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空想性错视

增加 3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空想性错视.jpg|350px|缩略图|右|<big>空想性错视(火星上惊现大象)</big>[http://www.hinews.cn/pic/0/16/49/03/16490349_937295.jpg 原图链接][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4/10/01/017006109.shtml 来自 网易探索 的图片]]]
''' 空想性错视 ''' (英语:Pareidolia),也被称为空想性错觉、幻想性错觉,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大脑对外界的刺激(一副画面或一段声音)赋予一个实际的意义,但只是巧合,实际上“意义”并不存在。
人们常常会将诸如 [[ 云朵 ]] 看成动物、人脸、物品等。此外,“月面人脸”、“月兔”、音乐倒放、快放、慢放时听到的“隐藏讯息”等都属于空想性错视带来的幻觉。
==成因==
空想性错视可使得人们将随机的画面想成人脸。2009年的一项 [[ 脑磁图 ]] 的研究显示,那些被错视为人脸的物品在大脑的梭状脸区(FFA)产生了较早激活(165毫秒)。这一表现和看到人脸时大脑所产生的反应很像,但人们看到一些其他的常见物品时则不会产生这类反应。研究人员认为,由类似人脸产生的物品引发的人脸识别属于相对的早期处理过程,而不是稍后的认知理解现象。 2011年的一项功能性 [[ 磁共振 ]] 成像研究揭示了类似的现象,反复展示那些“有意义的”形状会降低在看到正常物体时, [[ 核磁共振 ]] 的强度。这些研究结果都显示出人们在处理这些模糊的外界刺激时,会试图于将其理解成已知的、熟悉的物品。
这些研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能够毫不犹豫地将几个圆形加几条线组成的图案看成人脸。那些“像人脸一样”的物品能够激活大脑的认知过程,提醒观察者要注意对方的情绪和对方的同一性。在大脑开始处理 [[ 信息 ]] 之前,甚至是在大脑还没接收到信息之前,这一过程就已经开始。前文描述的那种简笔画涂鸦出来似的“火柴人脸”虽然很简单(寥寥几笔),但是却能传达一些感情信息(这张脸是否悲伤、难过等等)。有一种假说称,人们的这种反应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进化而来。那些对于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能够明察秋毫的人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比如,受到威胁的时候能够快速逃脱或准备好进攻),因而获得了更大的生存机会。这也就是说,那些 [[ 潜意识 ]] 中就已经处理好面部信息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迅速做出决定,而不用等到大脑慢慢地将信息一点点消化完。这种能力虽然针对探测 [[ 人类 ]] 的情感,但是在 [[ 野生动物 ]] 身上也有这种功能。
126,7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