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维克多.雨果
,無編輯摘要
}}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 [[ 作家 ]]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 [[ 莎士比亚 ]]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 [[ 小说 ]] 、剧本、各种 [[ 散文 ]] 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 [[ 拿破仑 ]] 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ref>[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32739/ 维克多·雨果]豆瓣网</ref>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语文版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 人物评价 ==
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唯一的一位”。<ref>(法国 [[ 哲学家 ]] 、文学家萨特评)</ref>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ref>(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