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紅毛城

增加 1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淡水紅毛城.jpg|thumb|230px|有框|右|淡水紅毛城
[https://tour.ntpc.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wnd_id=60&id=109672 典藏臺灣觀光旅遊網]]]
 
 
'''淡水紅毛城'''是位於[[淡水]]一個相當有內涵的風景區,既有人文之古蹟亦有美麗的天然風景,老街裡小吃雲集可以品嚐美食,還有古蹟 可參觀,是相當經典的超人氣景風景區。
紅毛城為國人到淡水旅遊的必訪景點之一,內部規劃為文物陳列館,展示開台史科、圖片,豐富的文獻圖片資料,也是觀光客來淡水旅遊的熱門景點。淡水是一個充滿歷史的河港小鎮,紅毛城就是十七世紀,[[西班牙]]人與荷蘭人攻佔[[淡水]]時所留下的證據。來到[[台灣]]的外國人因長期航行與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所以平埔族人大多稱外國人為紅毛番,紅毛番住的地方為紅毛城。荷蘭時期的紅毛城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時至明鄭時期,[[淡水]]是處犯人流放的地方,紅毛城也連帶成了一座廢城。直到清初,[[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淡水]]開港,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
 
 
 
==紅毛城的歷史==
淡水紅毛城其實指的是紅毛城園區,園區裡有荷西時代、清領時期以及日據時代的建物,主要參觀的建築有兩棟。<ref>[https://web.ntnu.edu.tw/~498231299/homepage/homepage_red/red_history.html 歷史背景- 鄭氏王朝之後的變遷]</ref>
淡水紅毛城其實指的是紅毛城園區,園區裡有荷西時代、清領時期以及日據時代的建物,主要參觀的建築有兩棟。
一為荷蘭人於1644年興建的四方形城堡,當時城堡以荷蘭的亞洲總督安東尼•范•帝門(Antonio van Diemen)之名,命名為「安東尼堡」(Fort Antonio),為今日我們所稱的紅毛城。
1860年代[[英國]]租借紅毛城作為領事館使用。自[[淡水]]港貿易額大增後,[[英國]]商務拓展,領事館的業務也日漸龐雜,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英國]]領事於紅毛城東側增建洋樓,作為領事生活居住處所。
屹立於[[淡水]]三百餘年的紅毛城,是[[臺灣]]現存古老的建築之一,目前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紅毛城的建築風格==
 
[[淡水]]紅毛城全區分為紅毛城及領事館兩部分:紅毛城的主堡為正方形格局,適合防衛,地基深、牆壁厚,加上『外石內磚』的砌法,在古代可不畏砲火的攻擊,可能因地勢高聳,在荷蘭時代並沒有做突出的碉堡,而且把設有樓梯的西南角當作防衛的中心,正對著河口方向;紅毛城主堡內分為上下二層樓,內部採用半圓筒形的穹窿結構建造,上下樓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讓主堡更加穩固;[[英國]]人進駐後,將原先灰白色的紅毛城,粉刷成紅色的特色牆身,還將尖形屋頂改成平台式,在東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設角樓二處,二樓南側外也增建露台,露台上同樣設有雉堞及槍眼,居高臨下看守,以防止入侵者侵擾;位於紅毛城東側的[[英國]]領事館,是紅磚、拱廊的洋樓建築,完全不同於紅毛城強硬、封閉的城堡性格,精美的磚造建築,[[英國]]建築師設計、[[中國]]技師施工,領事館運用[[中國]]建材,紅磚樓、拱圈迴廊、斜屋頂和高台階卻成功地表現出典型的殖民地建築的特色。
==城內的中國風建築==
 
『南門』是紅毛城內唯一的中國風建築,是[[清朝]]初期修築紅毛城圍牆時同期的建築物,位於紅毛城園區入口處。南門整體建築為使用觀音山石堆砌而成,門額上題有『南門』二字,並設置東西兩大門,南北兩小門,目前僅留南門,其餘東、西、北三座城門已於英人時期為出入安全管制而拆除並封閉。
==防禦設施==
 
壕溝,是為避免敵方由地勢平坦的北側與東側攻城所作的安排。在前往領事館前的草坪上陳列有清軍遺留下來的古砲,砲管上鑄有「[[嘉慶]]十八年奉憲鑄造北路淡水營大砲」等字樣,這些古砲曾被安置在紅毛城露臺前以壯聲勢。
紅毛城東側的領事館建於1891年,提供[[英國]]領事居住之用,係紅磚拱廊式洋樓,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格,正門外磚牆上有12幅精緻磚雕,以象徵[[英國]]的薔薇花為主,值得細細考究。沿著拱圈迴廊走著,拱廊內的光影變化也別具風情,遙望觀音山更有框景之美的意象。
72,9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