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媽宮城隍廟

增加 2,0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媽宮城隍廟'''<br><img src="https://1.bp.blogspot.com/-murviLqjjt8/UK4fKED00BI/AAAAAAAADtw/CTpQ3WK-wRE/s280/T020+%E6%BE%8E%E6%B9%96%E7%B8%A3+%E5%AA%BD%E5%AE%AE%E5%9F%8E%E9%9A%8D%E5%BB%9F+(%E4%B8%89%E7%B4%9A)01.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yen282809.blogspot.com/2012/11/t-61.html 圖片來自Jack從鏡頭看台灣古蹟 ]</small>
|}
'''媽宮城隍廟''',亦稱'''馬公城隍廟''',[[台灣]][[澎湖縣]][[馬公市]]三級[[古蹟]][[廟宇]],主祀[[城隍爺]],[[中法战争|清法戰爭]]後被敕封「靈應侯」,[[闔澎公廟]]之一。
澎湖目前有文澳及媽宮二座城隍廟,在台灣地區來說是很特殊的。媽宮城隍廟為閤澎公廟,尤以每年農曆7月普渡時需由城隍廟開始,其餘各地接續著舉行,所以俗諺有:「城隍廟放,觀音亭收」之說。
==沿革==
乾隆44年(1779),澎湖海防糧補通判謝維祺因位於廳署旁的文澳城隍廟規模狹隘,非敬神之道,乃率監生郭志達新建城隍廟於媽宮今址,有碑記尚存。澎湖地區的廳署設在文澳, - 澎湖廳首任[[通判]]王仁遂於雍正八年(1730年)興建的[[文澳城隍廟]]<ref name=":1">{{Cite book|title=《台灣的城隍廟》|last=黃|first=柏芸|publisher=遠足文化|year=2006|isbn=9867630718|location=台北縣|pages=108|language=zh-tw}}</ref>,但文澳城隍廟緊鄰聚落中心,腹地較小,發展有限,當時便有人謂文澳城隍廟規模狹隘,不足展敬。<ref>{{Cite book|title=《澎湖廳志.規制》|last=林|first=豪|publisher=成文|year=1983|isbn=|location=台北市|pages=48-49|language=zh-tw}}</ref>
澎湖海防糧補通判[[謝維祺]]遂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倡議另建,獲[[臺灣府知府| 台灣知府]][[蔣元樞]]鼎力支持,兩年後闢建媽宮城隍廟於今址,故形成澎湖以一邑而有兩座官祀城隍廟的情形;類似的情形在台灣亦發生於[[鳳山縣 (台灣)| 鳳山縣]],但主因是鳳山縣先後有[[鳳山縣 舊城| 舊城]]與[[鳳山縣 新城| 新城]]建設之故。<ref name=":1" />
光緒十一年(1885年),[[西仔反|清法戰爭]]法軍進攻澎湖,媽宮城隍廟受兵燹之災而受損。但法軍[[澎湖之役 (1885年)|攻澎戰役]]期間,曾傳出城隍爺神明顯靈庇佑澎湖人民、兵勇之神蹟,翌年(1886年)澎湖通判[[程邦基]]重啟修建城隍廟時,[[光绪帝|光緒皇帝]]因此加封文澳及媽宮城隍廟為「'''靈應侯'''」,以堪比[[臺灣城隍廟列表|府城城隍廟]]的規格修建。<ref>{{Cite web|url=https://www.penghu.gov.tw/phhcc/home.jsp?id=72&act=view&dataserno=XA09602000293|title=媽宮城隍廟|accessdate=2013-03-15|author=|date=|publisher=|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315200231/https://www.penghu.gov.tw/phhcc/home.jsp?id=72&act=view&dataserno=XA09602000293|archive-date=2018-03-15|dead-url=yes}}</ref>
光緒12年(1886年)由澎湖通判程邦基率眾修復因中法戰爭而損毀的城隍廟時,留下了兩塊匾額,分別是"你來了"、"悔者遲",短短六字,道盡城隍廟精神。
光緒十五年(1889年),廷將澎湖廳署移至媽宮城內(今馬公市),媽宮城隍廟轉成為正式的官衙所在的城隍廟。城隍廟立址於媽宮總鎮署東畔塵肆之中,香火鼎盛清,除了做為官方祭祀廟宇之外,亦收教化民心之功效。<ref>http://www.tpa.gov.tw/study/tw_study_01_3_b46.asp </ref>
光緒十五 日治時期以昭和8 (1889 (1933)之改建規模最大,不僅抬高屋架堂皇廟構,內外雕繪亦頗可觀。 民國71 (1982 因神殿年久失修 澎湖廳署遷移至媽宮 損壞嚴重,有翻修正殿屋頂及重做彩繪油漆等。民國88年(1999)再次修護 媽宮城隍 工程完竣即今日所見 的官祀地位於焉鞏固 <ref>http://www.tpa.gov.tw/study/tw_study_01_3_b46.asp </ref>
=== 清水解煙毒 ===
{{Main|一新社}}明治卅四年(1901年),為了協助澎湖居民戒除[[鸦片|鴉片]]菸癮,由當地鄉紳籌組成的[[一新社]]成員集合在媽宮城隍廟中,祈求城隍爺襄助澎湖百姓。據聞澎境靈應侯(城隍爺)降詩曰:「鴉片煙毒害不輕,荒工廢事失經營;有心世道除民患,恩准開壇在此行」<ref name=":3">{{Cite book|title=《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二.宗教志》|last=余|first=光弘|last2=黃|first2=有興|publisher=澎湖縣政府|year=2005|isbn=9860015198|location=澎湖縣|pages=|language=zh-tw}}</ref>{{Rp|48}} ,降壇指示六則卸除鴉片的條文,並敕賜神方與甘露水、百靈丹予上癮者服用,居然靈驗異常。<ref>{{Cite book|title=《台灣的城隍廟》|last=黃|first=柏芸|publisher=遠足文化|year=2006|isbn=9867630718|location=台北縣|pages=128}}</ref>
大正十五年(1926年),媽宮城隍廟開辦鸞堂,結「宣講社」,堂號「誘善堂」,後又改名「從善堂」。<ref name=":3" />{{Rp|47}}
==建築==
 
媽宮城隍廟為[[中華民國]][[內政部]]訂定三級古蹟,廟內供許多[[清朝|清代]]遺存的[[匾額]],數量頗多,極具歷史價值。
大正十一年(1922年)因應[[澎湖天后宮]]大整建工程,天后宮董事會特地從福建延攬一批宮廟匠師參與重修,連帶帶動起澎湖古廟整修風潮,因不少匠師因此留駐澎湖發展,後來也參與了城隍廟改建工程。<ref name=":2">{{Cite web|url=https://penghu.info/OBDC08415A79C0C1CEA6|title=黃文華|accessdate=2018-03-15|author=|date=|publisher=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ref> 今日所見的媽宮城隍廟,風貌基礎奠定昭和八年(1933年)的改建。<ref name=":0">{{Cite book|title=《2010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last=陳英俊、高啟進、林文鎮、郭金龍|first=|publisher=澎湖縣文化局|year=2010|isbn=9789860262797|location=澎湖縣|pages=60-61|language=zh-tw}}</ref>
現今城隍廟為面闊五開間,縱深兩進落的[[合院]]式建築,廟面是採[[硬山式]]瓦屋面<ref name=":2">{{Cite web|url=https://penghu.info/OBDC08415A79C0C1CEA6|title=黃文華|accessdate=2018-03-15|author=|date=|publisher=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ref> ,與後方的合院坡屋相連。當時參與媽宮城隍廟改建工程的師傅,包括石匠[[張木成]](泉州惠安)、司職木雕和彩繪的[[黃文華]](漳州東山島)<ref name=":2" />、鑿花匠師[[黃良 (匠師)|黃良]](泉州)、泥水匠[[蔣銅]]<ref>{{Cite book|title=《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last=李|first=乾朗|publisher=遠流|year=2003|isbn=957324957X|location=台北市|pages=166|language=zh-tw}}</ref>( 澎湖),皆為一時之選。三川殿、[[天井]]、四垂亭、拜殿、內殿及兩側[[护龙|護龍]]等,由大木匠師謝江、[[謝自南]]父子(澎湖後窟潭)設計<ref name=":2" /><ref>{{Cite book|title=《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last=李|first=乾朗|publisher=遠流|year=2003|isbn=957324957X|location=台北市|pages=162}}</ref> 格獨樹一幟,尤其以拜殿連結正殿前緣、川亭[[抱廈]],配置上實為兩進落,卻順利營造出三進落的意象,可謂匠心獨運。<ref>{{Cite book|title=《2010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last=陳英俊、高啟進、林文鎮、郭金龍|first=|publisher=澎湖縣文化局|year=2010|isbn=|location=澎湖縣|pages=61-62|language=zh-tw}}</ref>
=== 三川殿 ===
三川殿兩側的花草主題合起來就是梅蘭竹菊
 
通判[[程邦基]]於光緒十二年所獻立之「悔者遲」、「你來了」[[匾額]],以及「大算盤」。
在內埕往三川殿簷樑仰望,能在前後樑上首尾散見「國」、「泰」、「民」、「安」四個字。
 
三川殿鄰近大門一對石柱,外觀看似梭柱,下方有著六角形柱珠,兩邊六角形合計共十二面,上面雕飾的生物栩栩如生,十二生肖的形象躍然而出,生動的模樣令人驚豔,意喻生生不息、多子多孫,另外又有輪迴觀的說法。<ref>[http://web2.mksh.phc.edu.tw/mk0029/5.htm 馬公城隍廟十二生肖石雕藝術淺談–兼記十二生肖的傳說及與干支的關係],王文良 ·馬公高中教師,</ref>
 
==特色及文物==
廟內主祀城隍爺,副祀文武判官、四神將(四大吏)、虎爺,臨水夫人及註生娘娘,並在內埕東西廂房設有「註祿司、陰陽司、褒善司、註壽司、速報司、罰惡司」六司官、七爺、八爺、文武班頭爺等神明。
 
我國自古就有由城隍與官署分理陰陽習俗,所以只要有官署就有城隍廟。澎湖的城隍廟,起先設在文澳通判署的東邊,習稱為文澳城隍廟。乾隆44年(1779),通判謝維祺捐俸率董事監生郭志達等,在媽宮另外建了一座城隍廟(今馬公市光明路20號),習稱為武城隍廟。乾隆55年(1789),馬公城隍廟被颱風所毀,後來由通判蔣曾年捐俸並集商民之力重修,並添建後殿五間;嘉慶3年(1798)通判韓蜚聲、嘉慶22年(1817)通判潘覲光、道光4年(1824)通判蔣鏞、道光24年(1844)左營遊擊蘇斐然等均曾加以修建。光緒11年(1885)曾為法軍所毀,事後再由通判程邦基重建;日治末期(1933)又由地方士紳倡修過一次。民國76年(1987)馬公城隍廟經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7年(1998)由縣政府申請中央補助,進行整修,於民國89年(2000)完工,民國90年(2001)又在廟後增建一棟文物展示館。
 
=== 正殿主廳 ===
正殿[[神龕]]供奉城隍爺(靈應侯),左右分立文武[[判官]]。正殿左室供奉[[註生娘娘]],右室供奉[[臨水夫人]]。左右壁面尚留有「澎湖改建城隍廟碑記」、「重修城隍廟碑記」等碑碣文物。城隍爺正上方「功存捍衛」匾乃由[[光绪帝|光緒皇帝]]御賜。
=== 護龍 ===
東西兩側前落有[[七爺]](謝必安)、[[八爺]](范無救)與文武班頭爺的塑像,[[廂房]]內祀有註錄司、陰陽司、褒善司、註壽司、速報司以及罰惡司等六司官。外牆有歷代流傳歷史故事的彩繪,為早期宮廟教化意義的表徵和遺存,乃澎湖宮廟彩繪大師[[黃友謙]]作品。
[[File:福德祠(善後祠).jpg|缩略图|165x165像素|[[澎湖福德祠]](善後祠)]]
=== 土地公 ===
位於馬公市仁德路[[澎湖福德祠|福德祠]](台灣銀行澎湖分行斜對面),其土地公像在清季原本安奉於媽宮城隍廟之中,後因城隍廟增祀六司官(陰陽司、速報司、註壽司、褒善司、罰惡司、註祿司),才移祀出去。<ref name=":02">{{Cite book|url=http://ebook.aeweb.com.tw/ebook/Penghu/001/Ma015/index.html|title=《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馬公東甲:啟明里、重慶里》|last=林|first=文鎮|last2=高|first2=錦煇|publisher=馬公市公所|year=2006|isbn=9789860038316|location=澎湖縣|pages=28-29|language=zh-tw}}</ref>
== 祭祀 ==
* 每年農曆五月初六為媽宮境主[[媽宮城隍廟|靈應侯]]之例祭。* 澎湖地區農曆舉辦[[普渡]]時,往例由媽宮城隍廟六月初六先行開辦,繼而在[[澎湖觀音亭]]收尾,所以當地有「城隍廟放,觀音亭收」之俗諺。<ref>{{Cite web|url=https://penghu.info/OB9E861EA865DB4109E7|title=城隍廟|accessdate=2019-01-26|author=|date=|publisher=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language=zh-tw}}</ref>* 根據民間[[五行|五行學說]],城隍爺乃鎮守北方幽冥之境的鬼王,五行屬水,[[八字命学|八字]]喜用神為水者,可與之祈求用神庇佑,命格有轉上之效。<ref>{{Cite web|url=https://jason168chiu.pixnet.net/blog/post/52126644-%E5%85%AB%E5%AD%97%E5%96%9C%E7%94%A8%E4%BA%94%E8%A1%8C%E7%9A%84%E9%96%8B%E9%81%8B%E6%B3%95|title=八字喜用五行的開運法|accessdate=2019-01-27|author=太極易研舘|date=2012-04-17|publisher=|language=zh-tw}}</ref>
== 碑文 ==
 
=== 澎湖改建城隍廟碑記 ===
{{Quotation| 皇帝建元,四十有二年,祺分守澎湖。澎湖故有城隍神廟偏署之東,庳陋湫隘而囂塵。祺抵任之始,心擬捐俸改建而新之。戊戌夏,郡伯[[蔣元樞| 蔣公]]有聞焉,首捐清捧三百圓,以為之助醵金。澎人士各隨其心之願而力之稱。爰卜吉於媽宮之陽,宇重者三,高基者為奉神之殿,寬其中為整儀之庭,兩寮列舍以居香火之司。門敞其前,墻周其外,塗之、塈之、翬之、飛之。制有恢於前,飾毋侈于後;享祀允宜,妥侑畢備。噫嘻!明有禮樂,幽有鬼神,有陽以治明,即有陰以治幽。是人情固鮮克有終,實亦難慮於始。維澎湖自入版圖以來,祇以僻居海島,而於城隍神廟因陋就簡,廢焉不舉,于祀典為缺。祺也忝守斯土,不憚仔肩而經營之,刻日而成之,當亦幽明所共愜已!興事於戊戌十月,落成於己亥二月。其捐資以集事者,姓名臚具於匾以懸諸軒。| 大清乾隆四十有四年歲次己亥十月吉旦 通判臺灣府澎湖事會稽謝維祺立 督視工程海澄縣監生郭志達}}
=== 重修城隍廟碑記 ===
{{See also|西仔反|澎湖之役 (1885年)}}{{Quotation|乙酉秋,基蒞任籌善後。城隍為祀典正神,四民祈福。廟燬於兵,商之諸紳,以閤澎十三澳,公捐錢二千貫有奇。十月既望興工,重朔像、增前楹、製廟器,餘資建照墻;外市屋一所,取賃充廟費,舉紳輪值。丙戌春落成,具詳奏請封號,頒匾額以答神庥。廟西觀音亭為礮圮,並建之。董事者舉人[[郭鶚翔]]、生員[[黃濟時]]、徐癸山、[[蔡玉成]]、許晉纓、許廷芳。所需工料,各澳捐戶別榜廟堂,以示不朽。是為記。|光緒拾弍年夏月 署通判事江夏程邦基立}}
 
==交通資訊==
1.開車:沿馬公市光明路即可到達
 
2.公車:搭乘澎南線、湖西線,在公車總站下車。
 
澎湖縣公共車船管理處TEL:(06)927-2376轉27或29
 
3.在澎湖本島交通工具有遊覽車、租汽、機車、腳踏車
 
GPS座標:N23.56616  E119.56627
 
距機場:15分鐘
 
距港口:10分鐘
== 參考文獻 ==
3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