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82
次編輯
變更
垂老别
,無編輯摘要
此诗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戚场景,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而且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全诗叙事抒情,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析精微,准确传神地表现特定时代的生活真实,同时在艺术结构上,既严谨整饬,又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
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对郭子仪、 [[ 李光弼 ]] 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 [[ 郭子仪 ]] 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为了扭转危局,急需补充兵力,于是在洛阳以西、潼关以东一带强行抓丁,连老汉、老妇也被迫服役。此诗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原文==
《垂老别》<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5acddeb9977d.aspx 《垂老别》] 古诗文网;</ref>
==白话译文==
[[File:垂老别11.jpg|thumb|300px250px|有框|右|[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3_pstatp_com/0daeb15e44887e9331c7eb13d64611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toutiaoso.com/AZyHwCb61624S/ 图片来源]]]
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
⑽加餐:多进饮食。
⑾土门:在今 [[ 河阳 ]] 孟县附近,是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壁:壁垒。
⑿杏园:在今河南汲县东南,为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
这首叙事短诗,并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画见长。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来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又决定了全诗的结构层次,于严谨整饬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此诗叙别老妻,“忽而永诀,忽而相慰,忽而自奋,千曲百折,末段又推开解譬,作死心塌地语,犹云无一寸干净地,愈益悲痛”,是很有道理的。
[[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决不是偶然的。<ref>[http://www.toutiaoso.com/AZyHwCb61624S/ 读杜甫的“三吏”、“三别”,了解安史之乱中的民生疾苦] 今日头条,发布时间;2017-01-17 10:52:00</ref>
==名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