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299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31式60毫米迫击炮 ''' 为 [[ 抗日战争 ]] 时期50兵工厂的产品,也是抗战时期 [[ 中国 ]] 生产数量最大的火炮。
==简介==
在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逐渐广泛配发到第一线之后, [[ 国民政府 ]] 进一步的希望提升步兵单位的随身火力,因此要求五十兵工厂进行60毫米轻 [[ 迫击炮 ]] 的研发。五十厂在 [[ 民国 ]] 二十八年秋季(1938年)起进行设计以及材料简化,简化的地方包括:
*合金钢制炮管改由普通铸钢,后以库存老旧三吋炮弹炮管应急
*钢制炮架改为木制炮架,后以[[铝合金]]炮架取代 *底板改为生铁制,后因铸钢获得[[材料]]来源因此改回钢制底板 不过,这项研发计划在民国三十年(1940)7月结束,国民政府在此时要求五十厂直接仿制[[法国]]布朗德60毫米迫击炮。五十厂在1年内完成生产线建立,并自美国购买炮身用钢6000门,在性能上达到与原版相同标准,并于1941年起量产配发[[国民革命军]]部队之排级火力支援武装。 虽说三一式的 [[ 设计 ]] 直接复制国外产品,不过量产型的炮管略短于原版,使用的炮弹则比原厂来的重,因此在射程上缩减了25%左右。
==生产==
原先五十厂预计产能可达到每月100门,但量产前期因为其他装备的 [[ 生产 ]] (二九式150迫击炮的改装以及三十式战防炮的制造)因此直到抗战后期三一式才达到最大产能;由于五十厂在逆向工程时建立了所有蓝图以及加工规格 [[ 标准 ]] ,因此其他兵工厂以同样蓝图进行加工即可制造相同成品,十厂在抗战末期加入三一式 [[ 生产 ]] ,国共内战时期四四厂以及九十厂也有少量生产此款迫击炮。
61厂原本非专业火炮制造工厂,因此根本没有任何 [[ 专业 ]] 的火炮制造机具以及员工,除此之外31式迫击炮的相关蓝图全部都留在大陆因此没有任何书面参考资料,唯一可以倚靠的是拥有火炮制造经验的吕则仁上校。在吕则仁的交涉下61厂从兵工署处取得一门31式60毫米迫击炮当实样,如同当年50厂,61厂以逆向工程的方式重绘31式的零件蓝图,在缺乏机具的状况下整门原型炮几乎全是以手工打造,迫炮底板是以手工方式将将铁板烧红后敲打而成。
61厂费了一个多月的 [[ 时间 ]] 仿制完成31式,并于1949年(民国38年)8月原型炮通过兵工署检验后开始量产,至1952年(民国41年)共生产2113门火炮。 [[ 中华民国 ]] 服役的三一式要直到1980年代T-75 60毫米迫击炮服役后才告退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慢了20年以上才完全退休。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