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倒牛奶的女僕》

增加 2,93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歐洲繪畫部的部長沃爾特(Walter Liedtke)說:“對現代的觀衆來説,這幅畫有些像[[蒙娜麗莎]]”,因爲“這個女子的身份成謎。她帶著微笑、做著日常的工作,而我們就不由得會想:‘她到底在思考什麽?’”。<ref name=CTPost-Met-2009>{{Cite web | last = Boros | first = Phyllis A.S. | date = 13 September 2009| title = Vermeer's 'Milkmaid' cause for celebration at MMA | work = [[Connecticut Post]] | url = http://www.ctpost.com/default/article/Vermeer-s-Milkmaid-cause-for-celebration-at-MMA-212061.php | accessdate = 13 September 2009}}</ref>
 
== 作品赏析==
桌布、毛巾、竹篮、铜壶、陶罐、面包、流淌而下的牛奶,主妇专心致志的神态......画家在表现物体的质地、色彩和形状上达到了煞费苦心的准确,同时又将其统一在[[黄]]、[[蓝]]、[[白]]三种整体的色调中,绝无刺眼之处。它们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的,却又都如此坚实的存在那里,生活的瞬间被凝固了,同时也被画家的眼睛放大了,最平常的事物在这一刻呈现出它们各种不同的神奇与尊严。它让我们以新的眼光看到了一个简单生活场面中的瞬间,令人难以忘怀。
 
或许,维米尔是在观察物体时被它们表面的光与色感动了。为了捕捉到一种充满灵动感的气氛,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反复描绘光线从窗子射进室内空间后的强度和分布,同时研究不同质地的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反映,如果放大观察,他画中的所有受光最强的部分都闪烁着如珍珠般明亮的高光。他描绘光与色的高超的技巧总是让人啧啧称奇,引发了众多绘画爱好者希望对他的创作过程一探究竟。研究者们还真的专门针对这件《倒牛奶的人》中的颜料图层做过分析。经过对景物后方蓝色罐子颜料涂层的仔细检测,研究者们发现,颜料的底层图的是亮灰色,这表明在描绘罐子时维米尔首先使用这种色调画出了它的基本形体,根据往上几种涂层的显示可以推测,维米尔接下来分别用浅色和深色的圆点形笔触画出了罐子的色调和明暗,最后,他又在上面增加了一些更小的白点来突出罐体的圆形高光。在描绘篮子和面包的时候,维米尔则先把一种深红色的透明调色油涂在了阴影部分,然后利用这种底色帮助塑造面包和篮子的形状。面包的颜料涂得很厚,与其他部分形成质感上的对比,此时,维米尔又在厚厚的颜料上再涂了一层透明调色油,让它们的光泽渗透到凹凸不平的缝隙里,这样就使面包看上去像刚刚烘烤出来一样。最后,维米尔有利用他最擅长的高光手法,在面包和篮子上点出一些白色及柠檬黄色的小圆点,表现出了它们表层上闪烁着那种迷人的光泽。
这一切就是一位画家的技术,是他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去孜孜以求的效果。在讲求实用的人看来,这多少是有些不可理解的。摆上这样一幅作品在家里总不如摆上那些精致的银器看上去显得华丽。因此,维米尔在他的时代备受冷落,在历史上也长期默默无闻。只是到了人们厌弃奢华、追求纯朴本真的时代,维米尔才重新回都众人的视野里来,现在他是世界上画家最高的画家之一。他那高度技巧化但又丝毫不露雕琢痕迹的品质,使19世纪末的著名画家米勒和凡·高都深受影响。
== 流傳==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