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2
次編輯
變更
葉甫蓋尼·奧涅金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1877年5月,莫斯科大劇院歌手 [[ 伊利莎維塔·拉芙洛芙斯卡婭]](Елизаве́та Андре́евна Лавро́вская)提議柴可夫斯基,基於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創作歌劇。
柴 氏 可夫斯基 在回憶錄中寫到,最初認為這個主意是難以實現的。但很快柴 氏 可夫斯基 的創作熱情被激起,並在開始譜曲前一晚,已經規劃好劇情與場景的安排。更在同年6月底幾乎完成了全劇三分之二的創作。<ref>[http://www.tchaikov.ru/modest255.html Чайковский],tchaikov.ru</ref>
但柴可夫斯基在1877年7月6日的婚禮和新婚後的風風雨雨,導致該劇創作的停滯。7月底,柴可夫斯基離開新婚妻子,赴自己妹妹在烏克蘭的莊園度假,繼續創作。此後,柴氏雖然飽受情緒困擾,但其後在瑞士和義大利遊歷期間,該劇的創作依然沒有停下來,直至1878年1月全劇的創作完成。
柴可夫斯基將該劇歸類為「 [[ 抒情 ]] 場景集(scènes lyriques)」,大量運用普希金的原詩,但只挑選數個場景,交代主角的命運和感情世界。這套歌劇的劇情發展並非整體連貫,只由奧涅金人生中幾個重要場景組成。由於奧涅金的故事當時在俄國相當著名,柴可夫斯基清楚,他的觀眾能自行補充他刪去的劇情和細節。類似的處理手法見於 [[ 普契尼 ]] 的《[[波希米亞人]]》。
從關於歌劇的工作開始,作曲家就意識到與普希金的情節適應歌劇類型有關的許多困難。首先,這涉及劇情的“無價”,歌劇和劇情曲折的典型沖突的缺乏以及歌劇不尋常的“現代”情節。此外,其中一個主要角色的死亡發生在歌劇的中間,而不是最後。整個歌劇的結局不是以壯觀的事件和群眾場面為結尾,而是以兩位演員的對話解釋為結尾。但是,這並沒有阻止作曲家,因為普希金形象的誠意,活潑和詩意在他看來比所有歌劇習俗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