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居延遗址

移除 1,3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居延遗址''' ,史称遮虏障,又称为居延边塞,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境内,是包括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府、肩水都尉府所辖居延边塞上的烽燧亭障和天田塞墙等遗址在内的遗址群。
居延遗址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80千米,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居延遗址发现有青铜时代遗址一处,不同时期的城址十三处,墓葬六处,汉代烽燧一百余座,西夏至元代的庙宇、佛塔十多处和大片的屯田区和纵横曲折的河渠遗存 。20世纪,居延遗址出土汉简约4万余枚。
1988年1月13日,居延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
新石器时代(前100世纪—35世纪),居延一带就有人类频繁活动的印迹 。
 
先秦时期(前22世纪—前4世纪),居延是乌孙的活动区域 。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居延成为大月氏牧地。
 
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为强弩都尉,屯驻居延地区,修筑障塞、烽燧等军事设施,设置居延都尉府、肩水都尉府。
 
东汉(25年—220年)时期,又在居延地区设张掖郡居延属国,属凉州管辖,治所在居延县。
 
汉献帝建安(196年—220年)末年,在居延边塞设立西海郡,治所在居延地区。
 
西夏(1038年—1227年),居延设立黑水镇燕军司(黑城遗址)。
 
20世纪30年代,以瑞典探险家和中国学者组成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地区进行地理、地质、植物、气象和考古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时,发现了汉代烽燧等遗址,并出土1万余枚简牍。
 
1972—1976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对居延遗址作了复查,并发掘了甲渠候官治所、甲渠第四燧和肩水金关3处遗址,出土汉简近2万枚。
 
 
2006年,由内蒙古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航空遥感考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居延遗址进行航拍考古。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