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錦帶橋

增加 4,82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錦帶橋'''<br><img src="http://www.visit-jy.com/media/cache/origin…”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錦帶橋'''<br><img src="http://www.visit-jy.com/media/cache/original/tourism_information/spot_images/35208aa0000000875_f64863c1396ba84154a8dd32555bc31bed4ea54a.jpe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www.visit-jy.com/zh-tw/spots/11342 圖片來自visit-jy.com]</small>
|}

'''錦帶橋'''是位於[[日本]][[中國地方]][[山口縣]][[岩國市]]橫跨[[錦川]]的木造[[拱桥]]橋樑,與位於[[東京都]][[中央區 (東京都)|中央區]]的[[日本橋 (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和位於[[長崎縣]][[長崎市]]的[[眼鏡橋 (長崎市)|眼鏡橋]]共同被列為[[日本三大列表#橋梁|日本三名橋]]。錦帶橋的五連拱橋就如同錦帶一般壯麗優雅。春季來臨,河堤兩岸滿是整排的盛開櫻花,與山頂上的岩國城遙遙相望,景色非常優美,也是當地知名的觀光景點。<ref>{{Cite web| url=http://www.nagasaki-tabinet.com.tw/viewpoint-content.aspx?Area_Class_id=4&Viewpoint_id=5| title=眼鏡橋| publisher=長崎縣觀光連盟| language=zh-tw| accessdate=2019-01-26}}</ref>
=== 橋樑特色 ===
錦帶橋是聞名日本的三大奇橋之一,整座橋樑共由五座拱橋組成,橫跨於山口縣境內的第一大河--錦川。橋身長約210公尺、寬5公尺、高6.6公尺,早在1673年,第三代岩國藩藩主吉川廣嘉所建造時,就全橋使用木製材料,並採用複雜的組合式建造技法,完全沒使用一根釘子。不過由於颱風來襲,錦川洪水暴漲兩度沖毀橋身,後來看到的錦帶橋為1953年所重建市民合力修復的成果。現在錦帶橋的基樁改用石頭,而橋身仍是保持木製材料。

== 歷史概述 ==
=== 多次興建,屢遭沖毀 ===
17世紀時,錦川為[[岩國藩|岩國領]]的政治中心[[岩國城]]與其城下町之間的天然屏障,錦川以西為領主及上級武士的住所,錦川以東則為下級武士及一般居民的住所<ref>{{Cite web| url=http://kintaikyo.iwakuni-city.net/history/history1.html| title=【第一章】出雲富田(12万石)から岩国(3万石)へ| publisher=岩國市政府| accessdate=2018-01-08| language=ja}}</ref>。由於錦川有時在水量過大時渡輪無法行駛,在當時若無橋梁兩岸往來非常不便,有時甚至影響岩國領的政務運作,自1639年起,岩國領即多次在此興建橋梁,但也多次在錦川暴漲時遭到沖毀。<ref name="History-2">{{Cite web| url=http://kintaikyo.iwakuni-city.net/history/history2.html| title=【第二章】度重なる橋の流失| publisher=岩國市政府| accessdate=2018-01-08| language=ja}}</ref>
=== 仿效中國西湖的橋樑工法 ===
後來為避免橋梁再次沖毀,當時的岩國領領主{{Tsl|ja|吉川広嘉|吉川廣嘉}}派遣工匠至各地考察後,決定參考當時[[中國]][[西湖]]的橋樑型式,利用多座小島將多座拱橋串聯以跨越寬達200公尺的錦川<ref name="History-2"/>,但在錦川上並不像西湖有小島可利用,因此改採石垣作為連結的橋墩,增加抵抗洪水的能力;最終在1673年完成這座由連續五座拱橋組成的橋梁,但這座橋僅使用約半年即被洪水沖毀,經改良加強橋墩後重新建造的橋梁於1675年完成<ref>{{Cite web| url=http://kintaikyo.iwakuni-city.net/history/history3.html| title=【第三章】完成、そして改良| publisher=岩國市政府| accessdate=2018-01-08| language=ja}}</ref>,這次完成的橋梁順利的度過了接下來的276年,直到1950年的[[1950年太平洋颱風季#颱風凱西亞 (Kezia)|颱風凱西亞]]帶來的大水將其沖毀,現在的錦帶橋則是在1953年依據原貌重建。<ref>{{Cite web| url=http://kintaikyo.iwakuni-city.net/history/history4.html| title=【第四章】流失、再建、そして平成の架替へ| publisher=岩國市政府| accessdate=2018-01-08| language=ja}}</ref>
=== 命名 ===
最初完成的橋梁在當時文書中則記載為「岩國大橋」或被稱為「大橋」,此外也曾先後使用過「[[凌雲橋]]」、「[[五龍橋]]」、「[[帶雲橋]]」、「[[算盤橋]]」等多個名稱;
「錦帶橋」的名稱則是最早出現在1706年,當時岩國的[[儒生]]{{tsl|ja|宇都宮遯庵}}首次以「錦帶橋」來稱呼這座橋,但在當時仍未成為正式名稱;直到1772年至1780年期間才由岩國領官方決定以「錦帶橋」作為正式名稱。<ref>{{Cite web| url=http://kintaikyo.iwakuni-city.net/history/named.html| title=【名前の由来】創建当時は「錦帯橋」という名は付いていなかった| publisher=岩國市政府| accessdate=2018-01-08| language=ja}}</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9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