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5
次編輯
變更
麒麟舞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据《[[大明一统志]]》、《[[杞县志]]》和《[[冯氏族谱]]》等史料记载,“麒麟舞”原本仅是皇宫中的表演艺术,称之为“麒麟圣舞”,为皇家各类庆典中必有的演出。南明灭亡时(公元1661年),掌管宫廷文化娱乐的文林郎冯玮归隐故里河南睢县,将一对“麒麟皮”带给睢县大刘寨村的冯氏族众,并亲授演舞之术,从冯氏家族起源的麒麟舞已传了15代,经历了350多年的[[历史]]。“麒麟舞”在明末由皇家宫廷流入到睢县民间,作为冯氏家族形式传承下来的这一皇家舞蹈,它基本上保留了三百多年前明时的舞蹈风貌和原始形态,麒麟舞的师承关系特殊,在选拔演员时条件相当严格,组成表演团体,世代延续,并强调所学技巧不准外传<ref>[http://henan.163.com/18/1128/11/E1MR3G7U04398DPR.html 网易首页 > 网易河南 > 正文 睢县: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麒麟舞舞动“幸福乡村”],网易,2018-11-28</ref>。
广东省各地的“麒麟舞”是客家人北方南迁的见证,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具有典型的中原地区花会的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