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41
次編輯
變更
琦君
,無編輯摘要
'''琦君'''(1917年-2006年),本名'''潘希真''',字希珍。[[浙江]]永嘉人,[[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 曾任高等法院書記官、司法行政部科長。 中央大學、文化大學等校中文系[[教授]]。她五歲開始自習,精熟中國古典詩詞,公認是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成功典型。她的為人溫柔善良又保有赤子之心,文如其人,溫潤敦厚、悲天憫人。曾榮獲文協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鞋子告狀》榮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此處有仙桃》榮獲國家文藝獎<ref>{{Cite web |ur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5940?sloc=main| title =鞋子告狀:琦君寄小讀者}}</ref> 。 著有《水是故鄉甜》、《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青燈有味似兒時》、《淚珠與珍珠》、《萬水千山師友情》等散文及小說、兒童文學等書四十多種,作品經常入選中學課本,多次為《讀者文摘》中文版轉載。並被譯為美、韓、日文,極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
她的作品涵括小說、散文、評論、兒童文學,讀其書如其人親臨身邊,「真實不造作」的親切風格使她風靡文壇五十年而不衰,著有《水是故鄉甜》、《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青燈有味似兒時》、《淚珠與珍珠》、《萬水千山師友情》等散文及小說、兒童文學等書四十多種,作品經常入選中學課本,多次為《讀者文摘》中文版轉載。並被譯為美、韓、日文,極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
==不一樣的童年,見人只會「哞」==
幼時父親將她托給奶娘照顧,混在鄉村雞鴨群裡長大,自小與雞對望,因此常被啄得滿臉傷還滑成了滑稽突梯的鬥雞眼,又因為沒有人同她講話,只有一隻大黃牛鎮日「哞哞」地叫,因此琦君到了三歲還不會說話,見了人只會「哞」。
琦君家學淵博,自小由父親帶領七歲就開始讀唐詩、詩經、習字,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培養了濃厚的國學素養,並且喜歡偷看《三國演義》等武俠、言情小說,啟發她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十一歲時,在北平的哥哥去世,琦君以文言文寫〈祭兄文〉,又以白話寫〈哭哥哥〉,白話文一篇被堂叔稱讚有加,於是開啟她寫語體文的契機。十二歲時進入「女學堂」就讀,一位外國女老師韋先生給她無比愛的教育。十四歲時,開始接觸西式教育進入弘道女中就讀,十七歲成績優秀直升高中部,在此時期琦君雖在父親督導下研讀《通鑑》,然而好求知的她,暗中讀著新舊[[小說]],同時受到新舊文學的洗禮;中學時因常作文言文,被同學稱為「文學大將」,但投稿報紙副刊卻慘遭退稿,高中時經國文老師的耐心鼓勵,由回憶文入手,成了校刊及報紙副刊的常勝軍。
==恩師識才賜筆名==
二十歲時轉考之江大學中文系,並碰到一生的恩師江南大詞人[[夏承燾]]先生,他常引領學生欣賞大自然,憑個人興會領略作品,就個人性向寫出自己真性情的作品,這樣耳濡目染之下,影響了琦君一生樸實無華、淡雅雋永的寫作風格。其筆名「琦君」便是因夏老師取其「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禮貌性的敬稱「君」字,促成了「琦君」這個有特別意涵又可紀念恩師的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