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卷尾猴

增加 4,31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卷尾猴是一个统称,包括十来种生活在美洲的新世界猴。这些来自卷尾猴亚科的小家伙,大多拥有一条善于缠卷的长尾巴,故…”
卷尾猴是一个统称,包括十来种生活在美洲的新世界猴。这些来自卷尾猴亚科的小家伙,大多拥有一条善于缠卷的长尾巴,故而得名。其中有些头顶生有形如帽子的深色簇毛,神似欧洲某个教派修士常戴的小帽,还有着“僧帽猴”的奇葩别名。

卷尾猴祖先可能在3000年前就知道使用石器工具——比人类晚了300万年,使得它们成为最善于使用工具的动物之一。


==生活习性==

卷尾猴家族分布在美洲地区,主要是南美洲和中美洲。与大部分灵长目动物一样,卷尾猴也是杂食性的动物,食谱包括各种水果、花卉、种子、嫩叶,还有各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小型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在所有食物中,植物类的所占比重更高,大约在50%~67%左右。

卷尾猴是树栖动物,它们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充分利用尾巴进行抓握的灵长动物,它们的尾巴粗壮有力,在所有灵长动物中对尾巴的应用程度仅次于蜘蛛猴。蜘蛛猴的尾巴完全称得上是第三条胳膊,又壮又灵活,尾端还演化出了类似掌纹的结构,不但能有力抓握树枝,还能在地上捡东西。

卷尾猴的智商极高,在整个灵长目家族中可以排进前十。

对于工具的应用和制作是衡量野生动物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一方面卷尾猴们的表现非常出色。黑帽卷尾猴会使用容器盛水、使用石块砸开坚果,还会用一块石头去敲击另一块石头,使后者改变为更好用的形状(例如凿形或锤形)。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使用工具了,而是利用工具去制作另一个自己需要的工具。

==动物界的“石器“大师==

生活在巴西的卷尾猴,喜欢吃一种棕榈科植物的种仁,它们的小细牙却很难咬开种子坚硬的外壳。为了尝到心爱的美味,这帮聪明的小猴子先是啃掉种子的纤维外皮,然后把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等到种子的外壳干燥变脆,卷尾猴们便会把它们放在巨石或树干上,举起沉重的砾石敲开种子大快朵颐。这一系列复杂操作并非天生本能,小卷尾猴需要苦学7、8年,才能成为一位使用石器的高手。

==机智聪明的猴子==

一只猎豹正追赶两只猴子,猴子奋力奔跑跃上了山崖,然后,不断的往守在山崖下的豹子滚下石块。石块越滚越多,越滚越大。不多会豹子落荒而逃。很多人在危难之时连卷尾猴的智慧和胆量都没有。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只卷尾猴用玻璃隔开,中间留一个小方孔。一只卷尾猴的这边放一块尖石;另一只卷尾猴的那边放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容器内有六个坚果。容器的口是方形的,再用结实的塑料封好口。然后松开卷尾猴。有尖石的卷尾猴毫不犹豫的拿起尖石,递给别一只卷尾猴。这只卷尾猴接过尖石,用尖石的尖捅破塑料封口,伸进手去拿出来三个坚果,递给另一只.如果两只卷尾猴不相互配合,它们是不可能吃到坚果的。它们之间没有协议,它们也不会担心另一只卷尾猴会独吞。这也许就是存在于大自然的“信”吧——最原始的“信”。

我们人类常自喻为高级动物,似乎非常的神圣。可我们中的许多人同卷尾猴比起来,该是多么的渺小啊。

==卷尾猴的“财富“故事==

2005年的时候,时不时地给一群卷尾猴发放一些带孔的圆金属片。猴子们可以用小金属片当钱,换取研究人员装在小盒子里的葡萄、苹果片等零食。几个月之后,卷尾猴们明白了金属片的用途,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到各位研究人员的“售货”窗口买水果。

接下来,研究人员们开始作妖了。他们有时会克扣每份水果的份量,或是来一个黑心大涨价;有时却把小盒子里的葡萄数量加倍,搞一次疯狂大酬宾。机智的卷尾猴们几乎秒懂了形势,涨价的时候就傲娇地少买或者干脆持“币”。如果赶上某位“售货员”的水果降价了,它们便会蜂拥而至大量扫货,简直比双十一的剁手党还要精明。
128,780
次編輯