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建文

增加 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皇帝朱允炆.jpg|350px|缩略图|右|<big>建文(明朝皇帝朱允炆的年号)</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25/72ce5e97dedd499aabb293cd4ae8d72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68869524_10029481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建文 ''' (1399年-1402年6月)为中国 [[ 明朝 ]] 第二个皇帝 [[ 朱允炆 ]] 的年号<ref>[https://www.lssdjt.com/d/13771205.htm 1377年12月5日 (1377年11月5日) 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历史上的今天,2014-12-05</ref>,共四年。明成祖 [[ 朱棣 ]] 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 [[ 明神宗 ]] 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诏恢复建文年号。
值得注意的是, [[ 明成祖 ]] 一直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一些 [[ 学者 ]] 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
==在位皇帝==
庙号:原无庙号。明弘光元年(1644年)上庙号惠宗。
谥号:大明弘光元年上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他是懿文太子 [[ 朱标 ]] 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位,由驸马 [[ 梅殷 ]] 、太常寺卿 [[ 黄子澄 ]] 、齐泰等人辅佐。
==历史==
明太祖 [[ 朱元璋 ]] 有二十六个儿子,他因自己出身卑微,当上皇帝后,生怕那些开国元勋“尾大不掉”,将长子立为 [[ 太子 ]] ,九子、二十六子早死,其余二十三个儿子都封王建藩。燕王朱棣、晋王朱?、宁王 [[ 朱权 ]] 等率兵驻守北方,抵御蒙古;周王朱、齐王朱榑等驻于内地各省,监督地方官吏。朱元璋规定,如遇奸臣专权,藩王可以声讨奸臣,甚至可以发兵“清君侧”。他的本意是企图用皇室亲戚来维护皇权,殊不知事与愿违。
皇位理应由朱允炆的父亲朱标继承,朱标作为长子,早就被立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死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把长孙朱允炆立为皇储。
[[ 洪武 ]] 三十一年(1398 (1398 ) 朱元璋病逝<ref>[http://www.hxlsw.com/history/Ming/js/2009/0906/43151.html 公元1398年 朱元璋去世],中华历史, 2009-9-6</ref>,长孙朱允炆即位。出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此时已是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了,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却缺少祖父与叔父们雄才大略的草莽习气。他在位仅仅四年,就被叔父——燕王 [[ 朱棣 ]] 赶下台,祸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种下的。
朱元璋给儿子们封王建藩,并授予他们“清君侧”特权的做法,同样出身卑微的 [[ 刘邦 ]] 也采用过。刘邦建立 [[ 汉朝 ]] 后,立即分封同姓诸侯王,作为刘家天下的屏障。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同姓诸侯王野心勃勃,与中央分庭抗礼。 [[ 汉景帝 ]] 接受晁错的“削藩”主张,引来了藩王的反叛——吴楚七国之乱,他们的借口就是“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建文帝即位后,那些分封于边疆及内地的藩王们,根本不把这个年轻的侄皇帝放在眼里,他们个个拥兵自重。建文帝时时感受到有着皇叔身份的藩王们的威胁,不得不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 [[ 方孝孺 ]] 商量削夺藩王的权力。藩王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率先发难,其借口就是援引“祖训”:如遇奸臣擅权,藩王可以发兵声讨,以“清君侧”。
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他的封地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借口是“清君侧”,其实是以声讨齐泰、 [[ 黄子澄 ]] 为名,矛头直指建文帝。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下当时的首都 [[ 南京 ]] ,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说焚死,一说逃亡,究竟如何,众说纷纭,这就是建文帝生死之谜的由来。
==视频==
276,4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