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弢

增加 8 位元組, 4 年前
人物生平
== 人物生平 ==
唐弢初中时家贫辍学,入[[上海]]邮局作拣信生,开始业余写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创作,以散文和杂文为主,其风格接近[[鲁迅]],并因此与[[鲁迅]]结识。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后结识[[鲁迅]]。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化运动,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回邮局,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新中国成立后,致力[[鲁迅]]著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坚持杂文、散文创作,历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新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1992年1月4日唐弢在 [[ 北京 ]] 病逝,终年78岁。
所著杂文思想、艺术均深受[[鲁迅]]影响,针砭时弊,议论激烈,有时也含抒情,意味隽永,社会性、知识性、文艺性兼顾,先后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劳薪集]]》、《[[识小录]]》、《[[短长书]]》、《[[唐弢杂文选]]》等,散文随笔集《[[落帆集]]》、《[[晦庵书话]]》等,论文集《[[向鲁迅学习]]》、《[[鲁迅的美学思想]]》、《[[海山论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另辑有《[[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唐弢6岁在家乡上小学时,曾有人扬言,搦锄头柄的人家决不会生出书香子弟来。他听后非常生气,决心向传统偏见挑战。他一边读诗,一边学写旧体诗。能熟读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尤其爱读[[陶渊明]]、[[李白]]、[[李商隐]]等人的诗词。
民国15年(1926年),离开家乡到上海,进英租界的华童公学。初中二年级时,因经济不济,被迫辍学。考入上海邮局当邮务佐。工余时去图书馆自学,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书籍。在阅读中,他特别喜欢闻一多、 [[ 徐志摩 ]] 的诗,鲁迅的散文和小说也令他着迷,这促使他放弃古文,改用白话。
== 民国时期 ==
99,7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