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85
次編輯
變更
撞角
,無編輯摘要
[[File:撞角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spider.ws.126.net/7e1316d99d2fb4b13e6e99cfd7de8bfa.jpeg 原图链接][https://dy.163.com/article/DLG7CGH70530R0K6.html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撞角曾经在古代海军舰艇上得到普遍应用。随着舰载 [[ 火炮 ]] 的发展,撞角开始没落。十九世纪的 [[ 铁甲舰 ]] 时代初期,因当时的舰载火炮难以有效破坏铁甲,撞角一度得到短暂的复兴;然而随着后膛速射炮的兴起,撞角最终在二十世纪初销声匿迹。不过虽然后世的军舰取消了撞角,撞击依然是一种屡见不鲜的 [[ 战术 ]] 。
==古代==
阿特里特撞角,典型的鳍式撞角。藏于 [[ 以色列国家海洋博物馆 ]] (2010年)目前有记录可考的最早的撞角的应用是公元前535年的阿拉利亚海战。不过根据出土的希腊的陶器、珠宝上的图案,以及亚述的壁画、浮雕来看,撞角的实际发明时间应该更早 。
目前有记录可考的 最早的撞角 外形尖锐,经过长期 的 发展,撞角不再是在敌船船身上戳一个洞,而 应用 是 给敌船全力一击,撞裂开船身木板 公元前535年 的 接缝。伯罗奔尼撒 阿拉利亚海 战 争开始,鳍式撞角开始大量应用 。 这种撞角沿中轴线两边各有三片水平方向的鱼鳍式铜片,既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接触范围内给予敌船打击,又 不 会插入敌船船体内 过 深。古代木质舰船 根据出土的[[希腊]] 的 船壳都是用一块块长条形 [[陶器]]、珠宝上 的 木板平行放置 [[图案]] , 互相之间用榫卯结构等方式紧密贴合。当被这种鳍式撞角 以 大角度命中时,撞击点处就可能会产生长达数米 及[[亚述]] 的 裂缝。撞击对己方战船同样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垂直方向的冲击力。为了防止在撞击敌船 [[壁画]] 、 或者撞角被扯掉时己方战船也被开膛破肚 [[浮雕]]来看 , 安装金属 撞角的 木材自成一体,与战船本体分离 实际发明时间应该更早 。
1980年在Atlit出土的一具撞角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对阿特里特撞角的木材的[[碳-14]]定年结果表明,这具撞角的建造时间大概在公元前530-270年之间。长226厘米,宽76厘米,最大高度96厘米,重465公斤。撞角的主要成分是[[铜]],以及9.78%的锡,还有痕量的铅等其他物质。不过阿特里特撞角虽然重将近半吨,这依然只是配备给中小型战船之用;大型战船使用的撞角往往重达数吨。 撞角同样影响了战船的 [[ 设计 ]] 。战船要执行撞击的指令,需要拥有足够的 [[ 速度 ]] 。在划桨战船时代这意味着战船需要更多的划桨手,因此古代地中海从单层桨战船逐渐发展到三层桨战船;为了减少船体的阻力,进一步提高速度,削减宽度,拉长舰体,部分战船外形甚至达到了10:1的长宽比。有攻就有防,一些大型战船会在水线附近添加附加 [[ 木板 ]] ,为对抗撞击提供额外的防护。
大多数木壳战船挨了撞之后,要么瘫痪在现场,要么顺水漂流,很少会因为撞击进水而直接沉没。尽管如此,船只大量进水后,阻力会迅速增大,极难靠划浆移动。
撞角的设计以及撞击战术的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让己方战船可以快速停下并且后退,从而避免敌方士兵在遭到撞击后跳帮作战。大航海时代以来 [[ 帆船 ]] 逐渐取代了划桨船,而使用风帆不管是停 [[ 船 ]] 还是后退都不如人力划桨来得容易控制,故此撞角逐渐衰退。风帆战争时代早期多用跳帮和纵火船纵火的方式作战,到17世纪火炮的应用逐渐增多,却罕有撞击的战例。1571年的 [[ 勒班陀战役 ]] 中, [[ 天主教 ]] 联军统帅唐·胡安就下令各舰长锯掉撞角,为舰艏火炮提供更大的射角,方便在与敌军迎面交战时以火炮对敌舰进行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