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932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1978年12月,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帮助下,北京市正式下文批准成立了学院的前身北京大学第一分校(1983年5月更名为北京大学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确定两所分校均为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局级编制,其党和业务行政的经常工作,委托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管理。 其前身是1978年建校的北京大学第一分校(1983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1985年两所分校分别归入北京联合大学并于1994年合并,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院地处全国最大的高校集聚区域——学院路,共享 [[ 北京科技大学 ]] 、 [[ 北京师范大学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 北京语言大学 ]] 、 [[ 北京农业大学 ]] 等部委高校参与建设的“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丰厚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学生可以跨校选修课程和辅修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在建设中落实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师资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整体素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社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的骨干。加强对现有 [[ 教师 ]] 的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行业 [[ 企业 ]] 实践、承接应用性课题或通过社会兼职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加强梯队建设。完善岗位聘任制度,激发教师的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学校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使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等整体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了一支发展趋势良好,适应应用性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更加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351人,其中专职教师177人,在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6人, [[ 博 士78 士]]78 人, [[ 硕 士71 士]]71 人。拥有市级拔尖创新人才1人,高层次人才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2人,长城学者1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3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创新团队3个。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17个本科专业和8个高职高专专业,已形成了市、校、院三级学科体系。学院拥有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 [[ 食品科学 ]] 、 [[ 经济法学 ]] ;重点实验室: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实验室;市级品牌建设专业: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高职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学院还拥有北京联合大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学、人文地理学、新闻学和校级骨干专业: [[ 档案学 ]] 、 [[ 新闻学 ]] 。2006年,学院的食品科学和专门史成为北京联合大学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点。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在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严格教学管理,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学院教务处曾两次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十五”期间,学院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 [[ 精品课程 ]] ;3种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先后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学院学生在全国 [[ 大学生 ]] 数学建模竞赛中,于2000年获得全国一等奖,并多次获得北京市一、二等奖项;在LCCI(英国伦敦商务英语)考试中,也曾经两次获全国金奖。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