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60
次編輯
變更
达氏鲟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达氏鲟 <big> ''' |- | File:00114320debb0a9d990c07.jpg|缩略图|居…”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达氏鲟 <big> '''
|-
|
[[File:00114320debb0a9d990c07.jpg|缩略图|居中|达氏鲟[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1201/00114320debb0a9d990c07.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ysdw/2008-12/01/content_16879420.htm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网]]]
|-
| align= light|
俗称:沙腊子、小腊子、鲟鱼、鳇鱼。</br>
英文名:River sturgeon , Dabry’s sturgeon </br>
界: 动物界 Animalia</br>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br>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br>
目: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br>
科: 鲟科 Acipenseridae</br>
属: 鲟属 Acipenser</br>
达氏鲟 A. dabryanus</br>
|}
== 外形特征 ==
体长呈梭形。头呈楔形,背面粗糙。吻较短,前端尖细。口下位,横裂,唇具小乳突。吻腹面具须2对。眼小(较中华鲟相对为大)。鼻孔、鳃孔均大。鳃盖膜与鳃峡相连。左右鳃孔分离。体被5行骨板状硬鳞,鳞间表皮粗糙。尾歪形。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成鱼体长较短,体重较轻。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33-54枚。体背及侧面青灰色。腹面灰白色。鳍青灰色,边缘白色。
<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ysdw/2008-12/01/content_16879420.htm 达氏鲟概述(附图)],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网</ref></br>
== 分布地区 ==
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在长江的湖北长沙市以上至金沙江下游较习见,亦进入大型湖泊。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沱中。
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干支流及沿江大型湖泊。
== 生存习性 ==
生长速度较快。生殖群体雄性4-7龄、雌性5-8龄达性成熟,一般体长0.8-1.0米,体重5-10公斤。产卵季节在10-11月,少数延至12月。性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上溯至上游、江河主河道产卵,卵为沉性和粘着性。卵粘着在产卵场的石砾滩底发育。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为主,也食水生植物、藻类和腐植质等。幼鱼以水生寡毛类、蜻蜓幼虫、双翅目幼虫、摇蚊幼虫和小鱼等为食;较大幼鱼和成鱼以腐植质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产卵期一般停食。
== 种群现状 ==
产于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天然产量不大,而在产区的渔业中尚占有一定位置。近二十年来,数量大减,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已受到长江上游各省的重视,与中华鲟同样受到有效保护。
== 保护级别 ==
易危。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 參考來源 ==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达氏鲟 <big> '''
|-
|
[[File:00114320debb0a9d990c07.jpg|缩略图|居中|达氏鲟[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1201/00114320debb0a9d990c07.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ysdw/2008-12/01/content_16879420.htm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网]]]
|-
| align= light|
俗称:沙腊子、小腊子、鲟鱼、鳇鱼。</br>
英文名:River sturgeon , Dabry’s sturgeon </br>
界: 动物界 Animalia</br>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br>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br>
目: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br>
科: 鲟科 Acipenseridae</br>
属: 鲟属 Acipenser</br>
达氏鲟 A. dabryanus</br>
|}
== 外形特征 ==
体长呈梭形。头呈楔形,背面粗糙。吻较短,前端尖细。口下位,横裂,唇具小乳突。吻腹面具须2对。眼小(较中华鲟相对为大)。鼻孔、鳃孔均大。鳃盖膜与鳃峡相连。左右鳃孔分离。体被5行骨板状硬鳞,鳞间表皮粗糙。尾歪形。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成鱼体长较短,体重较轻。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33-54枚。体背及侧面青灰色。腹面灰白色。鳍青灰色,边缘白色。
<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ysdw/2008-12/01/content_16879420.htm 达氏鲟概述(附图)],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网</ref></br>
== 分布地区 ==
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在长江的湖北长沙市以上至金沙江下游较习见,亦进入大型湖泊。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沱中。
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干支流及沿江大型湖泊。
== 生存习性 ==
生长速度较快。生殖群体雄性4-7龄、雌性5-8龄达性成熟,一般体长0.8-1.0米,体重5-10公斤。产卵季节在10-11月,少数延至12月。性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上溯至上游、江河主河道产卵,卵为沉性和粘着性。卵粘着在产卵场的石砾滩底发育。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为主,也食水生植物、藻类和腐植质等。幼鱼以水生寡毛类、蜻蜓幼虫、双翅目幼虫、摇蚊幼虫和小鱼等为食;较大幼鱼和成鱼以腐植质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产卵期一般停食。
== 种群现状 ==
产于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天然产量不大,而在产区的渔业中尚占有一定位置。近二十年来,数量大减,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已受到长江上游各省的重视,与中华鲟同样受到有效保护。
== 保护级别 ==
易危。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 參考來源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