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竹笋菌

增加 7,78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竹笋菌 ''' ,又名“竹笙”、“竹菌”、“竹荪”、“竹松”、“竹萼”、“竹笋菌“等,是中国名贵山珍,形态怡丽,清香袭人,在中国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台湾、湖南、河南、河北都有分布,以中国西南各省出产的最为名贵。除中国以外,在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也有发现 == 营养价值 ==竹荪不仅珍稀味美,营养也十分丰富,是一种难得的保健食品。据分析,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纯蛋白13.4%、脂肪2.6%,碳水化合物60.4%,粗纤维8.4%,灰分9.3%。在碳水化合物中,水解还原糖38.9%,戊聚糖1.2%,,甲基戊聚糖0.8%,菌糖4.2%,糖元醇6.2%。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富含19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为2%~3%、谷氨酸为1.76%~2.3%),其中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而一般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中,必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大豆为33.5%,鸡肉为39%,所以竹荪堪与鸡肉媲美。因此,竹荪在我国古代享有“竹鸡”,以及在国外享有“植物鸡”之称誉。它与象鼻、驼峰、猴头、燕窝、鹿垫、熊掌、猩唇并列为我国“八大山珍”。 == 药用价值 ==竹荪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有类似人参的功效,故名“竹参”,自古入药,最早见于唐初盂诜的《食疗本萆》。其后的历代医书、药典、本草等古籍中,多有记述。《中国药典》记载,竹荪具有补肾壮阳、益胃清肠、抗老防衰、消炎止痛、减肥等多种功能。竹荪属生理碱性食品,能调节人体血酸及脂肪酸,对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中老年人常见病有显著疗效。竹荪富含胶质纤维,能刮油,而减少腹壁脂肪的积累,起到减肥作用。同时,有通肠防便秘之功,对细菌性肠道炎、老年人结肠病有特殊功效。并含有竹荪多糖,有防癌治癌之效。 竹荪乃食、药兼用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风味之鲜美,冠于诸菌。竹荪入馔,可以烹饪出各种名菜,宜荤宜素,烧、炒、焖、烩、蒸、扒、涮,乃至做汤,无不咸宜。清代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载:“竹荪,滚水焯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烹制前,鲜竹荪用冷水洗净剪根,放开水中焯过速捞出晾凉;干竹荪因其菌根较洁净,只用冷水洗净沙土,温水浸泡回软即成。浸泡汁水沉淀后,亦可用来烹菜,滋味佳美。如闽莱的“竹荪响螺汤”,川菜的“竹荪烩鸭片”,粤菜的“竹荪扒凤燕”,桂菜的“玻璃鸡片竹荪”,皆别有风味。俗话说:“戏子的腔,厨师的汤”,而汤菜中的清汤,是最见功夫的。被誉为“汤中之魁”的川菜清汤“推纱望月”,是一道有名的功夫菜,其做法就是将竹荪的网状菌裙取下,改刀成长方形的窗帘形状,鸽蛋用圆形模具蒸成月亮形状,待清汤烧好调味后,盛入碗内,就如清泉中倒映着窗前的明月,使竹荪、鸽蛋显得雍容典雅。其汤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风味之美,蜚声中外。 竹荪自身有一种天然防腐能力。喝不完的竹荪汤,可以放心地存放几天,即使盛夏酷暑也不会馊。菜肴中加几片竹荪,不但味鲜,而且可以久放不变坏, 竹荪于属真菌门、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隐花真菌类植物。每年夏秋两季,竹林中云雾多,湿度大,为其生长繁殖的最好时期。菌体刚从竹根上破土而出时,状若鸡卵,外表有麻斑。待长成伞状,即已成熟。此时苞破裂,伸出笔状菌托。菌盖呈钟形,有明显妒网格,上有绿色,具粘液状微臭的泡体(俗称菌帽);菌柄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白色,壁海绵质,中空;菌盖下部至菌柄上部有球网状白色菌幕,下垂如裙;菌托鞘状蛋形,白色至粉红色,由于菌体美观,被称为“真菌之花”。竹荪生长十分迅速,其速之快,简直令人吃惊。竹荪的生长为什么这样快呢?竹荪成熟以前,菌柄就像一盘被压缩的弹簧,折叠在菌盖里,当菌盖破裂后,菌柄就会迅速地“弹”开。所以山里人说竹荪是“一夜长成”的。可惜竹荪寿命很短,大多在早晨8—10点钟开始伸长开裙,昙花一现就萎缩了。真是“万紫千红满天下,难得林中一枝花”。2~3天内即须采收,否则就会腐烂消失。采回后,须切除盖头,除掉微臭,晾晒或烘干,用竹丝牵连成串,悬室内干燥处,避免受潮。干品洁白亮净,有浓厚的香甜味。 == 记载 ==中国很早以前就已认识并食用竹荪了。最早记载竹荪的是唐初孟诜的《食疗本草》,其记载说:“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著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称为“芝”。南宋陈仁玉《菌谱》称:“竹菌,生竹根,味极甘”。王安石有“湿湿岭云生竹菌”的诗句。《群芳谱》载:“以色莹为蕈,节疏者为笛,节须者为仗。”苏轼称此为竹蕈,大热天“净扫清香阁”,说竹荪特香。此外,在《荆溪疏》中叫“竹茹”,《宋史·五行志》中曰“芝草”,《本草纲目》中谓“竹菰”。以上种种,无论竹蓐、竹芝、竹菌、竹菇、竹菰,均指的是竹荪。明确称竹荪的,见于清《素食说略》。清代时,竹荪已列为贡品,用作宫廷御膳。我国人民食用竹荪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过去一直靠采集加工天然野生竹荪,因而产量甚少,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了结束竹荪资源靠大自然恩赐的历史,我国利,学工作者,曾历尽千辛万苦,在适宜竹荪生长的地方,进行研究试验,终于把竹荪从山林中“请”了出来,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纯种,并对其进行驯化培植。如今,竹荪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栽培已经获得成功,正大力推广。在野生竹荪资源丰富、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竹林,采用竹荪菌丝接种林间栽培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也可以利用竹片、竹屑、竹蔸、木片、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玉米杆、芦苇等材料栽培竹荪,并已为工厂化生产开辟了途径。这可是一项“播金种银”的事业。 竹荪名贵稀有,价格昂贵,出口量大,国、际市场竹荪价格比天麻高4倍,比香菇高20倍,每公斤干竹荪售价60多美元,香港市场每公斤售价2000港元以上,可换1两黄金。大力发展竹荪生产前景十分广阔,是山区发展经济的重要项目。== 生长习性 ==竹笋菌生长在竹林中,但一年只有一季的生长期,那就是在夏季。农历六到九月份,竹笋菌幼时,在竹林土中可看到很多如白色丝状的条纹,然后就形成卵状球体,白色。等再过一些日子就形成稍大的球体,这时就可以看见其表面裹这一层淡红紫色的皮,等其长的稍大一些的时候可以将起挖出,注意最好要保留上面的根须,将其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农村水缸旁,等过一夜时间左右,竹笋菌就开了。高12——20cm,菌托白色或淡紫,直径约3-3.5cm。菌盖钟形,高、宽各3-5cm, 有显著网格,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cm以上,网眼多角形,宽5——10mm。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cm,向上渐细,壁海绵状,孢子椭园形。其味道有如刚做好的糯米糕点一样,有种微酸的味道。另外竹笋菌在竹林里破土出来后也是这样的,等长到最大后就可采摘,将其顶部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清除掉,洗净即可食用,如需要制作干货,可以将其用竹签穿好,放在通风的地方风干,包装就可以了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