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12
次編輯
變更
新绛绛守居园池
,無編輯摘要
[[File:新绛绛守居园池.jpg|350px|缩略图|右|<big>新绛绛守居园池</big>[http://cz.sxgov.cn/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161028/fcaa1498aa58197d65f430.jpg 原图链接][http://cz.sxgov.cn/content/2016-10/28/content_7589538.htm 来自 黄河新闻网 的图片]]]
==简介==
绛守居园池,现新绛中学校后面(原州署的后面)。东西长174.9米,南北宽95.45米,总面积为16594.21平方米,为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绛守居园池系绛州街府花园,供太守、官僚、 [[ 士大夫 ]] 及其妻室儿女游乐的地方。
==历史==
此园历代俗称“隋代花园”、“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由内军将军 [[ 临汾 市|临汾]] 令梁轨开创。当时他为官一任,体察民情,看到风不调雨不顺,常常有旱灾威胁百姓,城池附近,井水又多卤咸,既不能饮,又不可浇灌田园,于是他从距县城北30华里的“鼓堆泉”引来清凉的 [[ 泉水 ]] ,开了12道灌渠,大部分浇灌沿途田地,小部分流入当时刺史的“牙城”,从州衙的后面经过,流入街市和城郊,解决了人民饮水和灌溉田园的问题。大业元年(605),炀帝的弟弟汉王谅造反,绛州薛雅和闻喜裴文安居高垣“代土建台”以拒隋军讨之,因此形成了大水池,于是,中建洄莲亭,旁植竹木花柳,故“豪王才侯”在此处建起“台亭沼池”“袭以奇意相胜”,几经添建修饰,“居园池”的雏型便形成。 绛守居园池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官衙州牧的添建维修,一千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时尚追求,形成几个大的格局和面貌,成为我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从隋唐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林”到宋元时期的“建筑山水园林”,直至 [[ 明清 ]] 时期的“写意山水园林”,一脉相承形成我国北方园林的独特面貌。展现了各个时代的独具匠心的造园 [[ 艺术 ]] 特色。 隋唐时期的园林面貌已荡然无存,只能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绛州刺史樊宗师的《绛守居园池记》中寻觅到大概的面貌。 隋唐时期园池构建以 [[ 水 ]] 为主,水面积约占全园的四分之一还要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自然山水园林”。园中有五个亭轩,一个堂庑和一个入园门,建筑形制都很简洁明快。
水从西北注入园池,形成悬瀑,喷珠溅玉。水池中子午桥贯通南北,桥中一亭名曰洄莲亭,高高屹立,远望如观蜃景一般。池边芳草、 [[ 蔷薇 ]] 、翠蔓、红刺相映成辉。池南是井阵形的轩亭,周以直棂窗的木制回廊,“香亭”居中鳌立,与太守寝室相通。池西南有“虎豹门”与州衙相通,左壁画猛 [[ 虎 ]] 与野猪搏斗图,右壁画胡人训豹图。池东西建有“新亭”和“槐亭”。东流的渠水穿过“望月渠”,流到尽头,便是柏枝舒展、浓荫密布的“柏亭”。正东是“苍塘”,西望水面,倒映在水中的 [[ 梨树 ]] 林波光粼粼。正北是横贯东西的“风堤”,倚渠偎池,观望池南亭榭的栏杆楹柱倒映水中,如烛光摇曳,如蛟龙缠绕,如灵 [[ 龟 ]] 浮波,真是色彩斑斓。“苍塘”西北的高地叫“鳌豕原”,景色令人惊叹,开阔的天空与苍茫的佳境,配以箫声琴韵,真让您赏心悦耳,忘却尘嚣。
“苍塘”西是一片茂密的梨林,这里叫“白滨”,每逢 [[ 梨花 ]] 盛开,如素衣女郎翩翩起舞。唐代居园池布局以水为主,原、隰、堤、谷、壑、塘等地貌单元为骨架,花木、柏槐等 [[ 植物 ]] 题材为主题,及少数几个供游憩的园林 [[ 建筑物 ]] ,构成 [[唐朝| 唐代 ]] 园林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特有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