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73
次編輯
變更
阁夜
,创建页面,内容为“《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
《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阁夜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杜甫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⑴,天涯霜雪霁寒宵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⑶。
野哭千家闻战伐⑷,夷歌数处起渔樵⑸。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⑹。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⑷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⑸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⑹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折叠白话译文
年终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歌首先点明时间。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景"同"影"。"短景"指冬天日短。"天涯"即天边,指夔州。"霁"即天放晴。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诗能见到如此景象,可以说,真是彻夜难眠,感慨万千。
颔联写道:"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承接上联次句"寒宵"而来,描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星河"指天河。"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夔州在瞿塘峡西口,为三峡的起点。上句"五更鼓角声悲壮"是说,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响亮,黎明时分,那声音更显得悲壮凄凉。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下句"三峡星河影动摇"是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诗人通过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赞叹,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怀。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野哭"即乡野百姓的哭声。"战伐"指蜀地军阀混战的局面。"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起渔樵"即起于渔夫樵子之口。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 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漫"即随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说,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们从最后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说,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这与《茅屋为秋风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诗人一贯的人格与品质的最好表现,[2]
折叠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
《西清诗话》云: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弥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
《瀛奎律髓》:
"悲壮"、"动摇"一联,诗势如之。"卧龙跃马俱黄土",谓诸葛、公孙,贤愚俱尽。……感慨豪荡,他人所无。
《唐诗品汇》:
刘云:第三、第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唐诗广选》:
刘会孟曰:三、四二句只见奇丽。若上句何足异?评诗未易,以此。
《唐诗直解》:
光芒四射,若令人不敢正视。
《唐诗镜》:
三、四意尽无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蒋一梅曰:鼓角,阁上所闻;星河,阁上所见。野哭夷歌,是倒装法。周启琦曰:杜《刈稻咏怀》云:"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只此五、六意。说诗者何必多喙。单复曰:结语愈缓而意愈切。
《杜臆》:
此诗全干起结着意。而向来论诗止称"五更"一联,并不知其微意之所在也。"卧龙"句终为自家才不得施,志不得展而发,非笑诸葛也。
《杜诗解》:
一解写"夜"……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首四句下)。
《杜诗详注》:
卢世㴶云:杜诗,如《登楼》、《阁夜》、《黄草》、《白帝》、《九日》二首,一题不止为一事,一诗不止了一题,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当与《诸将》、《古迹》、《秋兴》诸章,相为表里,读者宜知其关系至重也。
《瀛奎律髓汇评》:
查慎行:对起极警拔,三、四尤壮阔。纪昀:前格凌跨一切,结句费解。凡费解便非诗之至者。三、四只是现景,宋人诗话穿凿可笑。冯舒:无首无尾,自成首尾;无转无接,自成转接。何见悲壮动人,诗至此而《律髓》之选法于是乎穷。
《唐宋诗醇》:
音节雄浑,波澜壮阔,不独"五更鼓角"、"三峡星河"脍炙人口为足赏也。李因笃曰:壮采以朴气行之,非泛为声调者可比。
《网师园唐诗笺》:
"五更"二句,与"锦江春色"同一笔力。
《读杜心解》:
"天涯"、"短景",直呼动结联。而流对作起,则以阴晴不定,托出"寒宵"忽"霁"。三、四,从"霁寒霄"生出;"鼓角"不值"五更",则"声"不透;"五更",最凄切时也,再著"悲壮"字,直刺睡醒耳根也。"星河"不映"三峡",则"影"不烁;"三峡",最湍急处也,再著"动摇"字,直闪蒙胧眼光也。……彼定乱之"卧龙",起乱之"跃马",总归黄土,则"野哭"、"夷歌",行且眨时变灭,顾犹以耳"悲"目"动",寄虚愿于纷纷漠漠之世情,天涯短景,其与几何?曰"漫寂寥",任运之旨也。噫!其词似宽,其情弥结矣。
《杜诗镜铨》:
吴瞻泰云:"人事"绾上"野哭""夷歌","音书"绾上"天涯""三峡",关锁极密。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前四写景,后四言情。笔力坚苍,两俱称惬。千古绝调,公独擅之。
《批点唐诗正声》:
全首悲壮慨慷,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尤婉曲。
《昭昧詹言》:
起二句夜,三、四切阁夜,并切在蜀。东坡赏此二句。此自写景,钱以为早摇民乱,不必如此解。五、六情。
《十八家诗钞》:
张云卿云:勿学其壮阔,须玩其沉至。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阁夜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杜甫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⑴,天涯霜雪霁寒宵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⑶。
野哭千家闻战伐⑷,夷歌数处起渔樵⑸。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⑹。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⑷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⑸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⑹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折叠白话译文
年终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歌首先点明时间。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景"同"影"。"短景"指冬天日短。"天涯"即天边,指夔州。"霁"即天放晴。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诗能见到如此景象,可以说,真是彻夜难眠,感慨万千。
颔联写道:"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承接上联次句"寒宵"而来,描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星河"指天河。"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夔州在瞿塘峡西口,为三峡的起点。上句"五更鼓角声悲壮"是说,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响亮,黎明时分,那声音更显得悲壮凄凉。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下句"三峡星河影动摇"是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诗人通过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赞叹,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怀。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野哭"即乡野百姓的哭声。"战伐"指蜀地军阀混战的局面。"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起渔樵"即起于渔夫樵子之口。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 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漫"即随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说,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们从最后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说,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这与《茅屋为秋风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诗人一贯的人格与品质的最好表现,[2]
折叠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
《西清诗话》云: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弥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
《瀛奎律髓》:
"悲壮"、"动摇"一联,诗势如之。"卧龙跃马俱黄土",谓诸葛、公孙,贤愚俱尽。……感慨豪荡,他人所无。
《唐诗品汇》:
刘云:第三、第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唐诗广选》:
刘会孟曰:三、四二句只见奇丽。若上句何足异?评诗未易,以此。
《唐诗直解》:
光芒四射,若令人不敢正视。
《唐诗镜》:
三、四意尽无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蒋一梅曰:鼓角,阁上所闻;星河,阁上所见。野哭夷歌,是倒装法。周启琦曰:杜《刈稻咏怀》云:"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只此五、六意。说诗者何必多喙。单复曰:结语愈缓而意愈切。
《杜臆》:
此诗全干起结着意。而向来论诗止称"五更"一联,并不知其微意之所在也。"卧龙"句终为自家才不得施,志不得展而发,非笑诸葛也。
《杜诗解》:
一解写"夜"……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首四句下)。
《杜诗详注》:
卢世㴶云:杜诗,如《登楼》、《阁夜》、《黄草》、《白帝》、《九日》二首,一题不止为一事,一诗不止了一题,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当与《诸将》、《古迹》、《秋兴》诸章,相为表里,读者宜知其关系至重也。
《瀛奎律髓汇评》:
查慎行:对起极警拔,三、四尤壮阔。纪昀:前格凌跨一切,结句费解。凡费解便非诗之至者。三、四只是现景,宋人诗话穿凿可笑。冯舒:无首无尾,自成首尾;无转无接,自成转接。何见悲壮动人,诗至此而《律髓》之选法于是乎穷。
《唐宋诗醇》:
音节雄浑,波澜壮阔,不独"五更鼓角"、"三峡星河"脍炙人口为足赏也。李因笃曰:壮采以朴气行之,非泛为声调者可比。
《网师园唐诗笺》:
"五更"二句,与"锦江春色"同一笔力。
《读杜心解》:
"天涯"、"短景",直呼动结联。而流对作起,则以阴晴不定,托出"寒宵"忽"霁"。三、四,从"霁寒霄"生出;"鼓角"不值"五更",则"声"不透;"五更",最凄切时也,再著"悲壮"字,直刺睡醒耳根也。"星河"不映"三峡",则"影"不烁;"三峡",最湍急处也,再著"动摇"字,直闪蒙胧眼光也。……彼定乱之"卧龙",起乱之"跃马",总归黄土,则"野哭"、"夷歌",行且眨时变灭,顾犹以耳"悲"目"动",寄虚愿于纷纷漠漠之世情,天涯短景,其与几何?曰"漫寂寥",任运之旨也。噫!其词似宽,其情弥结矣。
《杜诗镜铨》:
吴瞻泰云:"人事"绾上"野哭""夷歌","音书"绾上"天涯""三峡",关锁极密。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前四写景,后四言情。笔力坚苍,两俱称惬。千古绝调,公独擅之。
《批点唐诗正声》:
全首悲壮慨慷,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尤婉曲。
《昭昧詹言》:
起二句夜,三、四切阁夜,并切在蜀。东坡赏此二句。此自写景,钱以为早摇民乱,不必如此解。五、六情。
《十八家诗钞》:
张云卿云:勿学其壮阔,须玩其沉至。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