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
次編輯
變更
冈特兰堡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冈特 · • 兰堡(| 外文名 = Gunter Ram bow ,)| 图像 = [[File:冈特•兰堡.jpg|缩略图|居中|]]|缩略图|center|[ http://s14.sinaimg.cn/bmiddle/5407dfe6g83b5249b8e2d&690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6%88%E7%89%B9%C2%B7%E5%85%B0%E5%A0%A1&step_word=&hs=0&pn=182&spn=0&di=1288903584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971876178%2C3052470821&os=1704796537%2C932173517&simid=3353421679%2C307435320&adpicid=0&lpn=0&ln=784&fr=&fmq=154505616313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s14.sinaimg.cn%2Fbmiddle%2F5407dfe6g83b5249b8e2d%2669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ftgw_z%26e3BvgAzdH3F1r55sAzdH3Fks52AzdH3FfAzdH3Fks52_c9a01ujma8aaiui6_z%26e3Bip4s%3F41%3D21&gsm=78&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来自百度图片]]]| 图像说明 = 冈特•兰堡|center| 出生日期 = 1938年 | 出生 于德国 地 = 麦克兰堡地区 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国籍 = 德国| 毕业院校 = 卡塞尔美术学院| 职业 = 美术家、设计师| 主要成就 =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br>}}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和美国的平面设计形成了 ''' 新流派--观念形象设计 ''' 。这个强调视觉传达的准确性、形象性和理性的新流派是战后平面设计的重要发展之一,在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与现代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设计运动的艺术影响因素之一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各种风格,特别是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念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觉诗人”派'''。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冈特·兰堡 '''外文名''' Gunter Ram bow '''国 籍''' 德国 '''出生地''' 麦克兰堡地区 '''出生日期''' 1938 '''职 业''' 美术家、设计师 '''毕业院校''' 卡塞尔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File:冈特•兰堡作品欣赏1.jpg|缩略图|右|冈特•兰堡作品欣赏1]] ==人物经历== <big>'''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big>'''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 '''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 '''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 '''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 '''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 '''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主要作品==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 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而执着。兰堡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他执着地用理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会的进步。他的这种执着直接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深度的分离'''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度分离特征。 '''土豆系列招贴画'''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到招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差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这种深度分离的手法。那是因为当一个平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观赏者往往会倾向于感知这种简化的形式。式样的转换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File:冈特•兰堡作品欣赏3.jpg|缩略图|右|冈特•兰堡作品欣赏3]]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一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而图三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图一和图二是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投影上,似乎书籍由内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户和灯泡都是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渡,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图三的文化招贴中两本书直接交叉,纯粹的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立体空间感。这是兰堡最直白的表现方法。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笔、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图4中的社会文化招贴就是兰堡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感知这些画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到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图四中密密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压抑,人群似乎在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向纸边涌出的运动趋势。这种"不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幅静止的平面作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的骨架有关,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一致。图五、六两图能更好的解释这种张力的本质。图五中基本元素的环形聚集,构成了画面中螺旋的空洞,这种圆形构成具有的运动特征就是以圆心为中心向外呈发射状运动。图六中锥形聚集的运动特征则是从顶点向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方向呈发射状运动。因为具备了这种运动的倾向性,平面中的画面不再单调,反而凸显出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如此,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 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理,通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效果上的突破。 如上所述,深度的分离、式样的转换和张力的凸显都是兰堡寻求视觉效果的设计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使简单的平面变换成复杂的空间,使呆板的平面具有膨胀的视觉张力。人们的眼睛总是倾向于理解这些复杂的空间和形式,将它简化成自己能知觉的东西。这就使人们能够适应各种式样的转变,并能理解和探寻兰堡作品的视觉层次。[[File:冈特•兰堡作品欣赏2.jpg|缩略图|右|冈特•兰堡作品欣赏2]] ==评 价== 国外学者将冈特·兰堡称为欧洲'''最有创造力的“视觉诗人”''',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隐喻的物体联想到实际事物。如果说兰堡的某些简洁明了的黑白招贴是体现了“诗”的以简代繁,那么他的其他作品还含有很多中国人对“诗”的理解。土豆系列作品中,兰堡将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叠加相结合,呈现出诗一般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光明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笔者认为,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 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洁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己不同的设计风格。 兰堡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一切装饰性元素都让位于视觉功能 。在创作题材上,兰堡钟情于土豆,执着于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系列招贴,同时更以一个设计家对自由的追求来体现他对视觉艺术的理解。在形式手法上,兰堡总是尝试新的方法来改善单纯的平面效果。无论是空间的创造、式样的转换,还是用密集凸显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兰堡追求的是平面视觉效果上的突破和创作上的个人化、自由化。冈特·兰堡的每一幅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颤动。他运用他理性的思维,艺术的表达,新颖的创意拓宽了我们的艺术视野,其诗人的情怀为我们重新构造了艺术的境界,他的视觉创造给视觉形象世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机。 ==视频资料==冈特·兰堡——永远坚持的海报{{#ev:youku|XNTMzODE4OTc2|alignment=left}} ==参考文献==[http://www.visionunion.com/article.jsp?code=201510310002 跨越时空的视觉诗人——关于世界设计大师冈特•兰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