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鄭成功祖廟

增加 2,5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臺南故事影像館(原鄭成功祖廟).jpg |thumb |400px|有框|右|臺南故事影像館(原鄭成功祖廟)[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711 照片來自]]]
'''鄭成功祖廟''' 又名鄭氏家廟,是鄭經在西元1663年所建,祭祀其父延平郡王鄭成功與母親董妃。近年將外牆拆除後與馬路人行道毫無隔閡,讓許多遊客更容易駐足參觀,是來府城除了延平郡王祠以外,可以瞭解鄭成功的另一重要據點。正殿供奉鄭成功海內外的親祖及鄭成功夫人董妃的神位。走進家廟內看著神像、古建築、古井及許多的老照片,讓人有如回到鄭氏家族在台經略大展鴻圖的時光中,也是鄭氏家廟以台南故事影像館身分想訴說的故事,更是台南歷史的藏寶盒。<ref>[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711 臺南故事影像館(原鄭成功祖廟)-台南旅遊網]</ref>
 
 
位於台南忠義路的「鄭成功祖廟」又稱「延平王廟」、「鄭氏家廟」,是台南直轄市定三級古蹟,建成於明永曆十七年(一六六三年)。鄭經用以奉祀父親鄭成功與母親董氏。鄭經從金廈來到臺灣後,隨即建立了祭祀其父的「延平王廟」,又稱「先王廟」,後來鄭經逝世後建了祭祀他的「二王廟」,所以該廟稱為「大王廟」。
 
 
資料顯示,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施琅攻打臺灣時,其實也曾來此處祭拜鄭成功,但後來由於鄭氏族人被遷回中國大陸,周圍居民又不敢公然前去祭祀鄭成功,導致鄭成功祖廟,一度被姓許和蔡的兩個官役佔去,直到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才由仕紳鄭其嘏贖回重修,並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日制時期昭和五年(一九三0年),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時,鄭氏家族組成了臺南鄭氏宗親會並發起募款,兩年後完成整修。一九六一年因延平郡王祠重塑鄭成功神像,原本由蔡心雕塑於一九四七年的樟木神像則移祀至此。一九八三年廟前道路拓寬,前面便改建為牆門,而鄭氏家廟改稱為鄭氏宗祠。二千年再次整修竣工,二00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則正式改名為「鄭成功祖廟」。
 
 
雖然是三開間三進的簡單格局,座東朝西,由前殿、正殿與後殿組成,整體外觀古樸有韻致。當清風拂過門前古井,前庭則栽有七弦竹,以及鄭成功及母親田川松雕像,最能吸引年輕人與國際學者的目光。前殿之入口內凹,為「凹壽式」的形式,兩側開有圓孔窗的耳房。正殿奉祀鄭成功神像,與歷代鄭氏祖先、聖賢等神位,並懸有清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的「三圭世錫」匾額,為鄭成功第四代孫鄭汝成至台灣祭拜祖先所立。堂內石柱聯刻「昭毅無雙開疆復土承天續,格思靡既迪後光前擘海祠」,每每感慨歷史 時光荏苒。鄭成功開發農業經濟、普及高山與平地教育、融合兩岸文化、對台灣貢獻巨大,台灣人民尊稱為台灣「開山聖王」,歷史用以紀念而非仇恨,不需要判定功過並否定,或以國祀,也是真心、真善、真行的一種表現。
 
鄭成功祖廟為奉祀鄭成功的鄭氏家廟,為明永曆十七年(1663年)鄭經所建之專祠,奉祀其父鄭成功與其母董氏。該廟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臺灣府城寧南坊五帝廟街)[2]。臺灣納入清版圖後,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近年易名鄭姓宗祠,後來才又回復正名鄭成功祖廟。該廟於1985年(民國74年)11月19日公告為臺南市三級古蹟。
鄭經在明永曆十七年(1663年)從金廈來到臺灣後,隨即建立了祭祀其父的「延平王廟」,又稱「先王廟」,後來鄭經逝世後建了祭祀他的「二王廟」,該廟遂又稱為「大王廟」。後來明鄭滅亡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之後,施琅曾來此處祭拜鄭成功,但後來由於鄭氏族人被遷回中國大陸,周圍居民又不敢公然前去祭祀鄭成功,導致該廟一度被兩個姓許和姓蔡的官役佔去,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才由士紳鄭其嘏等人贖回重修,並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而之後數年也有數次整修過。<ref>[http://www.taiwantimes.com.tw/ncon.php?num=28451page=ncon.php 台南鄭成功祖廟 道教界人士建議必定參拜]</ref>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