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37
次編輯
變更
齐云山石刻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始兴于唐。[[宋朝|宋]]、明间香火极盛,游人如织。宋至[[民国]]间,游人香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及碑刻据[[史料]]记载有1400余处。其中年代最早的为[[北宋]]大观和[[南宋]]绍熙年间的石刻,数量最多的为明、清两朝石刻和碑刻,其[[文字]]内容受“新安理学”和徽州文化的影响,融儒、道、佛三教为一体,[[书法]]有楷、行、草、隶、篆诸体俱全。大字丈余,小的尺碑千文,文体有[[诗]][[词]]、传、赞、碑铭、 [[ 赋 ]] 记、[[颂]]、流文、[[表]]、会记及楹联、佳句等,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秀丽, 有的刚劲傲骨,有的飞龙走蛇;或以气胜,或以姿长,内容涉及寺观兴建、自然风光等,涵盖了[[地理]]、[[宗教]]、[[经济]]等方面。刻文多出自徽州名人如汪道昆、查士标、汪由敦等文人之手,其雕琢者又都是徽州石工,刻功精炼娴熟,不失原作神韵,珠联璧合,展示了徽州[[文学]]和徽派石雕工艺相溶合的强大魅力。在众多的碑刻中,规模最大的是矗立于玉虚宫左紫霄崖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高达760厘米,宽140厘米,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唐寅]]所撰写,文笔流畅,书法工整苍秀。崖刻题字,尤以“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亘古齐观”、“寿”等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现当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他的《游白岳齐云之记》中感叹道:“我总想有一部伟大的《齐云金石志》好编。” 目前全山尚存537处(块),其中摩崖石刻305块,碑刻232块。
==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