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上党梆子
,無編輯摘要
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是泽州府的"鸣凤班"。据晋城市青莲寺残碑记载,一个演唱上党梆子的鸣凤班,成立于[[乾隆]]五十年(1785)前后。这个鸣凤班是已知的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班社。[[晋城]]市青莲寺道光九年(1829)碑载:"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据说,在明朝末年,今晋城市阳城有一个女子叫"凤仙",自幼喜爱戏曲。这个女子出嫁时,嫁给了晋城城区一个姓史的,与姓史的叫翱鸣的共同成立了戏班,取两人名字各一个叫为"鸣凤班"。1959年发现在晋城青莲寺中佛殿的屏板上,有鸣凤班在[[道光]]十一年(1831)十月十五日书写的演出剧目单,并列23出戏,其中《彩仙桥》、[[《对松关》]]、《大赐福》等都是上党梆子的传统戏。清代道光年间,上党地区的大戏班逐渐增多,这些班社的发展比较快,而且逐渐形成一种上党梆子特有的风格、旋律,并培养出了一些知名的演员。<ref>[https://www.360kuai.com/pc/9030644ad09d8cba0?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传统戏曲上党梆子《秦香莲》] , 快资讯 2019-10-22 </ref>
[[File:上党梆子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兴衰===
清咸丰间至抗日战争以前(1815~1937),是上党梆子的鼎盛时期。晚清时,壶关的"十万班"曾到[[北京]]和鲁西南演出。这一时期,这个剧种的职业班社多达200多个,有剧目千个,并造就了号称一代戏王的赵清海以及郎不香、申灰驴、曹火柱、都歧歧、靳伯庐、[[冯国瑞]]、王福成、[[段二淼]]、郭金顺、申银洞、赵德俊(金圪瘩)、温喜云、徐执中等名演员。后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演戏日少,上党梆子日趋衰落。"七七事变"后,职业班社基本上停止了活动。
===唱腔===
上党梆子的唱腔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具而以板腔体为主,其板式分大板、中四六、四六、大板、垛板、散板、滚腔等,以四六和大板使用最多也最具特色。演唱时男女同腔同调,男腔使用假声。
[[File:上党梆子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乐器===
上党梆子的舞台装置是桌、椅和大幔。一般是三桌六椅三面幔。装上有桌裙,椅上有椅披,除灵堂为全为红色,上有绣花图案。大幔分左右两幅,搞约4米,宽各2米。红黄蓝白绿各色均有,绣以彩色的[[凤凰]]或[[牡丹]]、大花瓶。上边有约1米宽的通长横檐,绣八仙或笙箫笛管,檐下有穗。解放后,舞台装置发生了变化。普遍使用了幕布:台前要挂大幕,正额挂通长檐团标,还有沿幕、翼幕、中幕和天幕。大幔除在个别剧中偶用外,已退出了舞台。
[[File:上党梆子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流行地区==
保护传承上党梆子,对丰富晋东南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File:上党梆子5.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传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