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黄臀鹎
,创建页面,内容为“黄臀鹎(学名:Pycnonotus xanthorrhous)外形大小与红耳鹎相似,体长17-21cm。额至头顶黑色,无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
黄臀鹎(学名:Pycnonotus xanthorrhous)外形大小与红耳鹎相似,体长17-21cm。额至头顶黑色,无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基部两侧各有一小红斑,耳羽灰褐或棕褐色,上体土褐色或褐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尾下覆羽鲜黄色。
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常作季节性的垂直迁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区,海拔高度随地区而不同。通常3-5只一群,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红臀鹎、红耳鹎混群。善鸣叫,鸣声清脆洪亮。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
分布于中国、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
== 外形特征 ==
黄臀鹎的额、头顶、枕、眼先、眼周均为黑色,额和头顶微具光泽,下嘴基部两侧各有一红色小斑点。耳羽灰褐或棕褐色,背、肩、腰至尾上覆羽土褐或褐色,两翅和尾暗褐色,飞羽具淡色羽缘,尾羽具不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横斑或无此横斑。有的外侧尾羽具窄的白色尖端。颏、喉白色,喉侧具不明显的黑色髭纹。其余下体污白色或乳白色,上胸灰褐色,形成一条宽的灰褐色或褐色环带,两胁灰褐色或烟褐色,尾下覆羽深黄色或金黄色。
虹膜棕色、茶褐色或黑褐色,嘴、脚黑色。
== 生活习性 ==
习性:常作季节性的垂直迁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区,海拔高度随地区而不同,如在云南西部,夏季可出现在海拔2800-3000m 的中低山地带,在玉龙山是海拔2400-3100m地带的常见种。冬季则下到山脚平原,在林缘、山坡灌丛和村落附近亦是常见鸟类。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均成群活动,晚上成群、成排地栖息在树枝或竹枝上过夜。通常3-5只一群,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白喉红臀鹎、红耳鹎混群。
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植物种子,如乌柏种子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浆果、梨果、火把果、野棠梨、马桑泡、锁莓等果实为食,也吃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据在其他地区的研究,食性也大致相似,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动物性食物主要有甲虫、步行虫、金龟子、金花虫、铜绿金龟甲、日本金龟甲、红蜻蜓、蜂类、蝇类、蚂蚁、蛴螬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此外偶尔也吃少量农作物种子,如麦粒、豌豆、油菜子等。
叫声:善鸣叫,鸣声清脆洪亮。
== 栖身环境 ==
主要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尤其喜欢沟谷林、林缘疏林灌丛、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区。也出现于竹林、果园、农田地边与村落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灌木丛中,不喜欢茂密的大森林。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4-7月。2月末3月初开始配对。配对以后雌雄鸟逐渐离开群体,彼此追逐于树枝间,有时彼此上下翻飞,出现求偶交配行为。通常营巢于灌木或竹丛间,也在林下小树上营巢。巢距地高0.6-1.5m,有时亦置巢在距地1.5m-2.5m 高的树枝权上。巢为碗状,主要由细的枯枝、草茎、草叶、植物纤维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茎、花穗等柔软物质。巢的大小为外径8×9cm-13×4cm,内径6.5×6.5cm-6×7cm,高7-8cm,深4-5cm,每窝产卵2-5枚。卵淡灰白色或淡红色,被有紫色斑点,卵的大小(25枚)平均为22.5mm×16.2mm。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中国(长江流域、西南和东南沿海省区,北到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西达西藏东南部。)。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7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分布范围'''
|-
| 1 || 黄臀鹎华南亚种 ||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andersoni ||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河南、长江流域下游以南的华南地区、西至四川、云南以东地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宜昌。
|-
| 2 || 黄臀鹎指名亚种 ||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xanthorrhous || 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 视频 ==
黄臀鹎 野生鸟类视频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l0195rdna8d. |640|380|qq}}
</center>
<center>
{{#ev:youku|XMzE4MzgzNjI2OA|640|inline|黄臀鹎-1(飞鸟王国)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常作季节性的垂直迁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区,海拔高度随地区而不同。通常3-5只一群,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红臀鹎、红耳鹎混群。善鸣叫,鸣声清脆洪亮。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
分布于中国、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
== 外形特征 ==
黄臀鹎的额、头顶、枕、眼先、眼周均为黑色,额和头顶微具光泽,下嘴基部两侧各有一红色小斑点。耳羽灰褐或棕褐色,背、肩、腰至尾上覆羽土褐或褐色,两翅和尾暗褐色,飞羽具淡色羽缘,尾羽具不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横斑或无此横斑。有的外侧尾羽具窄的白色尖端。颏、喉白色,喉侧具不明显的黑色髭纹。其余下体污白色或乳白色,上胸灰褐色,形成一条宽的灰褐色或褐色环带,两胁灰褐色或烟褐色,尾下覆羽深黄色或金黄色。
虹膜棕色、茶褐色或黑褐色,嘴、脚黑色。
== 生活习性 ==
习性:常作季节性的垂直迁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区,海拔高度随地区而不同,如在云南西部,夏季可出现在海拔2800-3000m 的中低山地带,在玉龙山是海拔2400-3100m地带的常见种。冬季则下到山脚平原,在林缘、山坡灌丛和村落附近亦是常见鸟类。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均成群活动,晚上成群、成排地栖息在树枝或竹枝上过夜。通常3-5只一群,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白喉红臀鹎、红耳鹎混群。
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植物种子,如乌柏种子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浆果、梨果、火把果、野棠梨、马桑泡、锁莓等果实为食,也吃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据在其他地区的研究,食性也大致相似,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动物性食物主要有甲虫、步行虫、金龟子、金花虫、铜绿金龟甲、日本金龟甲、红蜻蜓、蜂类、蝇类、蚂蚁、蛴螬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此外偶尔也吃少量农作物种子,如麦粒、豌豆、油菜子等。
叫声:善鸣叫,鸣声清脆洪亮。
== 栖身环境 ==
主要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尤其喜欢沟谷林、林缘疏林灌丛、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区。也出现于竹林、果园、农田地边与村落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灌木丛中,不喜欢茂密的大森林。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4-7月。2月末3月初开始配对。配对以后雌雄鸟逐渐离开群体,彼此追逐于树枝间,有时彼此上下翻飞,出现求偶交配行为。通常营巢于灌木或竹丛间,也在林下小树上营巢。巢距地高0.6-1.5m,有时亦置巢在距地1.5m-2.5m 高的树枝权上。巢为碗状,主要由细的枯枝、草茎、草叶、植物纤维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茎、花穗等柔软物质。巢的大小为外径8×9cm-13×4cm,内径6.5×6.5cm-6×7cm,高7-8cm,深4-5cm,每窝产卵2-5枚。卵淡灰白色或淡红色,被有紫色斑点,卵的大小(25枚)平均为22.5mm×16.2mm。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中国(长江流域、西南和东南沿海省区,北到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西达西藏东南部。)。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7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分布范围'''
|-
| 1 || 黄臀鹎华南亚种 ||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andersoni ||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河南、长江流域下游以南的华南地区、西至四川、云南以东地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宜昌。
|-
| 2 || 黄臀鹎指名亚种 ||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xanthorrhous || 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 视频 ==
黄臀鹎 野生鸟类视频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l0195rdna8d. |640|380|qq}}
</center>
<center>
{{#ev:youku|XMzE4MzgzNjI2OA|640|inline|黄臀鹎-1(飞鸟王国)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