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2
次編輯
變更
钟山石窟
,無編輯摘要
钟山石窟始凿于 [[ 北宋 ]] 治平四年(1067年),后世多有凿修。现存五窟,坐北朝南, [[ 面积 ]] 约500平方米。4号窟为主窟,面阔16.7米,高5.5米,进深9.5米,内有16尊圆雕 [[ 佛像 ]] ,高2~3米,窟四壁及坛柱四面有 [[ 浮雕 ]] 小佛像万余尊。另外四窟规模较小,风化严重。
==景点简介==
钟山石窟属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 [[ 唐 朝|唐]] 、 [[ 宋 朝|宋]] 、 [[金朝| 金 ]] 、 [[元朝| 元 ]] 、 [[ 明 朝|明]] 、 [[清朝| 清 ]] 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 [[ 历史 ]] 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为中国 [[ 丝绸之路 ]] 北线必经之道。石窟经历代修葺,至元初,已有大小石窟11处及众多塔、寺院,占地360垧,僧人500。主持僧北辖葭州(今佳县),南统骊山(今临潼)。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方圆数百里群众宗教文化生活的圣地。
==主要景点==
据清 [[ 道光 ]] “安定县志重修石宫寺碑记载”,这里原有中殿、十王殿、明王殿、金刚殿;还有万佛楼、钟鼓楼、三官楼、观音阁及禅室方丈。
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惜毁于兵燹,除正殿石窟外,尽成废墟。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始建于宋平治四年(1067年),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 [[ 雕塑 ]] ,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错落有致,做工精细。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 [[ 云岗石窟 ]] 、 [[ 龙门石窟 ]] 、 [[ 敦煌莫高窟 ]] 之下<ref>[https://www.sohu.com/a/249133959_772510 木一古美术:钟山石窟艺术欣赏上篇] ,搜狐, 2018-8-31</ref>。
专家结论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第二个敦煌”,有极高的历史、 [[ 科学 ]] 、 [[ 艺术 ]] 价值。主窟万佛岩呈长方形,面积为225m 2,平顶八卦 [[ 莲花 ]] 藻井,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 [[ 石雕 ]] ,主佛像为 [[ 释迦牟尼 ]] 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