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渥雷·索因卡
,创建页面,内容为“'''渥雷·索因卡'''('''{{lang|en|Akinwande Oluwole "Wole" Soyinka}}''',又译作'''握雷·索因卡'''或'''沃萊·索因卡''',{{bd|1934年|7月13日|ca…”
'''渥雷·索因卡'''('''{{lang|en|Akinwande Oluwole "Wole" Soyinka}}''',又译作'''握雷·索因卡'''或'''沃萊·索因卡''',{{bd|1934年|7月13日|catIdx=S索}}),[[尼日利亚]][[作家]]、[[诗人]]和[[剧作家]]。他尤其在戏剧创作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并在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非洲]]人。
1934年,索因卡出生于尼日利亚[[约鲁巴族]]({{lang|en|Yoruba}})[[埃格巴部落]]({{lang|en|Egba}})的一个贫穷家庭,出生地为[[阿贝奥库塔]]。他首先在阿贝奥库塔接受了[[小学]]教育,又在[[伊巴丹]]的政府学院接受了[[中学]]教育。最后进入伊巴丹的大学学院(1953年-1954年)并在[[英国]][[利兹大学|列斯大學]]取得了英国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首先任职于伦敦的[[皇家宫廷剧场]],成为一名剧本校对员,后又返回了尼日利亚研究非洲戏剧。他先后任教于[[拉多斯大学]]({{lang|en|University of Lagos}})、[[伊巴丹大学]]({{lang|en|University of Ibadan}})和[[伊费大学]]({{lang|en|University of Ife}})。(1975年又成为[[比较文学专业]]的[[教授]]。)
索因卡一直在尼日利亚政坛较为活跃,1967年,在[[尼日利亚内战]]期间,因被指责为破坏交战双方的和平,他被[[雅库布·戈文]]({{lang|en|Yakubu Gowon}})领导的联邦政府逮捕入狱,单独囚禁。在狱中,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后来全部收录在《狱中诗抄》(''{{lang|en|Poems from Prison}}'')中出版。后因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施压,在被关押22个月后得以释放。他在狱中的经历最后写进了《此人已死:狱中笔记》(''{{lang|en|The Man Died: Prison Notes}}'')。
此外,索因卡也一贯以大胆直言著称,他经常批评尼日利亚的行政部门,也反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暴政,包括[[津巴布韦]]的[[罗伯特·穆加贝]]政权、中国政府1989年的[[六四事件]]<ref>[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china/2003/02/200302122234.shtml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在六四平反前拒访中国]</ref>等。他的许多著作都有明显的反对独裁反对专政的论调,这些激进言论经常使他身处险境,但同样也令他的名声大增。尼日利亚独裁者[[萨尼·阿巴察]]({{lang|en|Sani Abacha}})的统治期间(1993年-1998年),索因卡因被迫离开尼日利亚,流落异乡,常年在国外居住,后成为[[美国]][[亚特兰大]][[艾默里大学]]({{lang|en|Emory University}})的教授,主要居住在美国。独裁政权倒台后,1999年他接受了原伊费大学(现在的[[奥巴费米亚沃洛沃大学]],{{lang|en|Obafemi Awolowo}})[[名誉教授]]的头衔,但开出的条件是,这个大学必须禁止招收政府高级官员中的军官。
== 生平 ==
=== 早年生活 ===
1934年7月13日,索因卡出生于临近[[西尼日利亚]]({{lang|en|Western Nigeria}},当时为[[英国]]领土)[[阿贝奥库塔]]的伊杰布依萨拉({{lang|en|Ijebu Isara}})小镇,他是索因卡夫妇六个孩子中的第二个。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教会学校圣彼得斯({{lang|en|St. Peters}})小学的校长,母亲开着一间小店铺,同时也是当地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二人均为基督教徒。但是,索因卡的一些长辈和生活接触中的很多人仍是本土约鲁巴教的忠实追随者。所以,索因卡从小便经历着这种宗教信仰的交汇,受到了西方文化和非洲传统文化的双重熏陶,这对他以后的人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9年,索因卡5岁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索因卡家中有一台[[无线电收音机]],所以小索因卡好奇地收听那些来自战火中心[[欧洲]]的最新消息。这些新闻大多都受[[纳粹]][[德国]]的领袖[[希特勒]]的控制,但在不久以后,希特勒成为了这个年轻收听者心中的恶魔。
索因卡首先进入他父亲执教的圣彼得斯小学,1940年,他又转到了阿贝奥库塔语文小学,在那里,他的文学天赋已初有显露,作文习作多次获奖。1946年,他升入了伊巴丹的政府学院,当时几乎是尼日利亚全国最好的中学。在即将完成这段学业时,他曾到[[拉哥斯]],并在那里做一份雇用职员的工作。在这期间,他写了很多的[[广播剧]]和[[短篇小说]],并在尼日利亚广播电台上广播。1952年,在完成了中学课程以后,索因卡升入伊巴丹的大学学院,并继续到[[伦敦大学]]深造,攻读英国文学专业、希腊语专业和西方历史专业。
在1953年至1954年,在完成他伊巴丹大学的学习后,索因卡又进入了英国[[利兹大学]]学习,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筹划出版他的第一部正式作品,1954年,一篇名为《凯菲的生日凶兆》("{{lang|en|Keffi's Birthday Threat}}")短篇广播剧在1954年尼日利亚广播时代得以播放。
索因卡在他的作品《童年时代》("{{lang|en|Aké: The Years of Childhood}}")中对他10岁前的经历有详细的描述。
== 參考文獻 ==
{{reflist}}
1934年,索因卡出生于尼日利亚[[约鲁巴族]]({{lang|en|Yoruba}})[[埃格巴部落]]({{lang|en|Egba}})的一个贫穷家庭,出生地为[[阿贝奥库塔]]。他首先在阿贝奥库塔接受了[[小学]]教育,又在[[伊巴丹]]的政府学院接受了[[中学]]教育。最后进入伊巴丹的大学学院(1953年-1954年)并在[[英国]][[利兹大学|列斯大學]]取得了英国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首先任职于伦敦的[[皇家宫廷剧场]],成为一名剧本校对员,后又返回了尼日利亚研究非洲戏剧。他先后任教于[[拉多斯大学]]({{lang|en|University of Lagos}})、[[伊巴丹大学]]({{lang|en|University of Ibadan}})和[[伊费大学]]({{lang|en|University of Ife}})。(1975年又成为[[比较文学专业]]的[[教授]]。)
索因卡一直在尼日利亚政坛较为活跃,1967年,在[[尼日利亚内战]]期间,因被指责为破坏交战双方的和平,他被[[雅库布·戈文]]({{lang|en|Yakubu Gowon}})领导的联邦政府逮捕入狱,单独囚禁。在狱中,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后来全部收录在《狱中诗抄》(''{{lang|en|Poems from Prison}}'')中出版。后因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施压,在被关押22个月后得以释放。他在狱中的经历最后写进了《此人已死:狱中笔记》(''{{lang|en|The Man Died: Prison Notes}}'')。
此外,索因卡也一贯以大胆直言著称,他经常批评尼日利亚的行政部门,也反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暴政,包括[[津巴布韦]]的[[罗伯特·穆加贝]]政权、中国政府1989年的[[六四事件]]<ref>[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china/2003/02/200302122234.shtml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在六四平反前拒访中国]</ref>等。他的许多著作都有明显的反对独裁反对专政的论调,这些激进言论经常使他身处险境,但同样也令他的名声大增。尼日利亚独裁者[[萨尼·阿巴察]]({{lang|en|Sani Abacha}})的统治期间(1993年-1998年),索因卡因被迫离开尼日利亚,流落异乡,常年在国外居住,后成为[[美国]][[亚特兰大]][[艾默里大学]]({{lang|en|Emory University}})的教授,主要居住在美国。独裁政权倒台后,1999年他接受了原伊费大学(现在的[[奥巴费米亚沃洛沃大学]],{{lang|en|Obafemi Awolowo}})[[名誉教授]]的头衔,但开出的条件是,这个大学必须禁止招收政府高级官员中的军官。
== 生平 ==
=== 早年生活 ===
1934年7月13日,索因卡出生于临近[[西尼日利亚]]({{lang|en|Western Nigeria}},当时为[[英国]]领土)[[阿贝奥库塔]]的伊杰布依萨拉({{lang|en|Ijebu Isara}})小镇,他是索因卡夫妇六个孩子中的第二个。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教会学校圣彼得斯({{lang|en|St. Peters}})小学的校长,母亲开着一间小店铺,同时也是当地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二人均为基督教徒。但是,索因卡的一些长辈和生活接触中的很多人仍是本土约鲁巴教的忠实追随者。所以,索因卡从小便经历着这种宗教信仰的交汇,受到了西方文化和非洲传统文化的双重熏陶,这对他以后的人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9年,索因卡5岁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索因卡家中有一台[[无线电收音机]],所以小索因卡好奇地收听那些来自战火中心[[欧洲]]的最新消息。这些新闻大多都受[[纳粹]][[德国]]的领袖[[希特勒]]的控制,但在不久以后,希特勒成为了这个年轻收听者心中的恶魔。
索因卡首先进入他父亲执教的圣彼得斯小学,1940年,他又转到了阿贝奥库塔语文小学,在那里,他的文学天赋已初有显露,作文习作多次获奖。1946年,他升入了伊巴丹的政府学院,当时几乎是尼日利亚全国最好的中学。在即将完成这段学业时,他曾到[[拉哥斯]],并在那里做一份雇用职员的工作。在这期间,他写了很多的[[广播剧]]和[[短篇小说]],并在尼日利亚广播电台上广播。1952年,在完成了中学课程以后,索因卡升入伊巴丹的大学学院,并继续到[[伦敦大学]]深造,攻读英国文学专业、希腊语专业和西方历史专业。
在1953年至1954年,在完成他伊巴丹大学的学习后,索因卡又进入了英国[[利兹大学]]学习,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筹划出版他的第一部正式作品,1954年,一篇名为《凯菲的生日凶兆》("{{lang|en|Keffi's Birthday Threat}}")短篇广播剧在1954年尼日利亚广播时代得以播放。
索因卡在他的作品《童年时代》("{{lang|en|Aké: The Years of Childhood}}")中对他10岁前的经历有详细的描述。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