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辽宁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地质公园)医巫闾山园区42.32km2,大芦花景区属医巫闾…”
辽宁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地质公园)医巫闾山园区42.32km2,大芦花景区属医巫闾山园区一部分,位于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中南部,面积15.85km2。

变质核杂岩概念最早是由Davis和Coney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他们将一群由异常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的窄形或拱形的孤立的隆起,其上为构造滑脱和扩张的不变质盖层。Seyfert(1987)对Coney的定义作了修正和补充,认为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一般是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岩石组成的孤立隆起,有岩体侵入其中,或者被远比核部岩石变形、变质轻的岩石覆盖,或被覆以拆离并远距离运移的盖层。

根据变质核杂岩的分类和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运动学特征,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属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位于医巫闾山山脉中段,构造位置处于燕山造山带东端,辽河盆地西缘。前中生代,这一地区属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以太古宇结晶岩系为基底,中新元古代属燕辽坳拉槽的东北端,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沉积巨厚;古生代地质具典型的地台特征;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在前人提到的阜新盆地东侧NE 走向的韧性剪切带、环绕医巫闾山花岗岩体四周均有分布, 医巫闾山花岗岩体和其周围的太古宇变质岩、中新元古代、中生代地层一同组成一套变质核杂岩。

大芦花景区具有典型的变质核杂岩地质特征,在中侏罗世一白垩纪的中新生代剧烈岩浆活动,花岗岩侵位,破坏古老结晶基底,使其糜棱岩化,在花岗岩顶起、突破结晶基底过程中,与周围岩石之间产生剪切作用形成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在变质核杂岩形成同期或晚期,在该地区明显发育NNE向正断层和NW向平移断层,破坏了侵入的花岗岩体和盖层小牵马岭片麻岩等组成的变质核杂岩,形成大型断层崖和崇山峻岭,造就了大芦花景区俊美壮丽的地质遗迹景观。
280,3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