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坑地缝

增加 1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天坑地缝.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天坑地缝</big>[https://img1.qunarzz.com/travel/d3/1705/a4/0dcdfe71ecb97b5.jpg_480x360x95_a5d0a0ff.jpg 原图链接][https://travel.qunar.com/p-oi710217-xiaozhaitiankengfengjing 来自 去哪儿旅行 的图片]]]
''' 天坑地缝 ''' 景区位于 [[ 奉节县 ]] 城南岸70多KM处,北靠闻名世界的 [[ 长江三峡 ]] ,与瞿塘峡紧密相连,与驰名中外的大宁河小三峡隔江相望。小寨天坑位于距奉节县城83公里的兴隆镇小寨村,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地缝全长14公里,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公里,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 [[ 英国 ]] 洞穴 [[ 探险家 ]] 探通。天坑地缝风景区1999年被列入 [[ 联合国 ]] “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2004年初, [[ 国务院 ]] 正式批准天坑地缝景区为“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
==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位于距奉节县城83公里的兴隆镇小寨村,“天坑”在 [[ 地理学 ]] 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 [[ 岩溶系统 ]] ,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峡地缝补给,自迷宫峡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公里。天井峡地缝距小寨天坑15公里。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当地称天井峡地缝。地缝全长14公里,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公里,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兴隆镇大象山天井峡能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公里。缝深80——200米,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 [[ 暴雨 ]] 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探通。天坑地缝风景区1999年被列入联合国“ [[ 世界自然遗产 ]] 预备清单”,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天坑地缝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坑位于奉节县荆竹乡小寨村, 口部最大直径626米,最小直径537米,坑底最大 [[ 径522 径]]522 米, 垂直高度666.2米,总容积11934.8万立方米,是 [[ 世界 ]] 上深度和容积最大的 [[ 岩溶漏斗 ]] 。天坑口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 宏伟壮观。坑中有无数幽深莫测的洞穴和一条汹涌澎湃的暗河。中西探险家曾多次深入天坑探险, 探明天坑中暗河经出水洞流向迷宫河, 推测天坑中暗河来自神秘的大地缝。
从坑口到坑底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梯道,总长度2 .7 .7 公里(2800 (2800 余步台阶) 地缝是两座平行山峦间凹下去呈“V”字形的一条大裂缝, 它发源于奉节县长安乡火烧二坝,全长37公里。地缝上段地势开阔,林木繁茂,小桥流水;中段逼仄如巷,宽处达70米左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行,最深处达900米,溪水自“黑眼”一带注入地下暗河,形成干谷;下段是地下峡谷,中外探险家曾多次深入地缝中探险, [[ 专家 ]] 推测地缝暗河流向了小寨天坑。
==地缝==
地缝天井峡一段,上部宽10至30米,谷底宽仅1至30米,悬崖最深处达300米,是一条世界罕见的“一线天”景观。同时, 崇山峻岭中清澈碧透的涓涓溪流, 原始草场和繁茂的 [[ 森林 ]] , 又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 由于这里 [[ 海拔 ]] 在1000米以上, 又成为了避暑观赏雪景的最好场所。而且这里的山乡风情, 更象一首浓郁的 [[ 土家族 ]] 情歌,其纯朴的民俗民风让无数中外游人留连忘返。
如果走在我国西南部连绵的群山之中,突然眼前会露出一个巨大的坑洞,坑周围的 [[ 悬崖 ]] 峭壁十分陡直,好像斧砍刀削一般,绝壁中间围成的坑洞则犹如像一张大嘴一样对着苍天,横亘在山间。这种奇异的自然景观,民间俗称“天坑”,是大 [[ 自然 ]] 留给人类的神奇造化之谜。
==天坑成因==
天坑通常有着巨大的 [[ 容积 ]] ,由陡峭而岩壁圈起来,深陷成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的地表特征。天坑一般在厚度特别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天坑一般从地面通往地下,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地下河道曾经存在,但已迁移)。
仰面朝天的“天坑”学名叫做喀斯特漏斗或岩溶漏斗。其形成原因是在可溶性 [[ 岩石 ]] 大片分布且降雨比较丰富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可溶性岩石表面的垂直裂隙向下渗漏,裂隙不断被溶蚀扩大,从而在距地面较浅的地方开始形成隐藏的孔洞。
随着孔洞的扩大,地表的土体逐步崩落,最后便形成大漏斗。世界上的天坑主要分布在中国、 [[ 俄罗斯 ]] [[ 墨西哥 ]] [[ 斯洛文尼亚 ]] 等地。近年来,我国西南各省屡次发现天坑。当科学工作者揭开这些天坑的面纱,一个个奇异的天坑惊奇轰动了 [[ 世界 ]]
==视频==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