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竭泽而渔

增加 3,590 位元組, 4 年前
新条目
'''竭泽而渔''',读音是jié zé ér yú,意思是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由[[雍季]]提出竭泽而渔的想法。<ref>[https://www.360kuai.com/pc/96e4efc14ce5cd973?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竭泽而渔] 快资讯</ref>



== 出处 ==

语出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其他还有:

《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浚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 原文及译文 ==
[[File:竭泽而渔111000.jpg|缩略图|right |[http://www.hwjyw.com/cr/2010/0504/3255997245.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 来自360图片]]]
'''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译文:'''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 典故 ==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 典故相关人物 ==

[[狐偃]](约前715年~前629年),春秋时晋国的卿。亦称子犯、舅犯、咎犯、臼犯、狐子、狐突之子,[[晋文公]]重耳之舅,故又称舅氏。公子重耳(即晋文公)的舅父,亦称舅犯(一作咎犯)。其父狐突,字伯行,为大戎狐氏(今山西交城却波村人)。与晋同祖,是晋支族入主诸戎部落者.狐偃忙于大戎。其姊(或妹)狐姬嫁于太子诡诸(晋献公)后,其父狐突"事晋为大夫",狐偃即随其父至晋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公子重耳少年时期便受教于狐偃,赵衰等。这几个人"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 焉",成年以后仍是如此。后来楚成王赞他"广而俭,文而有礼"显然是狐赵等人耳濡目染的结果。献公八年(前671年),迁都绛(今山西新绛,一说翼城),狐偃随重耳至绛。献公十二年,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居屈(今山西石楼),狐偃又随重耳至蒲。献公二十一年,骊姬诬谄申生有弑君杀父之意,申生自缢身亡。狐偃保重耳"备守蒲城",一年后出亡。有关狐偃这数十年的事迹,史载不详。据考,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即己成人,狐偃寄人篱下,尽为父为师之劳,不会有大的作为,但对晋后期政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公染于舅犯,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评价中肯贴切。

== 启示 ==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与失永远是一对矛盾。世上没有绝对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虑到了失,失时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间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 视频 ==
<center>
===经典成语故事 第22集 竭泽而渔===
{{#iDisplay:u0027va5ehr|640|36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