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季均降雨量224-316毫米。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季均降水量478-633毫米。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7-225毫米。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季均降水量91-120毫米。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水文===
信阳河流众多,属 [[ 长江 ]] 、 [[ 淮河 ]] 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br>
信阳地处淮河上中游,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长363.5公里,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支流10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9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26条。境内的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部支流大都发源于桐柏山和大别山,源短、坡陡、流急,水量丰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浉河、竹竿何、潢河、白露河、灌河、史河,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淮干北侧支流多为坡水河道,河身狭窄,河道弯曲,流经平原洼地,流程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东南方向汇入淮河。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098毫米,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年内、年际之间变化很大,降水主要集中在主汛期的6~8月,占全年的54%;丰、枯年相差可达2~3倍,径流量相差8~9倍。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