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06
次編輯
變更
边缘城市
,無編輯摘要
[[File:边缘城市.jpg|350px|缩略图|右|<big>边缘城市</big>[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412/09/c10/409714_1418104364695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3455326.html 来自 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背景==
1936年, [[ 德国 ]][[ 地理学家 ]] 哈伯特·路易(H.Louts) 于 提出的“边缘城市”概念,城市形态从单核心格局向多核心、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及城市核心区在扩散中出现新集聚的过程中,在郊区发展起来的兼具商业、就业与居住等职能的综合功能中心”,这成为了“边缘城市”理论的原型。 194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以后,“边缘城市”概念是用于形容美国自郊区化后期的成熟形态,被认为代表了1980年代 [[ 美国 ]] 城市郊区开发的新趋势。如今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可以看到“边缘城市”理论同样在发挥着作用 。 1991年,是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记者Joel Garreau在他的《边缘城市》一书中所提出的,然而对此[[概念]]至今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 。
==鉴定标准==
为界定边缘城市,Garreau提出了五条功能性标准:
#具有5 000 000平方英尺(464 500平方米)以上的可租用办公楼;
#具有600 000平方英尺(56 000平方米)以上的可租用零售 [[ 商业 ]] 楼面;
#就业岗位数量超过卧室数量;
#是一个为人们所 [[ 意识 ]] 到的特定地域;
#与30年前的景观大不一样。
==发展前景==
虽然对边缘城市的评论是贬褒不一,但边缘城市是美国社会 [[ 城市 ]] 发展的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它和人们所追求的 [[ 价值观 ]] ——强调个人主义与自由是一致的,这一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会延续、扩展和壮大。 然而,边缘城市欲完全取代中心城市似乎不是那么现实可行,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共生或许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取向——边缘城市在成长,中心城市也在积极更新。当然,随着 [[ 时间 ]] 的推移,边缘城市在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中心城市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