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695
次編輯
變更
日坛
,無編輯摘要
[[File:日坛.jpg|350px|缩略图|右|<big>日坛</big>[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fd/tg/g5/M04/AE/56/CggYsFceIvSAJt1rABRRXh0tgD8902_R_671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原图链接][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fd/tg/g5/M04/AE/56/CggYsFceIvSAJt1rABRRXh0tgD8902_R_671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来自 携程攻略 的图片]]]
日坛位于北京城东部,在今朝阳区建国门地区,周围有使馆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太阳的地方,又称“朝日坛”(与“夕月坛”相对)。今为日坛公园。[1]
与日坛相对的月坛位于北京城西部的阜成门附近。
==历史沿革==
中国人祭日、月的传统,由来已久。《国语·周语》云:“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礼记·祭义》载:“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暗。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古之天子,以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兄,月为姊。每年春分朝日,秋分夕月。[2] 之所以选择春分和秋分,是因为“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可“得阴阳之义”。这一传统延续数千年,直至民国。历代虽各有损益,但总体变化不大。
明初,天、地、日、月本为合祀。洪武三年(1370年),为正祭礼而分祀日、月,在南京城东、西城门外分建日、月坛,至二十一年废。到嘉靖年间,改订礼法,又将地、日、月重新分祀。嘉靖九年(1530年),将由北京天地坛(即后来的天坛)分出的日坛设于朝阳门外,西向,称“朝日坛”,并建设附属建筑。于每年春分日祭祀大明之神(日),无配祀。逢甲、丙、戊、庚、壬(每隔两年),皇帝亲赴日坛祭祀。其它年份则派遣文官代行。[3][4] 清亡后许多建筑被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此地开辟成公园。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征用周边土地,使公园面积扩大到20.6万平方米,并向游人开放。2000 年以后,北京市园林局和日坛公园管理处为了增加盈利,在公园内开设了多家高级饭店、会所、健身馆、商务写字楼等盈利设施,日坛派出所也租用了公园园区内的仿古建筑,因此日坛公众开放空间有所缩减。
==建筑布局==
<center> 北京:日坛公园重现清代春分祭典 </center>
<center>{{#iDisplay:9qpcNjwt9Y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