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0
次編輯
變更
三潭映月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7三潭映月.jpg|thumb|right| [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100u12000000s00zp394E_R_1600_100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
[[File:7三潭映月.jpg|thumb|right| [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100u12000000s00zp394E_R_1600_100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2038-305187772.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ref>[https://www.sohu.com/a/331927445_688600 破解西湖里的三潭印月为什么是三座石塔,实际又有什么用?] </ref>。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
中文名:三潭印月
外文名: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地理位置:杭州市西湖区西湖中部偏南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价格:20元
著名景点:九曲桥、闲放台、先贤祠、九狮石
别 称:小瀛洲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浙江省杭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春季、秋季
==名称由来==
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落玉盘==
瀛洲美景还从岛上向湖上延伸。岛南湖面,有三座石塔,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致优美。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环塔身分布五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
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时,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蜡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寄托无限的悠思,怡然忘归。
==三座石塔==
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
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达三个塔,并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而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三十个,加上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最后一个嘛,是游人的心中月。三十三个月亮这一奇异景致,只有在月朗天清的中秋之夜才能观赏到。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是最惬意的事。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神思遄飞,一向为游客所心仪,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我国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三潭印月的名气大增。
==历代说法==
关于三潭印月的“印月”几种说法:
一种是《西湖志》所说:“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
另一种是画家所绘,画3个小石塔,各悬一月影于中,基本上跟上说相同。
再一种认为因每塔有5个小圆孔,若在每个小孔中点上灯烛,洞口蒙一层薄纸,共得15个月亮,湖中倒影15个,再加上天空一轮皓月和倒映在湖面的一轮圆月,可看到32个月亮,若是加上心中之月,总共是33个月亮。
还有一种是清代陆次云在《湖壖杂记》中所载:
顺治壬辰(公元1652年)春,偶同王子古直登教场山绝顶,下盼湖中有三大圆晕见于放生池之左侧。询之山僧,僧曰:“此所谓三潭印月也。”因悟印月之说,谓其似月而非真月,向之画工大误矣。
前面四种说法可分两类:
一类是说所印者乃真月。
一类是说所印者乃假月。
绿岛凝翠
===地理位置===
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而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七公顷。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明月映深潭,塔分三十二”之说。每个石塔5个小孔,三个就是15个,加上水中倒影就是30个,外加明月及其倒影,总共32个。
绿岛凝秀,廊桥曲折,文脉凝重,丰姿绰约。古时候,人们常把想象中的海上的琼山仙岛称为“蓬莱三岛”,分别称作蓬莱、方丈、瀛洲。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时候也恪守这种一池三山的模式,隐喻“蓬莱三岛”象征仙境。所以在西湖,人们也把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比作蓬莱、方丈、和小瀛洲。故三潭映月也有“小瀛洲”之称。
===历史资料===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又在岛南湖中,原苏轼立塔处重新建造三座较大的瓶形石塔,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
洲上有遥碧廊、九曲桥、九狮石、竹径通幽、万字亭,岛中有东郎亭、迎翠轩、花鸟厅、御碑亭、我心相印亭,亦仙也、闲放台、先贤祠。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
湖滨信步,花木扶疏,步移景异。此地地处西湖水域之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西湖新十景之四“湖滨晴雨”的最佳处。
===千秋雪===
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但这一传说却有两个版本。
鲁小妹智斗黑鱼精西湖里有三座石塔,像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据说有一年,山东的能工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了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拜师的人就络绎不绝。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下作为徒弟。
[[鲁班]]兄妹的手艺好极了,真是巧夺天工:凿成的石狗会看门,雕出的木猫会捕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一天,鲁班兄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手艺,忽然刮来一阵大风,顿时天上乌云翻滚,原来有一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黑鱼精一头钻进西湖中央,钻出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潭里吹吹气,杭州城里就满城的鱼腥臭;它在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兄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起爬上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浸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四散奔逃。湖中央,有一个好大好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鱼头,鱼头往上一挺,飞起一片乌云,乌云飘飘摇摇落到宝石山顶上,云头落下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转动着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鲁妹说:“姑娘我是能工巧匠。”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会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裳。”鲁妹理也不理他。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我看你苗条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的好针线。走,跟我去绣棉被。”鲁妹厌恶地转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了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没关系,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说着,伸手拉鲁妹。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道:“滚开!”黑后生仍旧咧着大嘴,嬉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给了我,什么都好说,要是不嫁,再涨大水漫山冈。”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百姓的性命都保不住。她眼珠儿一转,有办法了。对黑后生说:“嫁给你不能急,让阿哥先给我办样嫁妆。”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什么嫁妆?”“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黑后生高兴地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下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你先把水退下去。”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水都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了。鲁班指着山上一块悬崖问后生:“你看,把这半座山劈下来作石香炉怎么样?”“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香炉大,香炉高,重重的香炉你怎么搬呢?”“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等到避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鲁班他们就爬上那倒挂的悬崖。鲁班轮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一锤,他的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就留下一道峭壁。
这块悬崖真大。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望望,估计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这块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跑两步。鲁妹的脚印就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圈。鲁班先凿了一个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照样子凿。凿了一天又一天,七七四十九天,这块悬崖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三面透光的圆洞。
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经做好了,现在,就请你搬下湖。”黑后生急着要新娘子。鲁班说:“别忙!你先把嫁妆搬下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旋风,竟然把那么大的石香炉骨碌碌吸得向后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就变成黑鱼,钻进深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边的斜面一滑,“啪”一声倒覆过来,把深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也不动,想刮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上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这便是“三潭印月”三个石塔的由来。
===观音平祸降鱼精===
很早以前,一条千年黑鱼精逃出龙宫,闯到钱塘江里,兴妖作怪。从此以后,钱塘江两岸常常闹水灾,堤岸被冲倒,稻田被淹没,害得老百姓叫苦连天。
一天,黑鱼精变成一个黑大汉,到杭州城隍庙来玩耍。他走到望江桥边,忽然闻到一股香气,回头一看,桥边有个点心摊,一个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卖馄饨面,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黑鱼精赶路赶得吃力了,一口气吃了五碗馄饨面。一霎时,黑鱼精肚皮痛得大喊大叫,趴在地上打了十八个滚,“哗”地一声,吃下去的馄饨面都吐了出来。老太婆拿起拂尘朝地上一拂,馄饨面变成了一根铁锁链,把黑鱼精锁牢了。原来,这个老太婆是观音娘娘的化身。
观音娘娘把黑鱼精带到大井巷里,将它镇在大井底下。黑鱼精向菩萨求情,观音娘娘说:“你为非作歹,祸害百姓,若要出来,除非井头现天光。”原来这大井与别的露天井不同,是围在房子里的内井,终年见不到阳光。谁知有一年,杭州来了个新知府,夜里巡视街坊,提灯在大井巷里走,灯光照到了大井上。只听井底下“轰隆”一声闻响,黑鱼精挣脱了铁锁链,逃出大井,头也不回的就窜到了西湖里。
黑鱼精怕观音娘娘再来收拾它,就在西湖中央钻了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平时躲在深潭里睡懒觉,只要到了午时三刻,肚皮饿了,就从深潭里翻身出来找东西吃。每到这时候,湖面掀起层层波浪,湖心旋涡滚滚,渔船、游船、货船躲避不及,有的被浪头打翻,有的被旋涡卷沉,船里的人被黑鱼精吞进肚里,当了点心。从此,那些捕鱼的渔民、划船的船民,都吓得不敢下湖了。
一天,观音娘娘从蓬莱仙岛回南海,路过西湖上空,见湖面上突然升起一片乌云,湖水翻滚,波浪汹涌。按下云头一看,才知道是黑鱼精逃出了大井,在西湖里兴风作浪。观音娘娘便来到上天竺寺,向如来佛借来供桌前的一只香炉。这时候,黑鱼精正好窜出湖面,张开巨嘴,口喷白沫,寻找食物。观音娘娘随手地起香炉,对准黑鱼精头上压去。黑鱼精见头顶上落下个东西来,抬头一看,见是白衣白裙的观音菩萨,吓得连忙钻入潭底。香炉在空中射出万道金光,越变越大,只听得一声巨响,香炉口朝下罩住了潭口,把黑鱼精镇压在西湖底下,永远出不来了。只有三只香炉脚露出在湖面上。
据说,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就是香炉的三只脚。又因为香炉里的一炉香灰倒翻在西湖里,从此,西湖泥都成了香灰泥。
===花影扶疏===
主要景致
(1)瀛洲岛
它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七公顷,其中水面积占60%。岛基是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岛中湖面被桥堤分割成“田”字形,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清代又对其进行了扩建,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形成了今天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
(2)我心相印亭
“我心相印”是佛教禅语,大家切不要以为是情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原来的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但话又说回来了,如不是“俩心相印”又何来“不必言说,彼此会意”呢。亭前有石栏,凭栏瞭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
(3)九狮石
先贤祠之前,九曲桥畔,正面一块大石,名“九狮石”上有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很有意趣。两边各有一亭,右面一亭为三角亭,造型别致,名开网亭,取开网放生之意;左面一亭为四角亭,名“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
(4)竹径通幽
过三亭往右,一堵矮墙,墙上4个嵌花漏窗,中间一个月门,将墙后景色遮隔起来,但遮而不断,隔而不绝,透过漏窗,墙外千竿翠竹,自有画意。游人想探个究竟,可自月门步入佳境。因此月门之上清康有为题“竹径通幽”。
(5)先贤祠
游人自湖滨趁船至“小瀛洲”登岸,迎面一座建筑,原是“浙江先贤祠”,奉祀黄宗羲、吕留良、杭世俊等人。
(6)李卫祠
===西南部水===
大致范围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局部湖面暨三座瓶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
(1)石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筑堤期间,所在位置不是今天三塔的位置。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旧有石塔三,土人呼为三塔基。南宋旧图,从南数,湖中对第三桥之左为一塔,第四桥之左为一塔,第五桥之右为一塔。”
(2)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
明《西湖游览志》卷二:“国朝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为诸生时,曾游入寺,廉得众僧之奸。及为秉宪,甚厉,时寺僧倚怙镇守中官,见任官长及卿士大夫以酒肴人游寺者,杜门不容,阴乃发其奸事,立毁之,并去其塔。”
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用苏公法卷取葑泥,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又于旧寺基建德生堂。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遂以德生堂增葺为寺,复旧湖心寺额。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
(3)明末清初,湖心寺再毁,后李卫主持修建。
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五年重建。前接三潭印月亭,后为曲桥,三折而人,为轩三楹,又接平桥,为敞堂,进为层楼,环池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增修十八景所称‘鱼沼秋蓉’谓此。”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池上构亭,恭悬御书匾额,复建小亭于池北,以奉御碑。内置高轩杰阁,平桥三折而人,空明窅映,俨然湖中之湖。”
===梅花丹===
建国后,这里经历了风雨的洗礼。
《西湖风景园林——1949至1989》:三潭印月,解放初,东北面、东面和西南面都有游船埠头。一上东北角埠头,就有‘小瀛洲’石牌坊、浙江先贤祠等。先贤祠前有九狮石立于桥旁水际。过小瀛洲牌坊顺桥前进,有‘开网亭’、‘亭亭亭’,再西有卍字亭。亭对面横着花墙,中开洞门,门额为康有为题字‘竹径通幽’。进圆洞门通‘闲放台’、‘一寄楼’。
===详细===
沿花墙前园路再西过桥,即人称岛中有岛的三潭印月中心点。这里有亭建在十字路口,石柱上刻有日伪时期杭州市长的题联,亭西原有关帝庙(即永明禅院)等。再西过桥即‘三潭印月’碑亭,过碑亭即‘我心相印’亭,亭前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取鼎足之势。”
1953-1955年,采用竹笼灌石填基,拓宽湖岸,驳自然式湖坎,在关帝庙前辟建金鱼池。1958年,因台风侵袭,柱架倾颓,拆除已霉烂无法修理的卍字亭,并在亭基上改置花坛。1959年改建浙江先贤词,拆去三面砖墙,建成回廊,设置靠背坐凳。拆除关帝庙,新建“迎翠轩”、“花鸟厅”,开设商店、茶室和接待室,填平迎翠轩前金鱼池,扩大为草地。凿去十字路口亭柱上日伪市长的题字,改建“我心相印”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小瀛洲石牌坊被砸毁,闲放台关闭,30多个观赏荷花的品种散失殆尽,杂草湮塞,景色凋零。
1971年,改建九曲桥桥面,石柱改用钢筋混凝土,原有木栏杆改用钢管,并将桥面升高20厘米左右。
1972年,在原浙江先贤祠北添建水泥平台,兼作游船埠头之用。
1973-1977年,岛内、外湖岸,砌成自然式叠石,补植花木,改铺石板园路。东北角新建“皱月廊”,大修“闲放台”等园林建筑与生产用房。
1979-1982年,翻造“竹径通幽”花墙,恢复拆去多年的“扇面亭”,改建“我心相印”亭,移去亭前游船埠头,迁至“扇面亭”近旁,亭前增铺石板平台,镂花栏杆。从岛外运进大量土方填高地面,全岛平均增高50厘米左右,改变原先低湿状况。
1983-1984年,改建和添建岛上公共厕所等设施。
1985年,开始整修花鸟厅、回廊、铺设电缆,添加园灯。
==地理环境==
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据说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以一管窥青天。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心保宁寺。
==形成趣谈==
其一,所谓三潭,实际上是3个石塔和其周围水域,石塔建于宋代元四年(公元1089年),每个高2米,分别矗立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小瀛洲之南的湖面上是湖上赏月的极佳去处,水深若潭,月影幽深。
当年苏轼清理西湖的淤泥时,这里挖掘最深,为了标志水域界限和标示湖中淤泥淤积情况,在此修理石塔。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的绮丽景色。苏轼疏浚西湖之后,在西湖深水处建成三座瓶形石塔,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并显示湖泥淤积情况。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三塔高约2米,分布呈每边62米的等边三角形。62米的由来,我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是尺、丈,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0.31米,62米约合20丈或200尺,这样62米就好理解了。
其二,修筑苏堤后,[[苏轼]]马上又想到:如何才能使淤泥不再淤积,水草不再滋生?他集中大家的智慧,作了个非常聪明的决定:将岸边湖面租给民户种植菱角。因为种植菱角时必须按时清除水中杂草,这样,一来农民可以及时清理水草,保证不再淤泥;二来可收取民户的租金,将这笔钱用于西湖的整治维护;三来可解决一些民户的生计,真正是一举三得!
但西湖水面实在太大了!如果有民户在水面随意种植,官府也很难及时监督管理。不过这也难不倒苏轼。为了保持西湖大部分水域的开阔清澈,苏轼在西湖的中心位置建造了三座小石塔,石塔之间相望为界,围成一个水域,严禁民户在这个水域内种植。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实用信息==
门票:20元
开放时间:7:30-16:30
旅游时节:春秋最佳。这两季是游玩西湖及其周边景点的最佳时令,气温合适。
==交通信息==
三潭印月为游西湖的一个小活动,因此,杭州以“Y”字打头的公车都是旅游线,线路涵盖了所有西湖周围的景点,非常方便。建议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可以乘坐游9环湖游,票价5元。
==相关新闻==
===被撞一塔===
三潭印月2013年7月29日晚被游船撞掉一座塔
2013年7月29日22:31,童先生来电:我在坐西湖游船,看到有另外一艘游船,把三潭印月其中一个塔撞到水里去了!那个塔已经看不见了,船前面的右侧船头往下倾斜了。刚刚撞上去没多久,有没有人受伤不清楚。那条船向我们求救,我们的船就过去了。但因为我们的船太小了,那艘船上的人太多,带不回来。另外一艘大船过去了。我是杭州人,陪朋友来玩的。
===修复===
某年7月31日早晨6点,所有三潭南塔的石块被打捞上岸、拼接完整,恢复三潭印月景观。整个打捞过程经历7个小时。
“幸好只是轻轻撞倒,石塔部件并未破损,三潭印月景观恢复原貌。”西湖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被撞后,石塔水上部分倒入湖中,若是倒在硬地面上、或者磕在船身上,就麻烦了。
拼接完工的南塔看起来白了许多,另外两塔跟它一比,就像是刚刚晒好日光浴——那种深色调的文物外衣,其实还挺珍贵的,业内叫做“包浆”。
南塔损失了包浆,再仔细观察,重新复位的南塔略微有些倾斜。
石塔最下面的部位是一个石头圆台,南塔圆台的东边半个微微露出水面之上,西边则被湖水刚刚没过;石塔最上面的葫芦顶也稍稍有一点点歪;葫芦顶下的两层宝盖原本应该基本平行,这下子,看上去也不那么完全规整了。
===疑问产生===
2013年7月29日晚上21点25分左右,石塔被撞跌入西湖底,“三潭”变“两潭”;事发后,西湖水域管理处、杭州园文局等单位连夜行动,8个半小时后,“三潭”貌似恢复。事关全国文保单位,又是全国著名景点,三潭变两潭又重新恢复为三潭的过程之快,让人产生了一连串疑问。有网友开玩笑地说,“这是在变魔术吗?忽如一夜之间,说倒就倒,说恢复就恢复?”三潭被撞,石塔有没有损伤?被撞后,有没有第一时间按照文物法规定上报?这期间的匆忙恢复,有没有法律可依?如此恢复,对三潭这样的文物会不会产生二次破坏?
被撞掉的南塔,到底有没有损伤?
为什么会出现倾斜?
园文部门的回答是,根据现阶段的检查,塔基桩部分有刮擦的痕迹,但是塔身主体并没有找到明显的伤痕,由于外面两道钢制护栏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令塔本体未受到较大冲击和损害。“因为水的浮力和水底厚厚的淤泥,石塔部件掉入水中,也没有明显的损毁。”
换句话说,园文部门认为,此次撞击,南塔并没有出现大的损伤。所以,相关部门只是“恢复”石塔,并没有发现需要“修复”的地方。
不过,园文部门也强调,撞击肯定会对塔身产生影响。对于被撞塔出现倾斜,园文部门表示已经注意到了。
接下来他们将邀请石质文物保护和结构等方面的专家,对三座石塔作进一步的全面体检和诊断,以判断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以编制下一步的加固纠偏的保护方案,并报国家文物局审核后实施。
连夜复位,是否太过匆忙?
为何不能等到天亮再打捞?
事发深夜,光线黑暗,为何如此匆忙要打捞?有网友认为,此举有匆忙之嫌。
西湖水域管理处表示,他们是前天晚上10点半接到消息的,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确认后,立即联系了杭州市园文局,文物专家也赶到了现场。
双方分工进行,水域管理处负责组织蛙人在内的救援力量,而园文局专家就在现场察看石塔的“伤情”,专业指导救援。“这样一个分工也就是为了确保打捞的科学性,避免造成二次破坏。”
当晚11点多,水域管理处调来了多艘游船,现场架起照明灯,确保了打捞现场的工作环境。随后,两位蛙人到位,打捞工作正式开始。
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在确保没有二次破坏的前提下,也是希望尽可能快一点恢复石塔,而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小这次意外事故对西湖造成的不良影响。
如此恢复,对三潭这样的文物
会不会产生二次破坏?
回答这个疑问,文物专家表示需要了解塔的基本结构。石塔塔顶为青石雕成的葫芦状,塔身呈球形,塔基为扁圆石座,整个塔高约2.5米,但这个塔并不是一体的,而是由一层层可以活动的部分叠加而成的,每层之间有卡口交错,确保榫卯(sǔn 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咬合,扣合。
杭州市园文局的专家现场评估发现,石塔每一层的结构都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至于倒入湖中,原因是撞击松动了石塔的结构,类似于一个搭好的积木松垮掉了。
在石塔的结构都被打捞上来之后,工作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又像搭积木一样,把石塔重新恢复了,并没有用到水泥或者胶水。在没有强大外力的情况下,这样的安装是牢靠的,因为无数次的风雨洗礼已经证明了这个设计的牢固度。
所以,杭州园文部门认为,这样恢复并不会对三潭造成二次破坏。
===被撞后===
有没有第一时间按照文物法规定上报?
杭州园文局回答是,他们按照程序上报了。
昨天上午,杭州市园文局按照程序,将三潭石塔被撞一事,向浙江省文物局进行了书面汇报。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都表示,将持续关注三潭石塔的恢复进展,并要求杭州市园文局及时查处,做出处理。
至于为何没有在被撞掉后的第一时间上报,而在重新复位后才上报?
杭州市园文局是这样解释的:
三潭石塔,1992年被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3月,作为“西湖十景”组成部分之一,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杭州园文局负责对三潭石塔的日常管理,这其中也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塔被撞后,市园文局有责任也有权利组织对文物的抢救。园文部门也有一套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第一时间启动文物保护措施。比如,昨天上午,他们也在园文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三四百字的事件经过。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ref>[https://www.sohu.com/a/331927445_688600 破解西湖里的三潭印月为什么是三座石塔,实际又有什么用?] </ref>。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
中文名:三潭印月
外文名: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地理位置:杭州市西湖区西湖中部偏南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价格:20元
著名景点:九曲桥、闲放台、先贤祠、九狮石
别 称:小瀛洲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浙江省杭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春季、秋季
==名称由来==
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落玉盘==
瀛洲美景还从岛上向湖上延伸。岛南湖面,有三座石塔,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致优美。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环塔身分布五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
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时,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蜡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寄托无限的悠思,怡然忘归。
==三座石塔==
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
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达三个塔,并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而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三十个,加上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最后一个嘛,是游人的心中月。三十三个月亮这一奇异景致,只有在月朗天清的中秋之夜才能观赏到。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是最惬意的事。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神思遄飞,一向为游客所心仪,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我国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三潭印月的名气大增。
==历代说法==
关于三潭印月的“印月”几种说法:
一种是《西湖志》所说:“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
另一种是画家所绘,画3个小石塔,各悬一月影于中,基本上跟上说相同。
再一种认为因每塔有5个小圆孔,若在每个小孔中点上灯烛,洞口蒙一层薄纸,共得15个月亮,湖中倒影15个,再加上天空一轮皓月和倒映在湖面的一轮圆月,可看到32个月亮,若是加上心中之月,总共是33个月亮。
还有一种是清代陆次云在《湖壖杂记》中所载:
顺治壬辰(公元1652年)春,偶同王子古直登教场山绝顶,下盼湖中有三大圆晕见于放生池之左侧。询之山僧,僧曰:“此所谓三潭印月也。”因悟印月之说,谓其似月而非真月,向之画工大误矣。
前面四种说法可分两类:
一类是说所印者乃真月。
一类是说所印者乃假月。
绿岛凝翠
===地理位置===
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而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七公顷。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明月映深潭,塔分三十二”之说。每个石塔5个小孔,三个就是15个,加上水中倒影就是30个,外加明月及其倒影,总共32个。
绿岛凝秀,廊桥曲折,文脉凝重,丰姿绰约。古时候,人们常把想象中的海上的琼山仙岛称为“蓬莱三岛”,分别称作蓬莱、方丈、瀛洲。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时候也恪守这种一池三山的模式,隐喻“蓬莱三岛”象征仙境。所以在西湖,人们也把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比作蓬莱、方丈、和小瀛洲。故三潭映月也有“小瀛洲”之称。
===历史资料===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又在岛南湖中,原苏轼立塔处重新建造三座较大的瓶形石塔,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
洲上有遥碧廊、九曲桥、九狮石、竹径通幽、万字亭,岛中有东郎亭、迎翠轩、花鸟厅、御碑亭、我心相印亭,亦仙也、闲放台、先贤祠。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
湖滨信步,花木扶疏,步移景异。此地地处西湖水域之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西湖新十景之四“湖滨晴雨”的最佳处。
===千秋雪===
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但这一传说却有两个版本。
鲁小妹智斗黑鱼精西湖里有三座石塔,像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据说有一年,山东的能工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了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拜师的人就络绎不绝。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下作为徒弟。
[[鲁班]]兄妹的手艺好极了,真是巧夺天工:凿成的石狗会看门,雕出的木猫会捕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一天,鲁班兄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手艺,忽然刮来一阵大风,顿时天上乌云翻滚,原来有一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黑鱼精一头钻进西湖中央,钻出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潭里吹吹气,杭州城里就满城的鱼腥臭;它在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兄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起爬上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浸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四散奔逃。湖中央,有一个好大好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鱼头,鱼头往上一挺,飞起一片乌云,乌云飘飘摇摇落到宝石山顶上,云头落下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转动着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鲁妹说:“姑娘我是能工巧匠。”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会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裳。”鲁妹理也不理他。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我看你苗条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的好针线。走,跟我去绣棉被。”鲁妹厌恶地转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了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没关系,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说着,伸手拉鲁妹。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道:“滚开!”黑后生仍旧咧着大嘴,嬉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给了我,什么都好说,要是不嫁,再涨大水漫山冈。”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百姓的性命都保不住。她眼珠儿一转,有办法了。对黑后生说:“嫁给你不能急,让阿哥先给我办样嫁妆。”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什么嫁妆?”“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黑后生高兴地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下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你先把水退下去。”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水都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了。鲁班指着山上一块悬崖问后生:“你看,把这半座山劈下来作石香炉怎么样?”“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香炉大,香炉高,重重的香炉你怎么搬呢?”“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等到避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鲁班他们就爬上那倒挂的悬崖。鲁班轮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一锤,他的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就留下一道峭壁。
这块悬崖真大。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望望,估计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这块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跑两步。鲁妹的脚印就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圈。鲁班先凿了一个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照样子凿。凿了一天又一天,七七四十九天,这块悬崖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三面透光的圆洞。
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经做好了,现在,就请你搬下湖。”黑后生急着要新娘子。鲁班说:“别忙!你先把嫁妆搬下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旋风,竟然把那么大的石香炉骨碌碌吸得向后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就变成黑鱼,钻进深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边的斜面一滑,“啪”一声倒覆过来,把深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也不动,想刮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上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这便是“三潭印月”三个石塔的由来。
===观音平祸降鱼精===
很早以前,一条千年黑鱼精逃出龙宫,闯到钱塘江里,兴妖作怪。从此以后,钱塘江两岸常常闹水灾,堤岸被冲倒,稻田被淹没,害得老百姓叫苦连天。
一天,黑鱼精变成一个黑大汉,到杭州城隍庙来玩耍。他走到望江桥边,忽然闻到一股香气,回头一看,桥边有个点心摊,一个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卖馄饨面,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黑鱼精赶路赶得吃力了,一口气吃了五碗馄饨面。一霎时,黑鱼精肚皮痛得大喊大叫,趴在地上打了十八个滚,“哗”地一声,吃下去的馄饨面都吐了出来。老太婆拿起拂尘朝地上一拂,馄饨面变成了一根铁锁链,把黑鱼精锁牢了。原来,这个老太婆是观音娘娘的化身。
观音娘娘把黑鱼精带到大井巷里,将它镇在大井底下。黑鱼精向菩萨求情,观音娘娘说:“你为非作歹,祸害百姓,若要出来,除非井头现天光。”原来这大井与别的露天井不同,是围在房子里的内井,终年见不到阳光。谁知有一年,杭州来了个新知府,夜里巡视街坊,提灯在大井巷里走,灯光照到了大井上。只听井底下“轰隆”一声闻响,黑鱼精挣脱了铁锁链,逃出大井,头也不回的就窜到了西湖里。
黑鱼精怕观音娘娘再来收拾它,就在西湖中央钻了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平时躲在深潭里睡懒觉,只要到了午时三刻,肚皮饿了,就从深潭里翻身出来找东西吃。每到这时候,湖面掀起层层波浪,湖心旋涡滚滚,渔船、游船、货船躲避不及,有的被浪头打翻,有的被旋涡卷沉,船里的人被黑鱼精吞进肚里,当了点心。从此,那些捕鱼的渔民、划船的船民,都吓得不敢下湖了。
一天,观音娘娘从蓬莱仙岛回南海,路过西湖上空,见湖面上突然升起一片乌云,湖水翻滚,波浪汹涌。按下云头一看,才知道是黑鱼精逃出了大井,在西湖里兴风作浪。观音娘娘便来到上天竺寺,向如来佛借来供桌前的一只香炉。这时候,黑鱼精正好窜出湖面,张开巨嘴,口喷白沫,寻找食物。观音娘娘随手地起香炉,对准黑鱼精头上压去。黑鱼精见头顶上落下个东西来,抬头一看,见是白衣白裙的观音菩萨,吓得连忙钻入潭底。香炉在空中射出万道金光,越变越大,只听得一声巨响,香炉口朝下罩住了潭口,把黑鱼精镇压在西湖底下,永远出不来了。只有三只香炉脚露出在湖面上。
据说,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就是香炉的三只脚。又因为香炉里的一炉香灰倒翻在西湖里,从此,西湖泥都成了香灰泥。
===花影扶疏===
主要景致
(1)瀛洲岛
它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七公顷,其中水面积占60%。岛基是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岛中湖面被桥堤分割成“田”字形,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清代又对其进行了扩建,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形成了今天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
(2)我心相印亭
“我心相印”是佛教禅语,大家切不要以为是情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原来的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但话又说回来了,如不是“俩心相印”又何来“不必言说,彼此会意”呢。亭前有石栏,凭栏瞭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
(3)九狮石
先贤祠之前,九曲桥畔,正面一块大石,名“九狮石”上有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很有意趣。两边各有一亭,右面一亭为三角亭,造型别致,名开网亭,取开网放生之意;左面一亭为四角亭,名“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
(4)竹径通幽
过三亭往右,一堵矮墙,墙上4个嵌花漏窗,中间一个月门,将墙后景色遮隔起来,但遮而不断,隔而不绝,透过漏窗,墙外千竿翠竹,自有画意。游人想探个究竟,可自月门步入佳境。因此月门之上清康有为题“竹径通幽”。
(5)先贤祠
游人自湖滨趁船至“小瀛洲”登岸,迎面一座建筑,原是“浙江先贤祠”,奉祀黄宗羲、吕留良、杭世俊等人。
(6)李卫祠
===西南部水===
大致范围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局部湖面暨三座瓶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
(1)石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筑堤期间,所在位置不是今天三塔的位置。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旧有石塔三,土人呼为三塔基。南宋旧图,从南数,湖中对第三桥之左为一塔,第四桥之左为一塔,第五桥之右为一塔。”
(2)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
明《西湖游览志》卷二:“国朝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为诸生时,曾游入寺,廉得众僧之奸。及为秉宪,甚厉,时寺僧倚怙镇守中官,见任官长及卿士大夫以酒肴人游寺者,杜门不容,阴乃发其奸事,立毁之,并去其塔。”
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用苏公法卷取葑泥,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又于旧寺基建德生堂。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遂以德生堂增葺为寺,复旧湖心寺额。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
(3)明末清初,湖心寺再毁,后李卫主持修建。
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五年重建。前接三潭印月亭,后为曲桥,三折而人,为轩三楹,又接平桥,为敞堂,进为层楼,环池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增修十八景所称‘鱼沼秋蓉’谓此。”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池上构亭,恭悬御书匾额,复建小亭于池北,以奉御碑。内置高轩杰阁,平桥三折而人,空明窅映,俨然湖中之湖。”
===梅花丹===
建国后,这里经历了风雨的洗礼。
《西湖风景园林——1949至1989》:三潭印月,解放初,东北面、东面和西南面都有游船埠头。一上东北角埠头,就有‘小瀛洲’石牌坊、浙江先贤祠等。先贤祠前有九狮石立于桥旁水际。过小瀛洲牌坊顺桥前进,有‘开网亭’、‘亭亭亭’,再西有卍字亭。亭对面横着花墙,中开洞门,门额为康有为题字‘竹径通幽’。进圆洞门通‘闲放台’、‘一寄楼’。
===详细===
沿花墙前园路再西过桥,即人称岛中有岛的三潭印月中心点。这里有亭建在十字路口,石柱上刻有日伪时期杭州市长的题联,亭西原有关帝庙(即永明禅院)等。再西过桥即‘三潭印月’碑亭,过碑亭即‘我心相印’亭,亭前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取鼎足之势。”
1953-1955年,采用竹笼灌石填基,拓宽湖岸,驳自然式湖坎,在关帝庙前辟建金鱼池。1958年,因台风侵袭,柱架倾颓,拆除已霉烂无法修理的卍字亭,并在亭基上改置花坛。1959年改建浙江先贤词,拆去三面砖墙,建成回廊,设置靠背坐凳。拆除关帝庙,新建“迎翠轩”、“花鸟厅”,开设商店、茶室和接待室,填平迎翠轩前金鱼池,扩大为草地。凿去十字路口亭柱上日伪市长的题字,改建“我心相印”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小瀛洲石牌坊被砸毁,闲放台关闭,30多个观赏荷花的品种散失殆尽,杂草湮塞,景色凋零。
1971年,改建九曲桥桥面,石柱改用钢筋混凝土,原有木栏杆改用钢管,并将桥面升高20厘米左右。
1972年,在原浙江先贤祠北添建水泥平台,兼作游船埠头之用。
1973-1977年,岛内、外湖岸,砌成自然式叠石,补植花木,改铺石板园路。东北角新建“皱月廊”,大修“闲放台”等园林建筑与生产用房。
1979-1982年,翻造“竹径通幽”花墙,恢复拆去多年的“扇面亭”,改建“我心相印”亭,移去亭前游船埠头,迁至“扇面亭”近旁,亭前增铺石板平台,镂花栏杆。从岛外运进大量土方填高地面,全岛平均增高50厘米左右,改变原先低湿状况。
1983-1984年,改建和添建岛上公共厕所等设施。
1985年,开始整修花鸟厅、回廊、铺设电缆,添加园灯。
==地理环境==
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据说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以一管窥青天。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心保宁寺。
==形成趣谈==
其一,所谓三潭,实际上是3个石塔和其周围水域,石塔建于宋代元四年(公元1089年),每个高2米,分别矗立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小瀛洲之南的湖面上是湖上赏月的极佳去处,水深若潭,月影幽深。
当年苏轼清理西湖的淤泥时,这里挖掘最深,为了标志水域界限和标示湖中淤泥淤积情况,在此修理石塔。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的绮丽景色。苏轼疏浚西湖之后,在西湖深水处建成三座瓶形石塔,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并显示湖泥淤积情况。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三塔高约2米,分布呈每边62米的等边三角形。62米的由来,我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是尺、丈,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0.31米,62米约合20丈或200尺,这样62米就好理解了。
其二,修筑苏堤后,[[苏轼]]马上又想到:如何才能使淤泥不再淤积,水草不再滋生?他集中大家的智慧,作了个非常聪明的决定:将岸边湖面租给民户种植菱角。因为种植菱角时必须按时清除水中杂草,这样,一来农民可以及时清理水草,保证不再淤泥;二来可收取民户的租金,将这笔钱用于西湖的整治维护;三来可解决一些民户的生计,真正是一举三得!
但西湖水面实在太大了!如果有民户在水面随意种植,官府也很难及时监督管理。不过这也难不倒苏轼。为了保持西湖大部分水域的开阔清澈,苏轼在西湖的中心位置建造了三座小石塔,石塔之间相望为界,围成一个水域,严禁民户在这个水域内种植。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实用信息==
门票:20元
开放时间:7:30-16:30
旅游时节:春秋最佳。这两季是游玩西湖及其周边景点的最佳时令,气温合适。
==交通信息==
三潭印月为游西湖的一个小活动,因此,杭州以“Y”字打头的公车都是旅游线,线路涵盖了所有西湖周围的景点,非常方便。建议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可以乘坐游9环湖游,票价5元。
==相关新闻==
===被撞一塔===
三潭印月2013年7月29日晚被游船撞掉一座塔
2013年7月29日22:31,童先生来电:我在坐西湖游船,看到有另外一艘游船,把三潭印月其中一个塔撞到水里去了!那个塔已经看不见了,船前面的右侧船头往下倾斜了。刚刚撞上去没多久,有没有人受伤不清楚。那条船向我们求救,我们的船就过去了。但因为我们的船太小了,那艘船上的人太多,带不回来。另外一艘大船过去了。我是杭州人,陪朋友来玩的。
===修复===
某年7月31日早晨6点,所有三潭南塔的石块被打捞上岸、拼接完整,恢复三潭印月景观。整个打捞过程经历7个小时。
“幸好只是轻轻撞倒,石塔部件并未破损,三潭印月景观恢复原貌。”西湖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被撞后,石塔水上部分倒入湖中,若是倒在硬地面上、或者磕在船身上,就麻烦了。
拼接完工的南塔看起来白了许多,另外两塔跟它一比,就像是刚刚晒好日光浴——那种深色调的文物外衣,其实还挺珍贵的,业内叫做“包浆”。
南塔损失了包浆,再仔细观察,重新复位的南塔略微有些倾斜。
石塔最下面的部位是一个石头圆台,南塔圆台的东边半个微微露出水面之上,西边则被湖水刚刚没过;石塔最上面的葫芦顶也稍稍有一点点歪;葫芦顶下的两层宝盖原本应该基本平行,这下子,看上去也不那么完全规整了。
===疑问产生===
2013年7月29日晚上21点25分左右,石塔被撞跌入西湖底,“三潭”变“两潭”;事发后,西湖水域管理处、杭州园文局等单位连夜行动,8个半小时后,“三潭”貌似恢复。事关全国文保单位,又是全国著名景点,三潭变两潭又重新恢复为三潭的过程之快,让人产生了一连串疑问。有网友开玩笑地说,“这是在变魔术吗?忽如一夜之间,说倒就倒,说恢复就恢复?”三潭被撞,石塔有没有损伤?被撞后,有没有第一时间按照文物法规定上报?这期间的匆忙恢复,有没有法律可依?如此恢复,对三潭这样的文物会不会产生二次破坏?
被撞掉的南塔,到底有没有损伤?
为什么会出现倾斜?
园文部门的回答是,根据现阶段的检查,塔基桩部分有刮擦的痕迹,但是塔身主体并没有找到明显的伤痕,由于外面两道钢制护栏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令塔本体未受到较大冲击和损害。“因为水的浮力和水底厚厚的淤泥,石塔部件掉入水中,也没有明显的损毁。”
换句话说,园文部门认为,此次撞击,南塔并没有出现大的损伤。所以,相关部门只是“恢复”石塔,并没有发现需要“修复”的地方。
不过,园文部门也强调,撞击肯定会对塔身产生影响。对于被撞塔出现倾斜,园文部门表示已经注意到了。
接下来他们将邀请石质文物保护和结构等方面的专家,对三座石塔作进一步的全面体检和诊断,以判断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以编制下一步的加固纠偏的保护方案,并报国家文物局审核后实施。
连夜复位,是否太过匆忙?
为何不能等到天亮再打捞?
事发深夜,光线黑暗,为何如此匆忙要打捞?有网友认为,此举有匆忙之嫌。
西湖水域管理处表示,他们是前天晚上10点半接到消息的,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确认后,立即联系了杭州市园文局,文物专家也赶到了现场。
双方分工进行,水域管理处负责组织蛙人在内的救援力量,而园文局专家就在现场察看石塔的“伤情”,专业指导救援。“这样一个分工也就是为了确保打捞的科学性,避免造成二次破坏。”
当晚11点多,水域管理处调来了多艘游船,现场架起照明灯,确保了打捞现场的工作环境。随后,两位蛙人到位,打捞工作正式开始。
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在确保没有二次破坏的前提下,也是希望尽可能快一点恢复石塔,而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小这次意外事故对西湖造成的不良影响。
如此恢复,对三潭这样的文物
会不会产生二次破坏?
回答这个疑问,文物专家表示需要了解塔的基本结构。石塔塔顶为青石雕成的葫芦状,塔身呈球形,塔基为扁圆石座,整个塔高约2.5米,但这个塔并不是一体的,而是由一层层可以活动的部分叠加而成的,每层之间有卡口交错,确保榫卯(sǔn 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咬合,扣合。
杭州市园文局的专家现场评估发现,石塔每一层的结构都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至于倒入湖中,原因是撞击松动了石塔的结构,类似于一个搭好的积木松垮掉了。
在石塔的结构都被打捞上来之后,工作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又像搭积木一样,把石塔重新恢复了,并没有用到水泥或者胶水。在没有强大外力的情况下,这样的安装是牢靠的,因为无数次的风雨洗礼已经证明了这个设计的牢固度。
所以,杭州园文部门认为,这样恢复并不会对三潭造成二次破坏。
===被撞后===
有没有第一时间按照文物法规定上报?
杭州园文局回答是,他们按照程序上报了。
昨天上午,杭州市园文局按照程序,将三潭石塔被撞一事,向浙江省文物局进行了书面汇报。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都表示,将持续关注三潭石塔的恢复进展,并要求杭州市园文局及时查处,做出处理。
至于为何没有在被撞掉后的第一时间上报,而在重新复位后才上报?
杭州市园文局是这样解释的:
三潭石塔,1992年被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3月,作为“西湖十景”组成部分之一,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杭州园文局负责对三潭石塔的日常管理,这其中也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塔被撞后,市园文局有责任也有权利组织对文物的抢救。园文部门也有一套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第一时间启动文物保护措施。比如,昨天上午,他们也在园文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三四百字的事件经过。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