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60
次編輯
變更
赫罗图
,無編輯摘要
[[File:赫罗图.jpeg|有框|右|<big>赫罗图</big>[https://wx4.sinaimg.cn/large/005Xfn6pgy1fs7kgd84l6j30rs0fmqe7.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49849112478959 来自 微博 的图片]]]
这种图表是埃希纳·赫茨普龙和亨利·诺利斯·罗素在1910年代创建的,是迈向了解 [[ 恒星演化 ]] 很重要的一步。
赫罗图可显示恒星的演化过程,大约90%的恒星位于赫罗图左上角至右下角的带状上,这条线称为主序带。位于主序带上的恒星称为 [[ 主序星 ]] 。形成恒星的分子云是位于图中极右的区域,但随着分子云开始收缩,其温度开始上升,会慢慢移向主序带。恒星临终时会离开主序带,恒星会往右上方移动,这里是红巨星及红超巨星的区域,都是表面温度低而光度高的恒星。经过红巨星但未发生 [[ 超新星爆炸 ]] 的恒星会越过主序带移向左下方,这里是表面温度高而光度低的区域,是 [[ 白矮星 ]] 的所在区域,接着会因为能量的损失,渐渐变暗成为黑矮星。
==历史的背景==
在1910年,汉斯·罗森伯格发表了一张图表,以钙线相对于氢的两条巴耳末线的强度绘制 [[ 昴宿星团 ]] 中恒星的视星等。这些谱线作为恒星 [[ 温度 ]] 的代理,是光谱分类的早期形式。 在同一个星团中,恒星的视星等等同于它们的绝对星等,所以这张早期的图实际上就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光度图。今天,依然使用相同类型的图来显示星团中的恒星,而无须知道它们的距离和亮度。赫茨普龙也已经在使用这种类型的图表,但直到1911年他才首次在他的出版品中显示出来。这也是使用星团中有着相同距离恒星簇视星等图的型式。
罗素早期(1913年)版本的图包括由安东妮亚·莫里分类,经赫茨普龙确认的 [[ 巨星 ]] ,以及当时已经测量出视差的近距离恒星,和 [[毕星团| 毕宿星团 ]] (附近的疏散星团)以及一些移动星群中的恒星;这些都可以测量距离,从而获得这些恒星的绝对星等。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