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长春

增加 6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长春1.jpg|缩略图|长春1|左|[https://p1.ssl.qhimg.com/t01bc0471d384967516.jpg 原图链接]]]
'''历史沿革'''
''' 建制沿革'''长春市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 [[ 肃慎族 ]] 生活过的地方。 [[ ]] [[ 西晋 ]] 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 [[ 高句丽 ]] 辖境。<br>
[[ ]] 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道黄龙府。<br>
金归上京路隆安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在长春设立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br>
[[ 清代 ]] 设治前,属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br>
清初,朝廷对东北一直实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后,大面积土地被开发,人口剧增,嘉庆五年(1800)清设置长春厅,置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道光五年(1825年),长治所北移宽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修筑木板城垣。光绪十四年(1888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br>
1913年3月,长春府改称 [[ 长春县 ]] ,置县公署。1925年设长春市政公所,1929年9月,市政公所和长春开埠局合并,并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筹建长春市。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伪满洲国宣布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垮台。12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 [[ 吉林省 ]] 。<br>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中共长春市委和市政府随军入城。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br>
1954年8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长春市改为吉林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到长春,长春市成为吉林省会城市。<br>
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 [[ 长春市人民政府 ]] 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br>
195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双阳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和榆树县划归长春市管辖,长春实施市管县体制。<br>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br>
''' 名称由来'''<br>第一种说法来自《 [[ 长春县志 ]] 》的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由此起。而建治之处,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云。”因厅设于长春堡附近,故名长春。然而长春堡之名的由来据1982年《 [[ 长春地名 ]] 》资料记载,长春堡是由新迁居此地的汉族人命名的,取吉祥之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长春堡是沿用辽金时代长春州的旧名,因为此地原属于长春州辖境。《吉林地志》(民国二年版)和《 [[ 增订吉林地理纪要 ]] 》(民国二十年版)均认为长春一名源于长春厅,而长春厅是沿袭了辽金时的长春州而得名。<br>
这种说法见于官方文献中,而且很多位对长春历史很有研究的老先生也比较认可这种没有丝毫戏说成分的说法,这也增加了这种观点的权威性。<br>
第二种说法认为,长春之名是以长春花而命名的。《 [[ 满洲地名考 ]] 》中提到,“长春之意,是蔷薇的异名。”持同种说法的《辽史》、《吉林通志》也有类似记载:“花名长春,柔枝纷披,取以名地。”此外,近人对这种说法也进行了考证,其结论为:“长春这个地名是以花命名的。远在辽金时期,长春一带生着许多柔枝纷披、花团锦簇的长春花,也就是蔷薇科野生月季花。月季花从古至今一直叫长春花,是由月月开花而得名的。
<br>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认为长春一词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这是古代肃慎人祭天时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所以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br>
4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