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盂兰胜会

增加 2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香港盂兰胜会'''中的“盂兰”由梵文“Ullambana”译来的,意为“救倒悬”,即救度亡魂倒悬之苦,是来自民间《[[目莲救母]]》的故事;“胜会”是指一大群人举行活动的意思,在[[香港]]亦称为[[盂兰节]]、中元节或鬼节。相传阴司地府在七月初一大开鬼门关,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再次关闭,七月十四日佛教定为“盂兰盆会”,而道教则称为“中元普渡”(详见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香港盂兰胜会是始于[[潮州]]、[[海丰]]、[[陆丰]]、鹤佬籍等移居到香港的人士,他们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从[[中国大陆]]来到香港,聚居于[[铜锣湾]]、上环、[[西营盘]]、[[深水埗]]、[[尖沙咀]]等地,并将他们在家乡流行的盂兰节也一并带来,以联系同乡感情、纪念祖先和超渡地方上的孤魂野鬼。这些活动于2011年以“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名义获列入第三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f>[https://www.sohu.com/a/249812442_410834 七月半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受瞩目] ,搜狐,2018-8-24</ref>
==历史与分布==
香港各区的盂兰胜会一般是由二战后开始,最先在咕喱聚集的地区开始,创始者是铜锣湾的“公和堂”,后来香港各区都效法举行。咕喱主要是潮籍人士,在[[码头]]和货仓为泊岸[[货船]]上落货物,他们之间是亲属或同乡关系,由“咕喱头”带领和组织,成为了潮州移民劳工的社区。而同期移居香港的海陆丰人则以抬轿、拉人力车维生,其后则转往[[建筑]]地盘工作,亦因为乡里族群的凝聚,便逐渐形成海陆丰移民劳工社区。
现时在[[香港岛]]、[[九龙]]、[[新界]]各区几乎都有举办,[[团体]]至少有60多个 <ref>[http://www.chinanews.com/ga/2017/09-01/8320546.shtml 通讯:蕴藏中华传统的香港盂兰胜会],中国新闻网,2017-9-1</ref> ,最多在观塘、九龙城、深水埗等旧区,上环的摩罗街、大坑摩顿台公园、西区公园海旁球场、水街、石塘咀山道、坚尼地城西宁街足球场等也有。在[[长沙湾]]保安道球场,农历七月前后有4个不同社团租用,举行盂兰胜会,而早期潮州人聚集的地区上环及西环的[[沿海]]一带,便总共有五个盂兰胜会,包括三角码头、渣甸桥东边街、正街、石塘咀山道和西环,以三角码头和东边街历史最悠久,其余几个各自因应区内发展而兴起。 ==参考文献==
[[Category:530 禮俗總論]]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