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199
次編輯
變更
船拳
,無編輯摘要
==基本介绍==
习武在船头,身动船幌,为了适应船身的移动,既要习武人桩牢身稳,发挥技艺,又不能使习武人受船动的束缚,因而使船拳的一招一式不同于一般陆地习武。既要稳,又要轻。手法似出非出,似打非打,出招敏捷,收招迅速,如 [[ 猫 ]] 捕 [[ 鼠 ]] ,如箭在弦;防御动作,以手为主,双手不离上下,如门窗一样,似开非开,似闭未闭,以身为轴,一般在原地转动。
==船拳习俗==
在 [[苏州| 苏州市 ]] 郊,有出拳船的风俗:每逢立夏、 [[端午节| 端午 ]] 、中秋等佳节,水乡拳师齐登拳船。那拳船是用双橹快船装饰而成,船头板是拳师献技用武之地,船舱两旁威武架上,插着 [[ 刀 ]] 、枪、 [[ 剑 ]] 、戟等 [[ 兵器 ]] 。桅上飘着滚有牙边的村庄武术团体的标旗。有的拳船中还有江南 [[ 丝竹 ]] 伴奏。舱前排立着数名青年引吭高歌,船头拳师们所献的动作名称拳歌,往往在大镇的河面上,汇集着几十条各村来的拳船,两岸围了成千上万的看客。拳师们纷纷竞献绝技。献技于佳节之时,两岸万目睽睽,有口皆碑,这一特定的环境,敦促着拳师们的自尊心,一是要有真功夫,二是所献之技不能与别船雷同。这二条无形中形成了各村庄习拳的训例。年年如此,促使 江南船拳日益丰富多彩。江浙一带水乡流的拳术有:“ [[ 小红拳 ]] ”、“ [[ 岳家手 ]] ”“小金枪”“八虎闯幽洲”“猴拳”“醉八仙”“梅花桩”等,器械有刀、枪、剑、棍、 [[ 戟 ]] 、 [[ 斧 ]] 、 [[ 鞭 ]] 、叉等兵器。还有表演功力的掷石锁、那酒瓮、叠罗汉等。更有一些使稀有兵器的在船头献艺,如“木锁”,(一种木质器械,外围用铁叶镶包,二头由铁角相裹)。大小长短因人而异,是一种既能积极进攻,又能很好防御的兵器,舞动时呼呼生风。
==历史发展==
船拳发端于吴越 [[ 春秋 ]] ,形成于明清,是明清时期帮会组织之一的洪帮特有拳种。船拳在中华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原先盛行于河上。船拳根据在河渠纵横交错的水道表演的特点,兼收各派之长自成一脉,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独特风格。具有体用兼备、内外兼修、短兵相接、效法水战,刚劲遒健、神形合一,步势稳烈、躲闪灵活的特点。进攻时出招敏捷,收招迅速;防御时以手为主,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腿部是发力的重点,故十分重视转腰、甩腰、下腰的动作。为进退自如,船拳十分重视马步转弓步,弓步转马步的动作,以体现进则带攻,攻则带躲闪的特点。
由于船拳有强身、护体、御敌的功能,很快传入舟山,深受渔民青睐。最盛时期,几乎个个渔民都练上一套。传说 [[ 明 朝|明]] 、 [[清朝| 清 ]] 时 [[舟山市| 舟山 ]] 渔民在抗倭、抗盗斗争中大出风头,一些吃过苦头的倭寇、海盗还战战兢兢地称之为“神拳”。 [[ 民国 ]] 初年,定海、普陀、岱山等地都办起国术馆,渔民为健身强体赶往国术馆习武者颇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