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30
次編輯
變更
杨春和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春和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杨春和5.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A8%E…”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春和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杨春和5.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A8%E6%98%A5%E5%92%8C&src=tab_www&correct=%E6%9D%A8%E6%98%A5%E5%92%8C&ancestor=list&cmsid=32ae70fb81b922082f63c9c90d34c47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1&clw=284#id=6937bd27e59f8921ffa01a2d86036519&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9/11/22/018666743.shtml 图片来源大江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62年
| 出生地点 = 江西丰城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知名作品 =
}}
'''杨春和''',男,博士,1962年出生。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ref>[http://www.res.cqu.edu.cn/info/1058/1749.htm],重庆大学, 2017年10月24日</ref>,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83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得岩石力学硕士学位,1995年受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资助赴美留学,1999年[[美国]]内华达大学获地质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责任研究员。2000年度获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国家百千人才工程入选者,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汉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岩土工程学报》副主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与《岩土力学》编委。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69457120.html],中国工程院</ref> 。
==简历==
2000年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2006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废物处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岩土工程学报》副主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1、盐岩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在石油天然气地下储备中的应用
2、高放核废料深地质处置中岩石力学问题研究
3、深井钻进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研究
4、尾矿坝灾变机理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主要从事深部能源储备中的岩石力学、工程地质、计算力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在盐岩工程力学实验及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有效地反映深层盐膏岩流变特性的数学力学和计算分析模型, 得到了相应的蠕动压力图谱和钻井液密度图,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结合国家战略能源储备研究的重大需求,提出了利用我国层状盐岩实施油气地下储备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研究成果成果应用于我国第一个盐穴储气库的工程建设中,为我国盐穴储气库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
杨春和教授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0多篇,已出版专著4部(2部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ref>[http://www.cas.cn/rcjy/gz/201704/t20170427_4598527.shtml],中国科学院, 2017-04-27</ref> (3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ref>[http://www.cas.cn/rcjy/gz/201704/t20170427_4598527.shtml],中国科学院, 2017-04-27</ref> (2项排名第一)、申请专利22项(已授权9项);申请软件登记4项(授权3项)。
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科技部十五攻关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2项及湖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同时还承担了重大工程科研课题20余项。
已培养博士19名、硕士10名,博士后4名;现指导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6名及博士后2名。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Category:地质学家]]
| 姓名 = 杨春和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杨春和5.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A8%E6%98%A5%E5%92%8C&src=tab_www&correct=%E6%9D%A8%E6%98%A5%E5%92%8C&ancestor=list&cmsid=32ae70fb81b922082f63c9c90d34c47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1&clw=284#id=6937bd27e59f8921ffa01a2d86036519&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9/11/22/018666743.shtml 图片来源大江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62年
| 出生地点 = 江西丰城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知名作品 =
}}
'''杨春和''',男,博士,1962年出生。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ref>[http://www.res.cqu.edu.cn/info/1058/1749.htm],重庆大学, 2017年10月24日</ref>,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83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得岩石力学硕士学位,1995年受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资助赴美留学,1999年[[美国]]内华达大学获地质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责任研究员。2000年度获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国家百千人才工程入选者,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汉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岩土工程学报》副主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与《岩土力学》编委。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69457120.html],中国工程院</ref> 。
==简历==
2000年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2006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废物处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岩土工程学报》副主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1、盐岩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在石油天然气地下储备中的应用
2、高放核废料深地质处置中岩石力学问题研究
3、深井钻进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研究
4、尾矿坝灾变机理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主要从事深部能源储备中的岩石力学、工程地质、计算力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在盐岩工程力学实验及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有效地反映深层盐膏岩流变特性的数学力学和计算分析模型, 得到了相应的蠕动压力图谱和钻井液密度图,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结合国家战略能源储备研究的重大需求,提出了利用我国层状盐岩实施油气地下储备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研究成果成果应用于我国第一个盐穴储气库的工程建设中,为我国盐穴储气库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
杨春和教授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0多篇,已出版专著4部(2部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ref>[http://www.cas.cn/rcjy/gz/201704/t20170427_4598527.shtml],中国科学院, 2017-04-27</ref> (3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ref>[http://www.cas.cn/rcjy/gz/201704/t20170427_4598527.shtml],中国科学院, 2017-04-27</ref> (2项排名第一)、申请专利22项(已授权9项);申请软件登记4项(授权3项)。
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科技部十五攻关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2项及湖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同时还承担了重大工程科研课题20余项。
已培养博士19名、硕士10名,博士后4名;现指导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6名及博士后2名。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Category:地质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