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
次編輯
變更
鎮羌堡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鎮羌堡'''<br><img src="http://sn.people.com.cn/NMediaFile/2019/…”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鎮羌堡'''<br><img src="http://sn.people.com.cn/NMediaFile/2019/0617/LOCAL201906170904000356050353003.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n.people.com.cn/BIG5/n2/2019/0617/c226647-33046515.html 圖片來自人民網]</small>
|}
'''镇羌堡'''位于[[陕西省]]于陕西省府谷县新民堡村,大同市北约46公里。与[[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共称为[[塞外四堡]]之一。
=== 歷史記載 ===
据《榆林府志》载:镇羌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至高汉岭。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极冲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1607)砌以砖。”镇羌明清时设过都司署,旧志载:“署内设大堂、二堂、科房、库房、书房、旗台、火药库。”镇羌堡没有西门,相传,当年在修西门的时候发现一条莽蛇,就取消了西门,所以,镇羌堡只有现在的东门、南门和北门。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极冲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 (1607年)砌以砖。”
== 秦晋咽喉、榆关保障 ==
镇羌堡这三个字,可以顾名思义,这完全是针对北方[[游牧民族]]而建的军事堡垒,带有浓厚的边塞色彩。
这里原来叫松翠林,满山都是松树,民国时期改名[[松翠镇]],建立新政权后。1952年,为了民族团结,这里就改为新民村了。直至1980年新民公社搬迁到沙沟岔,只留下这座老城。
镇羌古堡是府谷长城线上最南端的一个军事战略防御重镇。宋代[[张亢筑]]建宁寨抵抗西夏兵,元代羌族势力引发边患不断,明清党项羌族残余势力,河套鞑靼、瓦勒军屡犯镇羌,清代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攻入城堡烧杀抢掠。明清两代驻堡军队、民国国民党22军86师258团2连驻军镇羌堡,国民党何柱国骑二军黄马队,东北挺进军余二团及府谷县松翠镇自卫中队等历代驻军和[[红军]]、[[解放军]]过境部队在此屡发战事,使镇羌地方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故称其为“秦晋咽喉”、“榆关保障”。
城堡设置北门、东门、南门三处城门,镇羌堡没有西门,相传,当年在修西门的时候发现一条莽蛇,就取消了西门。每处城门有内、外门,中间是瓮城。重量30市斤的城砖,在“[[文革]]”十年动乱中以“[[破四旧]]”为名被人窃拆盗取垛猪窝砌尾墙所用。今土城墙保留95%,南门旧貌仍在,东门模样尚有,北门遗址犹留。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總論]]
|<center>'''鎮羌堡'''<br><img src="http://sn.people.com.cn/NMediaFile/2019/0617/LOCAL201906170904000356050353003.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n.people.com.cn/BIG5/n2/2019/0617/c226647-33046515.html 圖片來自人民網]</small>
|}
'''镇羌堡'''位于[[陕西省]]于陕西省府谷县新民堡村,大同市北约46公里。与[[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共称为[[塞外四堡]]之一。
=== 歷史記載 ===
据《榆林府志》载:镇羌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至高汉岭。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极冲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1607)砌以砖。”镇羌明清时设过都司署,旧志载:“署内设大堂、二堂、科房、库房、书房、旗台、火药库。”镇羌堡没有西门,相传,当年在修西门的时候发现一条莽蛇,就取消了西门,所以,镇羌堡只有现在的东门、南门和北门。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极冲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 (1607年)砌以砖。”
== 秦晋咽喉、榆关保障 ==
镇羌堡这三个字,可以顾名思义,这完全是针对北方[[游牧民族]]而建的军事堡垒,带有浓厚的边塞色彩。
这里原来叫松翠林,满山都是松树,民国时期改名[[松翠镇]],建立新政权后。1952年,为了民族团结,这里就改为新民村了。直至1980年新民公社搬迁到沙沟岔,只留下这座老城。
镇羌古堡是府谷长城线上最南端的一个军事战略防御重镇。宋代[[张亢筑]]建宁寨抵抗西夏兵,元代羌族势力引发边患不断,明清党项羌族残余势力,河套鞑靼、瓦勒军屡犯镇羌,清代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攻入城堡烧杀抢掠。明清两代驻堡军队、民国国民党22军86师258团2连驻军镇羌堡,国民党何柱国骑二军黄马队,东北挺进军余二团及府谷县松翠镇自卫中队等历代驻军和[[红军]]、[[解放军]]过境部队在此屡发战事,使镇羌地方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故称其为“秦晋咽喉”、“榆关保障”。
城堡设置北门、东门、南门三处城门,镇羌堡没有西门,相传,当年在修西门的时候发现一条莽蛇,就取消了西门。每处城门有内、外门,中间是瓮城。重量30市斤的城砖,在“[[文革]]”十年动乱中以“[[破四旧]]”为名被人窃拆盗取垛猪窝砌尾墙所用。今土城墙保留95%,南门旧貌仍在,东门模样尚有,北门遗址犹留。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