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时间

增加 2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发展==
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中国[[海关]]曾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之时刻为标准。公元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 <ref>[https://www.sohu.com/a/107289265_133553 北京时间11点整,北京时间究竟是怎么来的? ],搜狐,2016-07-23</ref> ,[[民国]]28年(1939年)3月9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1912年划分之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分别为:
昆仑时区GMT+5.5 [[新疆]]西部与部分[[西藏]]
特别是为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常规及战术、战略武器试(实)验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应开展的时间频率研究工作,则紧紧围绕国防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时频领域提出新的手段和更高精度的需求而开展,如在守时理论与方法、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时间传递与同步、新的授时手段拓展、国际间远距离高精度时间传递与比对,时间尺度与频率标准、用户时间系统终端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理论与技术成果,带动了我国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国际影响的时间[[频率]]研究、服务、发展中心。
国家授时中心前身是陕西天文台,196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筹建,197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短波授时台试播 <ref>[http://sn.ifeng.com/a/20190701/7505650_0.shtml 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 走进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凤凰网,2019-07-01 </ref>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七十年代初,为适应我国战略武器发射、测控和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在陕西天文台增建长波授时台(BPL),1986年通过由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
国家授时中心负责确定和保持的TA(CSAO)和UTC(CSAO),并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它是由一组高精度[[铯原子钟]]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GPS共视比对、卫星双向法(TWSTFT)比对等手段与国际原子时间标准相联系,对国际原子时的保持做出贡献,稳定度为10-14,准确度为10-13。
126,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